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身體,小動物的大腦更大。
博物館裡展示的樹懶大腦的橫截面
如果像“鳥的大腦”和“腦洞大開”這樣的詞能說明什麼的話,那麼動物的大腦就是科學已知的最複雜器官之一的迷人而多樣的例子。動物的大腦不僅在整體大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相對于動物體重的大小上也有所不同。
抹香鲸的平均體重為18磅(8公斤),它的大腦是最大的,但它的整體體重為45噸(40公噸),因此它的大腦與身體質量比為1:5 100。但哪種動物的大腦相對于身體大小最大呢?
2009年發表在《大腦、行為與進化》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特别小的螞蟻擁有與其身體大小相比最大的大腦。Brachymyrmex的平均體重高達0.049毫克,腦重平均為0.006毫克。這意味着它的大腦大約占體重的12%,腦與身體重量的比例約為1:8。
為什麼動物的大腦會進化得更大?
在絕對意義上,動物的大腦大小往往會随着動物的體型而增加。更大的大腦通常與三個因素有關:“母親的投入、行為的複雜性和身體的純粹尺寸。”
擁有一個更大的身體意味着需要更多地控制身體。頂級掠食者往往體型龐大。因為需要更複雜的行為,比如能夠智勝你的獵物,它們受益于更大的大腦。
但是,大腦的大小并不是動物智力的完美預測器。根據《神經解剖學前沿》雜志2014年的一項研究,非洲象的大腦平均重10磅(4.6公斤),是人類大腦的三倍。它們的較大的大腦部分是由于它們巨大的小腦,用來協調軀幹和耳朵的肌肉活動。
螞蟻屬的螞蟻的大腦與身體質量的比例是1:8。
就像大腦的絕對大小并不能很好地預測動物的智力一樣,比較腦與身體的質量比也可能是在轉移注意力。根據《人類神經科學前沿》雜志2009年的一項研究,人類和齧齒動物的腦體質量比大緻相似(1:40)。然而,同一項研究認為,如果一隻老鼠和人類一樣大,它就不會那麼聰明,因為它的大腦皮層(大腦最外層的區域,與最複雜的心理功能有關)比人類更小,那裡的神經元也更少。
如果你觀察一隻兔子、一隻貓和一隻小猴子的大腦,你會發現它們的大小并沒有那麼大的不同,但它們的行為卻會因為腦細胞的性質而有很大的不同。當你看到猴子時,你看到的是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前額葉區域按比例更大,更好奇的行為。
進化的适應性改變了大腦的結構,增加了某些區域的大小,并有利于某些神經連接。對于人類來說,我們大腦皮層的大小和皮層神經元的密度(神經元的數量)比我們大腦的大小和我們身體的比例更能解釋我們的智力。與其他動物相比,與大腦的大小相比,我們的身體相當小。
在比較不同物種的大腦時,不僅要考慮大腦的大小,還要考慮大腦的結構。因為腦與身體質量比沒有考慮到大腦皮層的進化發展和那裡發現的神經連接密度,科學家們把腦化商(EQ)作為一個更準确的衡量動物智力的指标。腦化商是觀察到的特定物種的相對大腦大小,與其他體型相似的物種的預期大腦大小相比。影響情商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大腦皮層與大腦其他部分的相對大小。根據行為神經科學百科全書的說法,根據動物的情商來比較它們的智力比腦-體-質量比更準确,盡管不如測量單個大腦區域的絕對大小和相互作用準确。
然後,有一個概念被稱為哈勒法則:動物越大,大腦與身體的比例就越小。因為大腦大小與身體大小相關,所以最小的動物的大腦相對最大。
例如,與其他膜翅目昆蟲(包括蜜蜂、黃蜂、大黃蜂和鋸葉蜂)相比,螞蟻的大腦相對較小。這是因為……工蟻不會飛。飛行需要大量的視覺處理,所以許多飛行的昆蟲通常都有大眼睛,從而導緻更大的光學葉。在一些昆蟲中,比如蜻蜓,視覺處理占據了它們整個大腦的一半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