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09:54:42

  《泊船瓜洲》屬于王安石的晚期作品,但具體寫在什麼時候,大緻有三種意見:一是宋神宗熙甯元年(1068),王安石應召自江甯府(今南京市)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時所作;二是熙甯七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三是熙甯八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甯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王安石是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少年時代的他便随做官的父親王益,到過不少地方。王安石19歲的時候,他父親病死在江甯府任上。之後,王安石一家便在江甯定居下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月何時照我還)1

  在任翰林學士前,王安石曾在鄞縣、舒州、常州等地做官。宋神宗在繼位當年的九月,便将王安石召為翰林學士。能被皇帝選中,無疑是人生的驚喜。王安石途中泊船瓜洲時,肯定對江甯有着眷戀之情,雖說江甯并不是他的故鄉,但住久了便也算作故鄉。喜悅并沒有沖淡他對故鄉的熱愛,便有了這首詩。能在應召時把故鄉放在重要位置,說明王安石有客觀的自我認知。

  如果說,這首詩是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也有點道理。罷相後的沮喪心情可想而知,而急于回家更在情理之中。但既然是回家,為什麼還要說“明月何時照我還”?不是想什麼時候回,就什麼時候回嗎?難道途中還有什麼阻滞嗎?這樣想來,第二種意見似有不妥之處。

  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是他人生的另一次開始,相信他一定思緒萬千,内心的糾結遠遠大于喜悅。他的内心如果是一座屋子,那絕大部分已被一團亂麻占據,而喜悅隻是一個躲在牆角的“孩童”。否則,此時的他為什麼對家有着如此的眷戀?“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京口和瓜洲的确在一水之間,而從瓜洲到鐘山,路程也不遠,這是從瓜洲的角度上說的。

  但要知道,王安石當時是在赴任的路上,因而這樣的回望就别具深情。畢竟被罷過相,雖然再次赴任京城,但政治前途如何還未可知,這樣的回望就成了憂愁之中的回望。無論何時,那個叫家的地方,都是心靈的依靠,那個江南之地是可信賴之地。此情此景,江南成了他的大故鄉,而那個叫家的地方,就是那大故鄉的核心。

  “春風又綠江南岸”,早已不是王安石的第一次感知。這故鄉的綠,是最親切的綠,也是啟人神思的綠。這生機勃勃的顔色,能否給他的前途帶來希望和順意?瓜洲與京口隻是一水之間,但在王安石的心境裡,那樣的綠可不是在眼前的“一水之間”,而是在想象中無限拉寬的“一水之間”。

  從江南鐘山的家到赴任的京城,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轉換,也是人生的轉換,何況在這樣的轉換前,已有過人生的大曲折,所以那命中希望的綠色似乎更加遙不可及,所以那“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成了回望之中的一個大疑問。也許明月當空,正照着回家的旅人,而王安石卻不得不再次遠走他鄉。他真的無法預期自己何時回家,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越是在離開故鄉時眷戀故鄉,越說明前途未蔔,越說明憂愁深重。像“舉頭望明月”“月是故鄉明”“共看明月應垂淚”這些表達,都可與“明月何時照我還”相互映照,讓人追想無限的生命之思。

  入相後的王安石再次陷入窘境,不久又離開相位,回到了曾在明月之下思念的地方。

  當年,返回江南的王安石也許是從原路返回的吧,不知那時他是否想起一年之前經過瓜洲時的心境,那真是明月照他還了。無論遊子帶着怎樣的心境還鄉,故鄉的明月都會照着他們,所有人生的不完滿都在回鄉的那一刻變成了滿足。

  再度離相的王安石出任江甯府,但最後還是辭掉了官務。

  在江甯的城東門和鐘山的正中間,有一個叫白塘的地方,王安石就住在那裡。對他來說,一生命運并非安如磐石,隻有回到家,才像踏到一塊“安石”之上。這位寫過“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人,就在一次次遙望明月之後,讓明月望老了自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立憲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号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