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雲南烤乳扇怎麼吃

雲南烤乳扇怎麼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2 18:47:5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于人們的生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支撐人們完成最基本的生活。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泱泱大國,人們自古以來就很注重每日的膳食,研究出了很多種制作食物的方法,也流傳出了很多美味佳肴。

在過去的那些歲月裡,雲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過橋米線,汽鍋雞,燒豆腐等,都深受大家的喜愛。這裡還盛産“水果之王”榴蓮以及山竹、楊桃等熱帶水果,最重要的是雲南也是普洱茶的故鄉。

雲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各種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借鑒和包容,共同組成了多彩的雲南文化,再加上特殊的地理風貌,這個地方産生了很多奇異的事情,它們被稱為“雲南十八怪”。十八怪裡包涵文化、音樂、風俗等許多不同的領域,它們表示出的是豐富多彩的雲南傳統文化。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雲南大理的美食,大理這座美麗的城市吸引着很多遊客的到來。這裡居住着熱情好客的白族人,他們有着美名在外并且都已經遠銷海外的美食——乳扇,它是片狀的乳制品,這讓很多人感到很驚奇。

現在我們就去了解一下受到海内外人們共同歡迎的美食乳扇,看它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

雲南烤乳扇怎麼吃(炸着吃烤着吃的牛奶)1

一、乳扇的傳說

從楊升庵編纂《南诏野史》中,記載中描述了乳扇外觀和口感味道,我們就可以知道在明朝時,乳扇就已經被大家所知道了,而且人們還可以完整的制作出來,這說明在明朝以前乳扇的制作工藝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明朝的商品經濟高速發展,各種美食層出不窮,乳扇在這樣一個時代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并且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關于乳扇還有一個流傳千年的故事,相傳随着蒙古族的不斷發展壯大,慢慢的開始統一了整個部落,骁勇善戰的蒙古族人并不滿足現狀,他們建立起了蒙古國。由忽必烈為首的蒙古,繼續擴張着土地,一路向南,直取南宋,攻打成功的他們,迎來了元朝的興起。随着元朝文化的漸漸滲透,他們的美食文化也進入了中原地區,并且傳播到了祖國的各個地方。

當年為了擴張土地,興盛元朝,忽必烈率兵曾經到過大理,在攻打大理的戰争中取得了勝利。他那時随身攜帶的食品就是奶酪奶制品就是這個草原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他們将制作乳扇帶到了這裡,并将制作的技藝留了下來。然而,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們,世世代代都記得這項技藝,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雲南烤乳扇怎麼吃(炸着吃烤着吃的牛奶)2

二、乳扇的發展

乳扇的産生年代一直都是個謎語,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文獻可以解開這個謎團。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文獻記載,就是明朝的相關記錄了。在明崇祯《重修鄧川州志》中,有提到乳制品,說明那時乳制品已經産生。

後來乳扇發展到了清朝,那時的《鄧川州志》記載着:“凡家喂四牛,可作乳扇二百張,八口之家,足資府邸矣。”這樣的文字表明乳扇技術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在鄧川居住的百姓,都會制作乳扇,而且隻要喂養了鄧川牛的家戶,都可以制作出乳扇,它的利潤和收入可以滿足一個八口之家的日常生活所需。

楊載彤的《大理赴鄉試竹枝詞》也曾有過乳扇的記載,“短鞍長镫巧安排,高中言傳笑臉開。預數探親從某某,弓魚乳扇帶齊來。”這反應出了當時的白族人就已經和乳扇有着密切相關的聯系,乳扇的制作幫助他們有了立身的資本,從而白族人一直都傳承着乳扇的制作技藝。至今,這份制作工業還留存着,讓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也可以吃上乳扇這個美味。

雲南烤乳扇怎麼吃(炸着吃烤着吃的牛奶)3

三、乳扇的價值

乳扇因其制品形似扇子而得此名,呈乳白、乳黃之色,而且還十分薄。

乳制品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磷脂、乳糖等營養物質,還有鈣、磷、鐵、鋅、銅等礦物質,且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是處于可以溶解的最佳狀态,有利于人體吸收。其中鈣、磷比例适當,是人體獲取鈣的最佳來源。

然而乳制品的蛋白質都為全蛋白,包含了所有必需氨基酸,這九種人體必需的元素是氨基酸,有苯丙氨酸、缬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賴氨酸和組氨酸組成,還含有大約3%的脂類,但是消化率可以達到98%

雲南大理的乳扇其含有的鈣含量很高,經過脫水環節後,它的脂肪含量更高,而且它裡面的B族維生素,鎂、等含量并不會因為制作工藝而減少,含量仍然十分豐富。

對于一些不喜歡喝牛奶的人來說,乳扇是他們的又一個選擇,乳扇作為一種能夠滿足炸着吃、烤着吃的牛奶,可以幫助不喜歡喝牛奶的人,補充人體所需的必要的營養元素。因此,乳扇可以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也是可以理解的。

雲南烤乳扇怎麼吃(炸着吃烤着吃的牛奶)4

四、結語

當今時代,人們更加追求生活的質量,選擇有利于身體健康的食物是現在人們消費的要點之一,而乳扇正好符合了健康的消費潮流,引得更多的人去關注它。同時,也希望會制作乳扇的人們還像很多年前一樣,誠信的經營自己的店鋪,讓人們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乳扇。

善良樸實的白族人将制作乳扇的技藝傳承了數百年,指導現在還完整的保存着曾經的美好,對于現代人來說,是一筆大的财富。感謝他們技藝的薪火相傳,才使得多年後的我們還有幸可以品嘗一下這個美味的乳扇,感受到乳扇的魅力。

參考文獻:

楊升庵《南诏野史》

明崇祯《重修鄧川州志》

楊載彤《大理赴鄉試竹枝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