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元代最著名的詩

元代最著名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4 13:18:51

中秋詩詞,公認以蘇轼的《水調歌頭》為第一,胡仔表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這話得到了後世很多人的認可。其實中秋詩詞,除了蘇轼這首知名度極高的作品外,還有很多其他不錯的作品,因為中秋是古今同樣重視的大節,所以吟詠中秋的作品曆來不絕,宋詞中詠中秋的佳作,比唐詩更多。

比如,辛棄疾有一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無疑是詠中秋的名作,詞曰:“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元代最著名的詩(張養浩中秋望月)1

辛棄疾通過古代神話與傳說,以豐富的想象,構成了一幅超現實的藝術境界,其中又寄托着自己立志收複中原卻屢遭挫折的愛國情懷,并影射了南宋朝廷中的妥協投降派是月中的桂影婆娑,隻有将他們去除,才能讓清光更亮,即才有望統一中原,趕走金人。辛棄疾這首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又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深層寓意,的确是一首寫中秋的千古名詞。

南宋之後,元朝建立,元朝政治腐敗、官場黑暗,即便是有一二清官,也會遭到别人的攻擊和彈劾,著名詞曲作家張養浩便有着深刻的感觸。張養浩為官清廉,主張清除官吏弊端,改革局勢,但卻因直言敢谏獲罪,晚年他在山林中隐居了很長一段時間。張養浩所經曆的官場環境,與辛棄疾類似,所以他們之間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礎。這一年中秋夜晚,張養浩望月飲酒,有感辛棄疾的《太常引》詞,于是熔鑄辛詞,寫下了一首《折桂令·中秋》的小曲。

元代最著名的詩(張養浩中秋望月)2

張養浩最著名的散曲作品,是我們熟悉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其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名句,觸動人心,胸懷博大,而這首《折桂令·中秋》,也是觸景生情的佳作,隻不過曲中沒有了對民生百姓的悲歎和滄桑,但卻多了些中秋望月時個人感情的空靈與沉悶,全曲經過對月光的渲染,通過妙用前人的成句,創造了出了一種清幽甯靜的意境與氛圍,前半寫景,後半抒情,用典不露痕迹,堪稱别具一格的佳作,在元代寫中秋的散曲中,張養浩的這首是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折桂令·中秋

元·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首句以問句開頭,“一輪飛鏡誰磨”?天空中這猶如明鏡一般的明月,是誰将它打磨得這樣渾圓清亮呢?這是詞人中秋望月後的疑問,但張養浩并沒有回答,而是轉筆寫月光灑下人世間的壯美景象。

元代最著名的詩(張養浩中秋望月)3

照徹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照遍了大地,印透了山河,作者并沒有直接寫月,而是通過月光灑遍大地、山川的效果來表現,月光本是陰柔、幽靜的,所以作者才說是“照徹”、“印透”,将月光悄無聲息,無孔不入的感覺寫了出來。

接着四句,繼續寫景,“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中秋的月光将露水襯托的更加澄澈而又清亮,露水也因此映襯的月光更加潔白優美,猶如水洗過一樣。由于中秋月圓,所以月亮反射的光線更足,“比常夜清光更多”,即便月中有桂樹婆娑,也絲毫于光亮無礙,明月當空,清夜澹澹,共同為我們構成了一幅幽靜、空靈的圖畫。

元代最著名的詩(張養浩中秋望月)4

作者因此也引發了感慨,“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這又是一個問句,張養浩對月高歌,把酒問那月中的嫦娥,這樣的良辰美景,何不縱情一醉?這是詞人感情的宣洩,也是對美景的态度和欣賞。或許詞人會自歎不如嫦娥那樣長生,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浮沉起落,也足以引起人們的無限悲傷了,對此,作者不解,隻好盡情一醉。

張養浩的這首中秋曲子,所表達的感情是有其特殊性的,作者主要通過寫景來表現感情,着力描繪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澄澈空靈的特點,同時化用辛棄疾的詞意,創造出了非常清幽甯靜的意境與氛圍,讓人讀罷有一種淡淡地沉悶和傷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