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23:16:11

01 學術圈“稱謂學”,無處不在

前幾天,在浏覽一個公衆号的文章時,偶然間看到一段對于某位領導的描述,不由讓我一愣:“南京××學院副校長。”

可能是覺得這種描述存在問題,于是就在文章的評論區留言道:“學院領導的職務應該是院長、副院長,而不是校長、副校長。”

沒過多久,公衆号的負責人就回複道:

“這位學校領導的身份描述,是由院方親自提供的,而且院方的官網也是有副校長的來表述。

經與院方聯系,具體解釋是,他們在行政公文裡統一寫為‘院長’,但是為了與二級學院區别,其他場合一般都稱為‘校長’”。

見到學院的這個回複,從中可以透露至少三條重要信息:

一是難怪高校都急于升格。專科要升本科,學院要改名為大學,即使升不上去,口頭上先喊起來,暫時滿足一下心理,譬如那個學院的“副校長”。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學術圈中的稱謂)1

二是難怪有些學院機關的副處長,在名片上偏要注明“正處級”。聽說有些地方的處長,竟然還有注明“副廳級”,估計也是生怕被人小看的緣故。

三是難怪高校的去行政化,依然任重而道遠。對于一個小小的稱呼,就有太多太多的在糾結,如果涉及身份背後的工資薪酬和級别待遇,那還了得嗎?!

學術圈的稱呼,是沒有課本、沒有教程、沒有模版的深奧學問,大家口口相傳、約定俗成,最後就形成了一門“學術圈稱謂學”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學術圈中的稱謂)2

02 學術圈的稱謂,其實很講究

引用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學術圈中的稱謂)3

學術圈當然也不能例外。既然人在江湖之中,必然少不了勾心鬥角、相互纏鬥。

學術圈中人際關系雖然微妙隐秘,但明眼人還是能從種種蛛絲馬迹中看出道道來。比方說——稱謂

學術圈中的稱謂極有講究。尊卑、親疏、公私、好壞,冷淡與熱情,反感與欣賞,甚至讨好巴結或暗藏殺機,都能從稱謂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或明白無誤地暗示對方。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學術圈中的稱謂)4

比方說,很多大學和學院的領導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通過相互的稱謂,就能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親疏遠近。

在小說《大學門》中,孟校長對大學的老師基本上直接稱名字,什麼金河呀、若地呀,大學的老師對他則一律稱校長,這是尊卑有别;而孟校長惟獨對學校的書記稱“書記”,這是親疏有别。

學術圈中人,互稱官銜或職稱,可能是尊重,是客氣,也可能是疏遠,是冷淡。即便同是表示親切的,身份、地位、關系不同,叫法也不同。

比如,許多學校行政機關領導、教授或工程師之間有一種“省略官銜稱謂法”,即去掉那個“長”字。處長姓張,就叫“張處”;科長姓李,就叫“李區”。

當然,還有趙教授,就叫“趙教”,王工程師,就叫“王工”。

當然,一般地說,這種稱謂法隻用于同級别、同職稱之間,或同一機關、同一處室的同事之間。而且,也隻有關系發展到比較随便時,才能這麼叫。

同在一個辦公室呆着,擡頭不見低頭見的,整天把個“長”字、“教授”、“工程師”之類的稱呼挂在嘴上,大家都不自在,也顯得俗氣。

但也不能罷人家的官和職稱呀!于是就發明了這麼一種稱謂法,既省事,也親切,還體現了身份感。

但是,因為隻有學術圈中人才有資格這麼叫,也才懂得這麼叫。要是哪家企業、機關請一位學術圈中的人來講課,如果在介紹時不稱之為“教授”“高級工程師”之類的,人家也會覺得你不懂事。

03 師生之間的稱謂,同樣有學問

研究生對于導師的稱謂,根據彼此之間的親密程度不同,也不盡相同。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學術圈中的稱謂)5

雖然研究生在私下裡,都直接稱導師為“老闆”,但明面上可不能如此無禮,還是要使用敬稱,但不同的敬稱卻有不同的内在含義。

比如說,如果研究生直接稱“老闆”為“老師”,這是最簡單、最省事的稱呼,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又顯得平平淡淡,不冷不熱。

如果研究生稱“老闆”為“教授”或“趙教授”,則說明兩者之間還是有些距離,不能超越師生之間的身份界限。

如果研究生稱“老闆”為“導師”,雖然聽起來比“教授”順耳多了,但還是透露出一絲疏遠。

如果研究生稱“老闆”為“老趙”,則說明師生之間是已經達到了可以稱兄道弟、推杯換盞的友誼了,着實讓人羨慕。

去年,對于“女導師的老公”,研究生應如何稱呼的帖子,可算是大大火了一把。

研究生們紛紛留言,什麼“師父”、“師爹”、“師爸”、“師夫”、“師公”、“師丈”讓人忍俊不禁。不過,最終還是“老師”“您好”兩個稱呼被評為“最有潛力”的補位形式。

同樣的道理,導師對研究生的稱呼,同樣包含着很多深意。

比方說,有一名為“王長江”的研究生,當導師稱“長江”時,是親切的、信任的、愛護的;

當導師叫他“小王”時,就在親切之外,隐含着權勢和成嚴。

如果哪天他居然叫起“王博士”來,隻怕就有諷刺挖苦的意思了。

04 稱謂并不簡單的隻是一個符号

所謂“得體”,就是符合長期形成和共同約定的習慣和規範。具體到稱謂,就是要既尊重對方,又不失身份,還能比較準确地體現雙方的關系。

學術和謠傳有什麼不同(學術圈中的稱謂)6

稍有不慎,犯了規或犯了忌,那就糟糕了,不是自讨沒趣,就是被看作沒眼色,不懂規矩。

其實,學術圈中的稱謂不管如何複雜微妙,體現出來的無非都是權勢的大小、級别的高低和親密的程度。

中國學術圈的一個特點,就是公事與私情并存、學術與利益共生。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學校之間,不能隻講公事公辦,還多少得講點交情。一點私交也沒有,往往“公事”也“公辦”不了。

事實上,不管大家如何共同強調“出以公心”,盡可能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私人感情卻總是會存在的。

既然要講私情,就會有親疏之分。所以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圈子,就有派系,而在學術圈上,則還要多一個坐标系,即“階層”。

既要講尊卑,又要講親疏,學術圈上的稱謂就必然會複雜微妙。

所以,學術圈的稱謂并不簡單的隻是一個符号,它還有着深刻的内容和微妙的關系,以及我們不能不倍加注意和思考的東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