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講師 楊必安
傅山(1607~1684年)是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濁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陽曲人。他出身官宦書香之家,家學淵源。據《清史稿》記載,傅青主少時便博聞強記,讀書過目成誦。15歲補博士弟子員(明清對縣學生員的稱謂),後就讀于三立書院,受教于山西提學(掌管地方教育行政官職)袁繼鹹,成為袁氏頗為青睐的弟子之一。後來袁繼鹹因為官清廉耿直,得罪了權貴魏忠賢之流,被陷于京師獄中,在傅青主等人的奔走營救之下,最終成功昭雪。也正是由于這次鬥争的勝利,傅山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愛戴,至此名揚天下。
袁案結束後,傅青主返回了太原。他無意官場仕途,便在一所寺廟中設書齋,潛心鑽研群書。明朝滅亡後,傅山聞訊寫下“哭國書難著,依親命苟逃”的悲痛詩句。為表示對清廷剃發的反抗,他拜壽陽五峰山道士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道号“真山”。從事秘密反清活動20餘年,49歲時被捕下獄,期間一年有餘,幾經嚴訊,卻始終不屈,抱必死的決心,絕食9日。經過不懈地堅持鬥争得以獲釋。晚年,傅青主主要從事著述,成為在野思想文化界的領袖和代表之一。自始至終,傅青主自稱為民,避居鄉間,不與官府往來,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
除了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傅山在醫學上也有着巨大成就。明末清初,天下紛争不休,大疫不斷,戰亂連年。目睹了百姓的慘狀,傅青主決定學醫濟世。經過幾年的研讀和實踐,本就有深厚學養的傅青主很快成為一名杏林聖手。外出遊曆時,傅青主經常向許多醫家和懂醫的道士學習,廣泛收集藥方。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優先貧民。對于那些前來求醫名聲不好的官吏,則是婉言謝絕。
傅青主在内科、婦科、兒科、外科等均有很高造詣,尤以婦科為最,其《傅青主女科》便是代表作。關于《傅青主女科》一書的形成,還有一段流傳已久的故事。22歲那年,傅青主與同樣出身于書香門第的張靜君結婚。二人一個才華橫溢,一個聰慧賢淑,舉案齊眉,琴瑟和鳴。可惜天不遂人願,沒過幾年,張靜君便生了疾病。此時的傅青主還未學醫,雖然心急如焚,但束手無策。即便是請了醫生前來就診,妻子的病情也沒有緩解,不久便去世了。那一年,傅青主不過27歲。原本的溫馨美好也在張靜君香消玉殒的頃刻間被擊碎。
後來到了知天命(50歲)的年紀,傅青主搬到了太原東山腳下的松莊居住。臨床中,他逐漸發現婦女患病就診存在諸多困難,尤其是一些婦科疾病,很多婦人羞于啟齒,等到病情嚴重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病時間。一想到此,傅青主就非常難過,因為這讓他想到了早逝的妻子,如果當時有好的治療婦科的方法,或許妻子就不會那麼早離世了。
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傅青主博采衆長,終于撰寫出了影響後世的婦科專著——《傅青主女科》。書中論述了經、帶、胎、産四方面多種病證,繼承并發展了清朝以前曆代醫學家關于婦産科學的學說。更為可貴的是,傅青主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很多獨特的學術見解。比如,他把所有婦産科疾病,分列在調經、種子、崩漏、帶下、妊娠、小産及臨産等九門項下,内容涉及整個婦産科領域。在他看來,婦産的辨證以肝、脾、腎之髒立論,處方以培補血氣、調理脾胃、沖任為主。事實上,他的這些見解,至今還在指導着中醫婦科學的臨床實踐,其所創最有名的方劑如“生化湯”“完帶湯”“逐瘀止血湯”“清經湯”等,至今仍被廣泛應用。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