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03:38:29

從電動自行車地方管理法規在江浙誕生,一夜之間,半個朋友圈都在搶頭盔,到本周一一早,南京市長韓立明請當地企業家共進早餐的新聞屢屢登上新聞頭條,這兩天,源自江蘇及其副省級城市、省會南京的“動态”,接連不斷地走進大衆視線,也使南京俨然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城市、話題城市。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南京VS蘇州江蘇兩大)1

“明星城市”南京是如何做到的?當南京瘋狂“吸睛”與“圈粉”的時候,經濟總量穩居江蘇第一長達N年之久、且在城市發展上“從不甘為人後”的蘇州,又在忙啥?

火力全開的南京,“制霸”頭條“不離席”

2020年,在剛剛告别一季度的第二個月,南京,便開始成為一座不停帶給外界“意外驚喜”的城市。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南京VS蘇州江蘇兩大)2

4月18日前,誰也不曾想到,“企業家早餐會”竟能有朝一日,從政府與企業之間再普通不過的一場活動,“升格”為一個城市的品牌、代名詞,一項優化營商環境的模式,與一種調動全社會發展氛圍的有效手法。

當我們回過頭複盤一個月來,以“早餐會”為“由頭”牽出的南京“優化營商辯證法”,如何頻頻置身“公衆視線”時,不難提煉出這麼幾個關鍵詞:

形式上的創新——今年4月18日,在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的邀請下,“首場”早餐會"讨論的話題,圍繞如何“做強新型研發機構,打造産業創新集群”展開。雖然“早餐會”形式新穎,但事實上,其本質隻是南京“智彙甯企”的首場線下對話活動。可若放在過去,卻幾乎無人能想象今日開會之場景——“一圈人圍着一個圓桌”,面前擺着的不是僅供觀賞,而且是可以實實在在品嘗的“一碗鴨血粉絲湯”,再配上兩塊兒“鴨油酥燒餅”和“一屜蒸餃”……完全不再是以往企業家論壇那番“火力全開”的景象,“思維碰撞”雖然不曾“減量”,氛圍卻放松親切了不少,“話匣子”就此打開……

思路上的創新——一場會議、一摞文件、若幹政策,表面看是“滿滿的收獲”,但究竟會議精神與會人士能否吃透、消化而後落地,卻是難以觀測的“裡襯”。怎樣才能真正打動企業家?來會場,不僅僅是為嘗一碗“鴨血粉絲湯”、一碗“皮肚面”?那麼,吃,便期待能吃出一種共識——張敬華非常關心餐飲企業,1号君注意到,他現場便曾為南京餐飲企業 “吆喝”:“現在街頭的餐飲企業還是很困難的,廚師請回來了,服務員也請回來了,原料也買回來了,如果沒有人去的話,開一天虧一天。希望大家在做好企業的同時,平時帶着你們的員工到街上去吃,推動南京服務業的增長。”暖意裹腹之餘,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共識更易自然而然地“發芽”“生長”“結果”……

與會對象的變化——很難說,如果在一個月裡與會對象前後沒發生任何變化,第二場“早餐會”的“熱度”是否會下降。但事實并未給我們論證假設的機會。4月18日,與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共進早餐的是30 名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家,而到5月18日,受南京市市長韓立明邀請,前來參加“早餐會”,共話明日商機的,則是50位深耕數字經濟的企業家。僅僅一處細微的與會對象之别,卻釋放出南京城市發展的強烈信号——在寸土寸金的金陵城,産業發展的含金量與增加值何處尋?“畝均”GDP的含金量從何而來?答案不言而喻——從“創新集群的打造”,到“加快數字蝶變,打造數字名城”,說到底,就是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高技術産業的落地……

縱觀兩次“早餐會”,不僅将南京發展的“風口”坐得更實,而且前後相較,發展目标還有“遞進之意”。

然而,客觀上城市的“影響力”光靠曬目标,靠推出“企業家服務日”活動,靠會議形式和主題的創新,仍很難實現。

那麼,“南京吸引力”,其形成的“源頭”究竟在哪兒,是什麼讓大衆開始關注這座“明星城市”的?

一個不可忽視的“硬核”細節,其實曾在5月7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頭版有所體現——《彰顯“新金綠” 矢志“雙勝利”——“南京速度”背後的發展邏輯》一文指出:今年一季度,南京市地區生産總值在連續11個季度保持增速8%左右的基礎上,逆勢增長1.6%,“在全國GDP過萬億元城市中名列前茅”。

換句話說,同樣經曆疫情考驗的南京,在過完今年頭三個月後,便一躍成為國内“經濟體量過萬億元”“一線城市”中,經濟發展“逆勢飛揚”的代表。

自這一刻起,目光就開始彙集。而兩次“早餐會”,則更擦亮了南京發展的招牌。

先聲奪人的蘇州,鴻鹄之志“在乎全國”

江蘇,之所以得名“江蘇”,便是摘取了江淮大地最為閃耀的兩顆“星星”各自第一個漢字——江甯府的“江”,蘇州府的“蘇”。不僅如此,更難得的是,自“江蘇”得名之日起,南京和蘇州,便一直在城市經濟發展上處于全省前列。從數據看,2019年,江蘇全年GDP總量達9.96萬億元,位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二,而就各地市情況而言,僅蘇州(1.9萬億)和南京(1.4萬億)的體量之和,便足足占據了全省經濟版圖的三分之一。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南京VS蘇州江蘇兩大)3

結緣也久,相識相知,競争起來,自然亦是“見招拆招”——

然而,這“招”,究竟是怎樣的“招式”?

南京一個月的時間兩度推出“早餐會”,甚至将“早餐會”做成了一塊兒嵌入城市發展的“地域品牌”,表面看是為營商環境,實際是為“留人”——資本圍人而轉、技術托人而起、産業因人而興,同樣,管理經驗的形成與輸出也離不開人……恰巧,蘇州也看到了這點。

既如此,“時不我待”,何不“率先破發”?

于是,在由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之下,兩座人口紛紛“攻破”千萬的城市,在總人口8000餘萬的江蘇,展開了一場“你追我趕”的角逐——也就是說,當南京眼下“瘋狂”圈粉的時候,蘇州并沒閑着;甚至在此之前,在南京尚未收獲如此關注時,蘇州便已邁出了“第一步”。

1月23日,武漢封城;封城後第11天,蘇州便在2月3日端出《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成為在全國率先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并因此收到來自商務部的點贊——穩企,首先穩人心;

3月19日,作為該市2020年4号文件出台的《蘇州市政府關于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的通知》,一經推出,便收割了大量眼球——矛頭直指引才的4号文,看中的正是城市經濟發展背後,以“人才”及“人才結構”健全完善作為硬通貨的道理;5天前,由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微信公衆号“中國城市品牌”發布的《2020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經濟排名出爐》一文,更是給出了一季度“全國291個城市地區GDP排行榜”——根據“中國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的統計排序,進入全國前十的江蘇城市數量上與廣東相同,均為兩家。而這兩家也并不意外地落在了蘇州和南京“頭上”。但排名上,蘇州則“力壓”南京,排行第七;南京,以較蘇州相差500億元的經濟體量,位列榜單第九。而同期,被蘇州和南京“夾在”榜單第八名的,是浙江唯一入圍前十的城市,杭州……第三方榜單的發布,無疑增添了蘇州的底氣——蘇州,仍是江蘇唯一副省級城市、省會南京在積極“追趕”的目标,但尚未超越;

今日,趁着“5·20”,蘇州正式發布《關于建設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的工作意見》。《意見》中,彙集了實施“緊缺勞動者引入計劃”、外地人員同等享受本市戶籍人員所有創業政策、打造“就在蘇州”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品牌、暢通勞動者職稱評價通道、低租金政策性租賃房、創新開展“一周市長”系列活動等16條全國首創的暖心舉措——也就是說,蘇州此番欲打造“就業創業首選城市”,是放之全國而言的,而非僅僅江蘇……

一邊,今年以來“地表最強市”展現出的氣魄,不言而喻;另一邊,最近一個多月,“明星省會”顯露出的潛力,又不可小觑……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如此“鬥法”的架勢,何以分出高低?

“龍争虎鬥”之景,倒是把江蘇一次次拽回大衆輿論場的“鎂光燈”下。

“硬核”之間的交手,競争并非最終目的

南京之強、蘇州之盛,國人皆可一見。

雖然經濟發展中,市場必然交織,甯蘇之間,難免有相互激烈競争的地方,但“同處一室”,又何必執着于經濟上、城建上、民生上非争出個“第一”“第二”?

早有辛亥革命實業家張謇“吾江蘇人民不應再有甯蘇之見”的呼籲;今天,又有一體化發展布局下的分工與定位——一切都正指向“南京和蘇州,需沿全局戰略,更緊密地協同奮進”上。

事實上,就在本月,兩地之間也有走動。5月7日至8日,蘇州市黨政代表團赴南京考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市長韓立明會見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市長李亞平一行。

交流中,張敬華說,無論從曆史看還是從現實看,蘇州的發展都具有标杆性,特别是蘇州幹部群衆善抓機遇的意識、運用市場的理念、敢為人先的精神、走在前列的追求,都是南京學習的榜樣。當前内外部環境嚴峻複雜,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南京和蘇州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希望兩市發揮優勢、各展所長,共同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圍繞自貿區發展、長江大保護、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G42創新走廊打造、産業鍊和創新鍊對接等方面,互學互鑒、取長補短,緊密合作、化危為機,攜手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力量”。

藍紹敏說,近年來,南京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南京上下高點定位挑戰極限的目标追求、創新引領創新發展的戰略定力、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工作自覺、城鄉統籌民生工程的整體推進、營商環境深化改革的客戶導向,非常值得蘇州認真學習借鑒。蘇州和南京兩地同處“一帶一路”交彙點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希望在開放開發、産業協同、科技創新、人才交流、生态保護、城市更新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接、深化合作,共同搶抓千載難逢的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共同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更大貢獻。

合作共赢新的一頁,就此翻開。畢竟,沒有人能從區域“諸侯經濟”的博弈中,獲取“最大化”的利益。

但是,“強強聯手”也需正視不足——

正如去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在對“江蘇‘一哥’”探讨時,實實在在指出的:

蘇州再強也尚未能全面超越南京,除卻經濟指标,在教育、醫療、交通、基建等衆多方面,蘇州隻能被南京“吊打”,這也反映出蘇州的某種困境,即其仍然是作為經濟強市而存在,一個綜合性的“大蘇州”還未真正形成;

而對于南京,文章則開門見山地指出,長期以來,作為江蘇省省會的南京總是“牆裡開花牆外香”,雖也是國内響當當的古都強市,卻在省内首位度偏低……直至各項國家級工程的興起、南京蘇州同時入選自貿區,南京發展的格局似乎才有了變化。但文章也指出,“不能過于低估南京的爆發力”,“這兩年來,南京的速度肉眼可見,作為南京新的增長極,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強勢‘逆襲’”,而“紫東地區的建設,也将推動城市格局從背靠紫金山向環抱紫金山邁進,将各自為政的片區資源整合起來,真正為推進甯鎮揚一體化做出實質準備。”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南京VS蘇州江蘇兩大)4

由此出發,真正考驗江蘇兩大核心城市執政者的,實際是引領各自城區創新發展、補長以往短闆的智慧,以及如何加強合作共赢的胸襟與決心。

誠然,良性競争并非不重要,“比學趕超”終歸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實現的必然路徑。但是,“一哥”的名号,大可不必過于上心。

江蘇好,8000萬人才能過好。

交彙點記者 李睿哲 王建朋

值班主編 杭春燕

上海vs蘇州綜合對比(南京VS蘇州江蘇兩大)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