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對“龍”字的解釋: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在中國,龍是行雲布雨,福澤蒼生的神話生物,它的出現往往預示着好事的到來。
明天是2022年3月4日,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
這一天,天上二十八星宿中,蒼龍星宿的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龍擡頭,又叫"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花開驚蟄前
龍擡頭,是春天的開端農曆二月雨水多,春分前後尤甚,此時陽氣生發,一簇簇淡綠的嫩葉,一支支長出的新枝,都在預示着春天到來。
龍擡頭處在春分前後,悄然拉開春天的序幕,也意味着真正走完了末冬,步入2022年的第一個季節——春。
古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告别慵懶寒冷的冬天,我們在春天開始為新的一年而奮鬥。
江蘇淮安:驚蟄到春意濃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回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人間最溫柔的,莫過于将醒未醒的春的呢喃,還有古樹新芽的農曆二月天。
開春,除了忙碌還可以找一點空閑,漫步雨後濕潤的庭院,或遠行郊野,行走在茫茫蒼翠之中,感受天地間微涼的風息,欣賞剛被喚醒,未等綻放的花簇。
龍擡頭是春的開端,這看似與我們的生活相隔遙遠的節日,卻用一場春雨或暖陽告訴我們,春天到了。
聽見回聲來自心尖和山谷,重複決絕,重複幸福。璀璨的春日之花。,不凋不敗。聽見月光來自春雨和酮體
龍擡頭,擡起一年好兆頭我們熬過了寒冬,新的一年在氣候正宜的龍擡頭開始。
漫長的蟄伏後,在二月二這天,喚醒慵懶的身體,就像竹子的積累一樣。
竹子在土裡面蟄伏四年,僅僅長三厘米,但是冒頭之後它會用僅僅一個半月的時間,長到十五米的高度。
春天宜人的氣候,是竹子最樂意生長的時候,大概龍擡頭的那一幕,也被它隔着泥土所窺見,追出泥土,攀上半空,又恐高得不敢回到濕潤的被窩吧。
春雨中滴水中的紅色郁金香Red tulip in drops of water in the
龍擡頭帶着古人美好的祝願出現,不隻是讓人遊玩和春耕,還寄托着無數的美好祝願。
我們常說“二月二日龍擡頭,擡起一年好兆頭”,這一天是告别過去,開始新一年的重要時刻。
當新的一年到來,當所有的美好都不期而遇,一切許下的願望,仿佛就在不遠處,而通往它的路,就是腳下。
農夫春耕,一步步踩出秋冬的大豐收,我們也以心願為光,邁開勤勞的腳步,一步步實現它。
三月菜花香農民春耕忙
一碗龍食,一年殷實龍擡頭的習俗很多,寓意也很豐富,其中又以吃方面最講究。
二月二這天,我國很多地方對一些吃的東西,都會有不一樣的叫法。
例如吃春餅,改叫“吃龍鱗”,吃面條,喚作“吃龍須”,吃馄饨叫“吃龍眼”,餃子則是“吃龍耳”。
甚至組合起來的馄饨面,也叫做“龍拿珠”。
仲春“龍擡頭”,人們用這種對食物的不同叫法,寄予心中對新一年的期望,而這種同食不同名的形式,我們稱之為“吃龍食”。
熱餃子
一碗龍食,一年殷實。
吃龍食是一種儀式感,讓二月二這一天吃同樣的食物,有了與衆不同的味道和寓意。
明天,不如放緩嘴裡的動作,面對“龍食”,細嚼慢咽一番,好好品嘗平日裡囫囵吞棗應付過去的美食。
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寓意,某種意義上,龍擡頭才算是這一年的開始。
當巨龍睜眼,龍角上升,福澤萬物的雨水降臨,百蟲感召陽氣蘇醒。
人們吃龍食,向天上的巨龍送去最虔誠的祝願。
節日與人的關系,自然與人的關系,在此處顯得和諧無比。
美麗的Phokara山谷Beautiful Phokara valley
在古人的想象中,龍擡頭這天,有一條龍吐氣為雷,雷出地奮,雷風相薄,引發出春的勃勃生機。
如今我們雖然已經不再遵守許多習俗,也不再知道許多傳說,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卻是相同的。
明天是二月二日龍擡頭,一切美好,仿佛才剛剛開始。
讓我們在最宜人的春季,心懷陽光,邁開穩健的腳步,一步步實現新一年的美好願景!
作者簡介:杯小茶,您身邊的茶專家。有趣又有料,陪你喝好茶!首發于渡蘭(ID:dulante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