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幼兒撞傷脫臼處理辦法

幼兒撞傷脫臼處理辦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0:19:19

幼兒撞傷脫臼處理辦法(兒童意外脫臼緊急處理法)1

兒童脫臼後的緊急處理 一旦兒童發生脫臼,家長不必驚慌失措,在脫臼後的兩三個小時内讓關節恢複原狀,還不太困難,時間太久,周圍的組織就會腫脹,複原就困難。

護理方法:兒童脫臼之後非常疼痛,首先要先安慰孩子,并立刻處理。關節脫臼的部位會壓迫神經,這時拉長的韌帶以及肌肉,稍微一動就非常痛。單純的脫臼往往比骨折要更加疼痛。手會垂在胸前。可用大圍巾折成三角形把手臂吊在脖子上。但是别随意移動寶寶患肢,避免移動的過程中造成寶寶患部的二次傷害,先固定患部後施以冰敷,盡快到醫院治療。

即使關節恢複到原來的位置,受傷的韌帶或周圍的組織也還是需要治療。幾個星期都不可活動關節,這期間比骨折的情況更為疼痛。

脫臼複原後父母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節複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但家長應該注意,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牽引孩子的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孩子更換衣服,更不要拉着孩子的手把他提起來。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孩子的手被拉直并手掌向上的姿勢最容易受傷。所以家長在扶孩子時,應該抓住他的肘關節或上臂。一歲左右的寶寶學走路時,家長應把兩手放在他的腋窩下。

如果孩子脫臼超過24小時或有反複脫臼史,因局部有腫脹,複位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複位後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狀大多能緩解。此時,宜用三角巾将孩子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一周左右即可。

防脫臼 三個動作切勿做

關節脫位也是兒童易見的骨傷,就是我們常說的胳膊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一但發生也應盡快到醫院治療。除自己磕碰摔傷外,小兒胳膊脫臼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有不當行為,麥瑞骨科林欣主任總結了針對大人,防小兒脫臼“三個不要”:

1不要“蕩秋千”

大人在和孩子玩耍時,不要進行我們常見的“蕩秋千”遊戲,即父母拉着孩子胳膊讓其雙腳離地來回蕩,如果孩子力量不足,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胳膊關節脫位。

2不要“掏胳膊”

冬天穿衣服很厚,也許要穿很多件,家長在給孩子穿衣過程中,不要通過袖子去掏孩子的胳膊,看似平常的動作,也會使孩子的胳膊扭曲造成關節脫位。

3不要“拽上台階”

在上台階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嫌小孩磨蹭,使勁拽着孩子胳膊把他拉上台階,在牽拉過程中,由于角度問題和孩子自身的抵觸,胳膊容易雙向受力發生關節脫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