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1:03:40

最近,Facebook發生了嚴重的隐私洩露。這在理論上、法律上和道德尺度上都是不可接受的。創始人Mark Zukerberg随後在多家主媒上發聲,稱「辜負了用戶的信任」,承諾将「禁止第三方應用獲取用戶信息」。

而中國互聯網某位頂級大佬,卻在一次公開論壇上講:中國人對隐私的觀念開放,很多人願意用隐私去交換操作的便利性,甚至是換取一些小的優惠。

中國人的數據隐私,目前的确是幾乎沒有防護。我們的數據無時不刻不在被記錄和利用。但這是我們經過我們同意的結果嗎?注冊一個App需要獲取你的網絡授權、定位授權、通訊錄授權,你有想過拒絕嗎?

「造就」請來矩陣元創始人兼CEO孫立林,對數據、計算、算法、企業、個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做了一場精彩解讀,并提出了一套極具啟發性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1

  • 矩陣元創始人及CEO

  • 歡迎大家來到算法世界。

    在過去的十五年裡,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湧現了一些新名詞:

    “雲計算”讓大家注意到“計算”;

    “大數據”讓大家開始關心“數據”;

    在過去的兩三年裡,AI讓大家開始關心“算法”;

    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計算、算法、數據這幾者之間的關系。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2

    讓我們先從哲學開始談起。

    計算的曆史

    1計算與哲學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3

    左邊這張圖是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的一張手稿。

    他幾乎和牛頓同時發明了微積分,雖然後來大家聽到微積分時想到的都是牛頓,但我們用的微積分符号其實是萊布尼茨發明的。他是理性主義的旗手,也是把“計算”這個問題直接擺到哲學高度的第一人。

    右邊這張圖是萊布尼茨設計的計算器,今天在德國的博物館裡還保留着他當年的設計手稿,非常精巧。在他早期一部非常重要的形而上思想著作《論萬物的終極根源》當中,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世界不僅是一台最值得稱道的機器,而且究其心靈組成而言,也是一個最好的共和國。

    作為虔誠的信徒,他的本意是想論證上帝是萬物存在的此在,是一切存在的造物者,但他很不經意地,或者也許是刻意地,給出了計算的源頭。機器是計算的載體和工具,但本源來自于計算。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4

    這張圖很有意思,這是中世紀的法國畫家畫的,他畫的是上帝拿着尺規在創世,這是我們人間。這句話是萊布尼茨寫在他一本數學著作裡的批注:當上帝完成計算和審核之後,世界才被創造出來。

    是不是很熟悉?這就像今天的程序員一樣,當你完成了代碼編寫和調試之後,這個數字世界才被創造出來。

    這是人類對計算最原初的理解,它開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世界不僅是台機器,而且是一個心靈的共和國。

    2計算與數學

    接着,我們來看看計算與數學的關系。

    整個計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人類早期,它和數學的關系非常密切,算法的本質也是數學。

    人類早期為了感知世界如何運轉變化,需要測量尼羅河的河水什麼時候漲,什麼時候落,需要了解太陽和月亮運行的軌迹,需要測量自己種的這片地的大小和邊界。

    所以,人類的整個生存史是從計算開始的。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5

    這裡羅列了很多偉大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從笛卡爾到萊布尼茨、布爾、弗雷格、羅素和哥德爾……

    笛卡爾提出了坐标系;布爾,我們學到的布爾代數、邏輯運算是布爾提出來的;弗雷格,也是邏輯數學上一個偉大的哲學家;羅素,通常大家會認為他是哲學家,大家看過他的《西方哲學史》,實際上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還有哥德爾,提出了不完全的證明定理……

    萊布尼茨在三百年前就提出“讓一切皆可推理和計算”,今天我們孜孜以求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仍然在延續着這個哲學家的偉大夢想。

    算法世界的計算架構和基礎設施

    科學家對算法有明确的定義:在有限的時間裡,必須有明确的輸入和明确的輸出,否則即不可計算。

    那麼計算和算法的關系是什麼?

    1計算與算法

    這是我們設想的下一代的計算架構: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6

    大家最近可能經常聽到“區塊鍊”,我們試圖做的下一代計算架構裡面,區塊鍊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包含了其它的很多算法:安全多方計算、可驗證計算等等。

    這個架構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把計算,作為一個基礎設施,從共識當中剝離出來。讓大家真的看到,計算是可以作為基礎設施單獨存在的,計算可以在架構裡面發揮巨大價值。

    這是我們對基于計算給出的最新概念——基于計算的智能合約(一般意義上的智能合約,并不是普适性的)。我們給出了兩個重要的計算概念,一個叫合約計算化,一個叫計算合約化,在這裡大家可以看計算、算法、數據和算力的關系: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7

    作為一個發起交易的人,左邊這個Client,他實際上是一個計算需求的發起者,這是其中一個角色;上方的合約開發者,他實際上是算法提供者(智能合約也是一個算法);右下角有算力提供方、數據提供方,我們已經把它分成了好多種;中間生成的智能合約,其實就是一個算法空間

    算法交由哪裡執行?合約執行環境怎麼來隐喻和類比這件事情?我們想了一個也許不那麼恰當的比方——

    數據就是這個時代的原材料;

    算法是這個時代的流水線(它和工業時代西門子公司造機器沒有本質的區别),要有明确的輸入和輸出,要明确地制造出産品;

    算力是這個時代的能源和動力,可以類比的是拉磨的馬,驅動整個流水線的蒸汽機或電力;

    合約執行環境就是工廠,是一個計算工廠。

    這是我們明确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我們希望構造的計算基礎設施就是這樣一個計算工廠。

    這個時代新的虛拟工廠,裡面需要包含的邏輯和角色,有數據提供方、算力提供方、算法提供方和需求發起方,大家在一個工廠裡構成了這個世界真正的基礎設施。

    當然,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複雜——

    1. 計算的性能是否足夠?

    2. 我們真的能做到并行計算嗎?

    3. 是否真的能夠保障大家的隐私?

    2計算和隐私

    大家都知道,這一代互聯網是做不到隐私保護的。最近,Facebook發生了嚴重的數據洩露,不管在理論上、法律上或道德尺度上,這個情況都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所以,下一個我們要探讨的,就是計算和隐私的關系。

    基于下一代計算架構的算法世界與隐私之間的關系,存在以下三個“矛盾”(在這裡“矛盾”是一個中性詞,不是一個負面的詞,因為矛盾是客觀存在的)。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8

    第一,個體隐私和中心監管之間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交易數據,事實上是都要接受監管,包括我們的身份和處理的整個流程。

    第二,交易隐私和登記确權之間的矛盾。這個特别有意思,今天我們在電商、在社交網絡,包括你買股票,在所有的交易場合,其實大家的隐私是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保護的

    也就是說,這一代的互聯網公司,事實上構造了一個巨大的交易平台,而我們每一個人7×24小時,365天,5年、10年、20年……不間斷地在無償為他們貢獻數據以及詳細的交易流水,幫助他們獲取巨量的數據和高額的利潤。

    那麼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我認為,未來在所有的電商和社交平台上——

    • 我們提交的數據應該被加密;

    • 所有的互聯網公司要使用這些數據,必須征得人們的同意;

    • 如果他們在商業或者其他方面有所收益,理論上應該和我們一起分享。

    這是下一代計算架構必須緻力解決的問題。

    第三,數據隐私與數據歸集之間的矛盾。這個更有意思,今天我們格外在意數據的主權,每個人都覺得這數據是我的,可是一旦你和這個世界發生關系,你的數據就會被别人調用。如何在數據沒有被複制的情況下,大家仍然能夠一起計算?

    這就是數據隐私和數據歸集的矛盾。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數據被他人拿走,但是我們身處在這樣一個世界,仍然需要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共同計算,所以實現安全多方計算,非常重要。

    一切皆可計算

    1計算與“人”

    下一個命題是計算與“人”。我特意打了一個引号,這個人是完備意義的,哲學意義的,或者生命意義上的人。

    前一段時間,就在這個舞台上,「造就」請到了《原則》這本書的作者Ray Dalio,橋水基金的創始人來演講,他提了一個非常好的觀點:

    痛苦 反思=進化

    這其實也是一個算法和計算的過程。我們在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會有很多種不同的實驗方法,它可能是下意識的,也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和計劃,但一定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經過反思”,就類似于算法做了一次調整和重構,于是我們的生命和選擇就得到了進化,這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基本原則和基本前進路線。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9

    在這裡計算到底能發揮什麼樣的價值?

    先解釋一下,我們生活的這個數字化世界裡邊,其實到處充斥着代理人。

    打個比方,大家如果去買一杯咖啡,無論你今天是用支付寶微信掃碼,還是刷銀行卡,本質上賣咖啡的商戶和你之間是沒有信任關系的,他信任的是你背後的銀行或者是支付機構。

    因為無法确認你是否能夠付得起這筆錢,所以需要做交易确認,當然,所有的風險是由你背後提供信任的機構來擔保的。所以商戶信任的,是為我們每個人做背書的機構的信用,而不是我們的信用。而這些被信任的金融機構,給我們足夠的信用額度,Credit,這是這個時代充斥代理人的基本原因。無論你是做消費還是投資理财,統統都是這樣進行的,有大量的中介替我們來完成數字化的交易。

    但是在真正的算法世界,或者說下一代的計算架構裡面,我們認為算法本身就可以提供足夠的信任,計算過程包括認證環節,進行一次交易不需要你重複被認證。

    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通過計算和算法重構交易流程,把更多的工作交給底層的基礎協議站來解決,交給計算工廠,交給算法世界,讓人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直接簡單。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10

    這是我11歲的女兒畫的兩張畫。她畫的是兩首詩,左邊是《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右邊是《蝴蝶泉》。

    春節期間,我送她去了一個記憶培訓班做了四天培訓,她學到的方法,讓她半個小時内,從5個單詞都記不全,到能記住88個單詞。她的同齡人速度最快的可以記到340個單詞,從發音到中文意思到英文拼寫,準确記憶。這個方法也用在了她的古詩詞的學習上面。

    實際上這個方法是在構造一套通用的、全新的符号,無論你是學英文、中文、數學,還是物理、化學,把内容符号化之後,加速人的記憶。

    當然她的這個“算法”還有待優化,她左下方畫的是一個在哭的人,這個部分的形式化和符号化程度做得還不夠,也許下一次,這個“算法”叠代進化的時候,她的抽象化程度可以做得更高。

    當一個人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完備的形式化和符号化的工具以後,他就可以屢試不爽,百戰百勝。無論你給他看的是一幅随機的撲克牌,還是一篇新的散文,還是一部《韋氏詞典》,他都可以在規定時間裡邊,把這個明确的輸入,給成一個明确的輸出。輸入什麼呢?就是這些符号化的東西,然後在她的大腦裡面翻譯回來,變成大家熟悉的“十年生死兩茫茫”。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11

    這件事情給了我特别震撼的啟發,誰說人不是機器呢?

    2計算主義

    這是另外一個詞,在最近這十多年,有一個新的提法叫“計算主義”,甚至有一位宇宙物理學家提出來:宇宙的本質是數學。其實這個觀點一點都不新鮮,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曾經提出“萬物皆數”;伽利略也說過,這個世界是由數字和數學組成的……

    但是計算主義是否真的能夠代表世界的真相?也有很多人不認可它,很多人認為這個世界是經驗主義的,是人文主義的,人要“詩意地栖居”。所以下面這句話,實際上是我的一個有意的解讀:“技術地栖居”。

    計算或者計算主義,在我今天來看,就是人類“技術地栖居”的基本方式。我們從出門趕到「造就」的現場來參加這次活動,大家需要導航,需要打電話聯系,需要找停車場,需要找座位,需要跟你的朋友打招呼,所有的行為都是計算出來的,無論是用我們的腦細胞來算,還是通過你的手機或車載導航來算。

    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在主動或者被動地計算。

    而數據或者算法是由計算這個過程來承載的,那麼算法和數據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3算法與數據

    這裡我們提到一個基本概念,叫全數字化世界的基本倫理。

    在我們進入數字化世界之前,“倫理”多半是社會學範疇的概念,那麼到了全數字化世界之後,是不是需要出現新的數據的倫理和算法的倫理?

    誰可以控制數據?

    誰可以控制算法?

    誰可以控制計算?

    自然權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權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來賦予,且不為人類獨有)是一個哲學上的基本概念,這裡我提出來是“有關計算的”自然權利。在這個時代,在全數字化世界裡面,我們每個人,擁有怎樣基本的不可剝奪、不可篡改的自然權利?

    這使我想到的另外一個表述方式,計算和算計。

    說起“計算”,大家通常想到的是Computer,計算機,或者計算器;說到“算計”,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負面的詞,我們說這個人愛算計、小心眼、锱铢必較,但未嘗不能把這個行為理解成是他的大腦在飛速地計算。

    我們的隐私從哪裡來(這個沒有隐私的時代)12

    計算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嗎?

    大家都看過電影《非誠勿擾》吧,在故事最後,範偉扮演的角色被騙了,兩百萬英鎊買了一個分歧終端機,兩個人在裡面比大小,劃拳。我當時看的時候也是一笑而過。在我準備這次演講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那個鏡頭和那個看起來可笑的分歧終端機。

    實際上今天我們所有的行為,人類之間的博弈,家庭關系,社會關系,職場關系,都可以被理解成為算計或者計算。我們期望的是,有了“計算”,不再“算計”——很多看似複雜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可以通過計算來解決,通過明确的數據輸入和可以叠代進化的算法,經過計算得到明确的結果,讓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更加簡單。

    萬物皆備于我

    回歸到“一切皆可計算”這個主題,我認為,“算法”和“計算”是一體兩面,互為結果,它們就是“知”與“行”的關系。如果我們希望在全數字世界裡面生存得更好、更有尊嚴,我們需要重視算法和計算,需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這個世界需要有新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完成計算任務,這一點和我們早期馴化豬狗,我們發明其他工具沒有區别。人類身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應該不停地發明新工具,掌握新工具。

    有人擔心人工智能将會替代人類,它會産生意識來奴隸我們。坦率地說,我對此秉持完全不認可的态度。

    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人類在過去成千上萬年裡,就是通過不停發明新工具,改造我們生存環境從而進化到今天的,所以,就算我們進入了算法世界,啟動了下一代的計算架構,但天地萬物間仍然有一個“我”。

    “我”在哪兒?

    日常裡我們說的每一句話,背後都有一個“我”。

    比如我說“歡迎大家來到「造就」”,背後是“我”歡迎;說這杯咖啡很好喝,是“我”認為這杯咖啡很好喝,隻不過在口語當中,我們下意識地忽略掉這個主語。

    大家花點時間回想一下就會發現那個永恒的偉大的“我”,一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背後發揮着所有的價值判斷。

    以下是孫立林在「造就」的另一場演講:

    矩陣元創始人孫立林:一個我們不曾預料的虛拟世界正在悄然生長

    演講推薦書單:

    《論萬物的終極根源》[德國]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

    《存在與時間》[德國] 馬丁·海德格爾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日本] 村上春樹

    編輯:漫倩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點擊藍字“了解更多”,獲取更多「造就」精彩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