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港式茶餐廳,我很自然就想起《麥兜》裡的茶餐廳經典對話……
麥兜對老闆說:麻煩你,魚丸粗面。老闆:沒有粗面喔。
麥兜:是嗎?那來碗魚丸河粉吧!老闆:沒有魚丸。
麥兜:是嗎?那牛肚粗面吧!老闆:沒有粗面。
還有麥太與餐廳夥計的經典語錄……
麥太太:常餐?常餐有什麼吃的呀?
夥計:跟特餐一樣咯
麥太太:那特餐是什麼東西呀?
夥計:跟快餐差不多咯
麥太太:那快餐又是什麼呀?
夥計:切,快餐不就是午餐嘛……
經典搞笑對白果然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在再重聽都覺得很好笑!而說到茶餐廳美食,也不乏經典中的經典,但我今天要說的不是奶茶蛋撻,而是這幾款飲品!
凍/熱鴛鴦這簡直是一個“蜜汁(迷之)”名字,明明是飲品卻取名為“鴛鴦”。不過,這杯飲品的原料和做法可是跟名字很匹配的。
鴛鴦,其實就是咖啡 奶茶。它可以說是源于香港特區的産生。至于鴛鴦的誕生有不同的講法,有說是為了讓碼頭工人迅速需要補充體力的特調飲品。因為當時的工人在下午三點一般都會來份下午茶,于是将提神的咖啡加入奶茶變成鴛鴦。
另一種說法則是大約在1955年,有茶客認為奶茶對腸胃刺激大,但咖啡又太燥熱,所以師傅就取兩者平平衡調制出一半咖啡一半奶茶的“鴛鴦”。
至于為何取名為鴛鴦,是基于雄性和雌性鴛鴦形影不離的特性。它們即使各有不同,仍能和諧共處。就像奶茶 咖啡交融在一起協調出相輔相成的味道一樣。
你如果你既喜歡咖啡的醇香,又鐘情奶茶的絲滑,那點一杯鴛鴦就可以同時滿足兩個願望。
要沖出一杯好喝的鴛鴦,每家茶餐廳都有自己私藏比例。有“高手”建議,最佳的配比是7成奶茶配3成咖啡。沖調時還要控制好兩者的溫度。
聽起來好像不是很複雜,但是有[奶茶之父]之稱的黃家和師傅認為,沖鴛鴦比起沖奶茶還要難,更稱,茶餐廳訓練奶茶師傅,基本學師是3年,但沖鴛鴦則至少要5-6年。
不過,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款如此有香港特色的飲品,如今已不複過往受歡迎了。在2019年一項[十大最常點的港式飲品]的調查中,鴛鴦僅排第9。
“忌廉溝鮮奶”汽水在香港舊時,大多數人都稱它為“荷蘭水”。最初的時候算是奢侈零食了。早在70年代,金黃色的“玉泉忌廉味汽水”登陸香港後,“華皮洋骨”的茶餐廳順勢就推出了“忌廉溝鮮奶”這款迷之飲品。
這款類似奶油冰淇淋的飲品随即風靡全城,後來還出現了同名的電影及歌曲。可以想象這款飲品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
忌廉,指的其實是香港常見的一款奶油風味的汽水。至于鮮奶,當然就是鮮牛奶了。你說兩種九不搭八的飲品為啥要混在一起?因為好喝好!
真的很好喝!聽起來有多黑暗,喝起來就有多喜歡。
在70年代末的香港冰室,很多小情侶拍拖時都會點這款飲品。侍應通常會放下一瓶鮮奶和一瓶忌廉汽水和一個杯子(也可以加冰)。讓家人自己DIY。
有趣的是,忌廉溝鮮奶沒有标準的比例,随個人喜好調整忌廉汽水和鮮奶的分量。但唯有不能錯的是順序!
你可以将忌廉汽水倒入鮮奶中,也可以兩者同時倒入杯中,但不可以,注意,是不可以将鮮奶倒入汽水中,因為這樣的話,牛奶會凝結成粒狀,嚴重影響口感和食欲!
最好還是兩者同時倒入杯中,因為這是成功率最高的沖調方法。我個人更喜歡汽水味偏重一點的,并覺得3:2的比例剛剛好。
漏奶華相比起味道,阿華田的廣告裡,更大力宣傳的是它的營養。阿華田除了是茶餐廳裡一款經典飲品之外,用阿華田為制作原料之一的漏奶華也深得一衆吃貨們青睐。
炸得金黃酥脆的西多士,抹上一層黃油,用勺子在多士中間壓幾下,形成一個凹狀,再将煉奶或奶油倒入中間,表面再撒滿一層厚厚的阿華田粉。一刀切下,奶油在緩緩流出來(粵語稱“漏出來”)……瞬間吸引無數手機拍拍拍……這就是茶餐廳新晉美食——漏奶華。
雖然有一般茶餐廳的菜牌上,漏奶華都會被冠以“港式”二字。但其實,追根溯源,有人認為它的發源地并非香港而是來自廣州番禺一家香港人開的茶餐廳。
據傳,老闆的一位朋友名叫“阿華”,當老闆發明了這款甜點并給他試吃的時候,他一切開說說:“哇,漏奶喔”。于是,阿華就擁有了這款以他名字加驚訝話語命名的甜品了。
今天分享的“茶餐廳3款“迷之餐點”,全都很經典,但卻很少會點!”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