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講的是晉文公還是晉國公子的時候逃亡至楚國,楚王接納了他,重耳許諾晉楚交戰是會退避三舍,後重耳坐上王位,在于楚國交戰時下令讓軍隊後撤九十裡地,信守承諾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轉·僖公二十三年》,講的是晉文公重耳的故事,比喻對人讓步,不與之相争,同時也體現了重耳一代諸侯的氣概,讓人心生敬佩。
這個成語講的是晉國公子重耳,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逃亡到楚國的時候,楚王接納了他,并詢問其如何報答,而重耳說,如果将來晉國和楚國交戰,那麼晉國就要退避三舍。
後來重耳回國,坐上王位,稱為晉文公,在一次晉楚戰役中,晉文公遵守了當年對楚王的諾言,讓軍隊後撤了九十裡地。晉文公的這種做法,體現了他信守諾言的品質,同時也免受後人诟病,為後來稱霸中原奠定了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