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在腫瘤整個治療流程中有着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也非常多。
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便是骨髓抑制中的血小闆減少,往往會帶來皮膚、牙龈、消化道的出血表現,極其不利于後續的治療和康複。而正确防治血小闆減少,是患者堅持完成療程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證。
血小闆降低的迹象和真相血小闆降低的,其實是因為腫瘤化療藥物會抑制巨核細胞生成血小闆,導緻外周血中的血小闆降低,進而引起化療後血小闆減少症,造成粘膜、消化道甚至是顱内出血的不良後果。
圖片來源:攝圖網
血小闆一般是在化療後7天開始下降,後14天達到最低點。之後緩慢上升,在28天到35天後恢複到正常水平。
不同的化療方案引發血小闆減少的發生率也有區别,研究表明,單藥卡鉑引起的血小闆發生率高達81.8%,而聯合卡鉑、吉西他濱或紫杉醇化療時的發生率分别為58.2%、64.4%和59.3%[1]。若是聯用了PARP抑制劑,或是患者身體素質不佳,也會加重血小闆減少的不良後果。
根據血小闆下降的程度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注:血小闆正常值為100~300×109/L
血小闆減少的預防措施針對在化療期間可能出現血小闆降低程度在2級或以上(血小闆計數<75)的患者,可進行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專業的治療方案不可缺根據《中國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闆減少症專家診療共識(2019版)》[2]中推薦:當血小闆降低程度在1級(75≤血小闆計數<100)時需要密切的關注血小闆計數和出血情況,但若是在2級(血小闆計數<75)或以上,則需要進一步治療:
① 輕度血小闆減少:
可使用重組人血小闆生成素(rhTPO),能減輕化療後血小闆計數下降的程度,并縮短血小闆減少的持續時間,從而減少血小闆輸注次數。不符合血小闆輸注指征的患者,應在血小闆計數在1級以上(<75×109/L)時使用rhTPO,劑量為300U/kg/d,連續用藥。
當血小闆計數≥100×109/L或血小闆計數較用藥前升高50×109/L時,應停止使用。
② 中度血小闆減少:
可使用白細胞介素11(IL-11),可降低血小闆減少的的嚴重程度,縮短血小闆減少的時間,從而減少血小闆的輸注。對于不符合血小闆輸注指征的患者,應在血小闆計數2-3級((25-75)×109/L)時應用。推薦劑量為25~50μg/kg,皮下注射,1次/d,連用7~10d。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直到血小闆計數≥100×109/L或血小闆計數較用藥前升高50×109/L以上時停藥。
③ 重度血小闆減少:
因卵巢癌屬于出血高風險的腫瘤,所以建議當發現患者處于血小闆計數4級或血小闆計數≤10×109/L時預防性輸注血小闆,這也是治療重度血小闆減少症的最快、最有效治療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風險和死亡率。
但因其消耗迅速,維持期短,所以化療所緻血小闆減少症常需要多次輸注血小闆。
其他治療方案:
圖片來源:攝圖網
血小闆減少的日常護理為了更好地預後,對于血小闆減少的日常護理也不可掉以輕心,除了預防和專業治療外,平時還可以這麼做:
1. 注意生活細節:若是發現皮膚、黏膜出血時,不可用手搔抓皮膚,以免引起出血,平時需着衣寬松,用軟毛牙刷刷牙,不要用力搓洗皮膚,以免加重出血,當消化道出血時要避免堅硬和重口味的食物,盡量以清淡細軟的飲食為主。
2. 飲食有側重:
飲食要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還可以适當食用花生、紅棗、桂圓、扁豆等益氣養血的食物。與此同時可以服用益氣養血、健脾攝血的藥膳,接下來給大家推薦兩個食譜
化療帶來不良反應是大部分腫瘤患者在抗癌路上需要努力攻克的關卡,當血小闆減少來勢洶洶,大家要“攻守兼備”,把專業防治和日常護理做到位,一定能夠度過這一關,以更好的狀态面對接下來的治療,獲得更佳的預後。
責任編輯:婦科腫瘤互助君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