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龍”、“鳳雛”是東漢末年隐居在荊州兩位名士的雅号。卧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
提起諸葛亮,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小說戲劇藝術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似乎神仙,有人稱他“多智近妖”。劉備曾經說過:“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慨歎“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
因為諸葛亮和龐統的智力超群,眼惠心明,劉備陣營的參謀班子甩開了曹操和孫權八條街。
然而,諸葛亮進入“武廟十哲”,受到的敬仰和贊歎猶如滔滔江水。相比較而言,龐統的名聲和影響力要黯淡很多。那麼,鳳雛和卧龍本來應該齊名,為什麼人們覺得龐統比諸葛亮要差上好多呢?
東漢末年,無數名人隐士向往山肥水美、氣候宜人的荊州襄陽,諸葛亮和龐統就曾經在這裡各自過着閑适恬淡的生活。年輕時期的諸葛亮自命不凡,以管仲、樂毅自比,是一個理想豐滿的小夥子。龐統卻“少時樸鈍”,幾乎不大可能引起别人的關注,過着沒有波瀾的日子。
再好的苗子也得有合适的土壤。人光有才不行,還得被關注。
建安六年(201),帶着漢室宗親、仁德之君等光環的劉備來到荊州。為了謀得發展先機,劉備廣泛招攬人才,全方位提升儲備水平。
幹事靠人,幹大事靠能人。劉備深深明白自己的處境,他明白光複漢室的夢想離不開人才。襄陽有卧龍,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了諸葛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在劉備看來,諸葛亮猶如一枚定盤的星。
同樣,在荊襄名士司馬徽的幫助下,龐統愚鈍的形象逐漸改變,展露出非凡才華。
龐統和劉備的交集則出現在赤壁之戰後。原本想在孫權手下謀得一席之地的龐統,半隻眼睛都瞧不上周瑜,這讓孫權很不舒服。龐統的日子也過得沒有任何生機,無奈之下,他投奔劉備。
不久,荊州大地上,“卧龍”、“鳳雛”猶如兩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耀眼明亮。
人們之所以重諸葛亮而輕龐統,恐怕他們進入劉備陣營的方式很不相同。早在龐統登場之前,襄陽草廬中,諸葛亮就給劉備陳述三分天下計策。後來又前往江東,說服孫權結盟共抗曹操。諸葛亮對曆史大勢的判斷和把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龐統在魯肅的提議下來到荊州,開始并沒有引起劉備的關注。而這時候,諸葛亮已經是如日中天的著名人物了。諸葛亮從出山跟随劉備起,曆經了三十餘年的時間,他兢兢業業、事必躬親,為蜀漢的發展付出了無數的心血。
真正讓劉備對龐統上心的是,在要不要謀取益州問題上。當時,劉備猶豫不決。龐統給劉備分析荊州和益州的基礎條件,比對人心向背,堅定了劉備奪取益州的決心,并提出了三條計策。劉備最終以此占據了益州,龐統功不可沒。
相比之下,龐統的貢獻和諸葛亮顯然沒法比。諸葛亮在隆中對、赤壁之戰、征南蠻、伐曹魏等大事件中,表現搶眼。而龐統幾乎沒有戰績支撐,或者說他還沒有充分展現出一代謀士的風流姿态。
命運有時候是一個讓人無可奈何的東西。諸葛亮從出山輔佐劉備到病逝五丈原,前後經曆了三十餘年。三十年,諸葛亮建功立業,成就非凡。而龐統則十分不幸,在跟随劉備征伐劉璋時,他被流矢射中斃命,年僅三十六歲。
三十六歲,正是可以大展宏圖的年紀。但不幸夭亡,讓龐統失去了幹大事業的機會。
三國時代的風雨過去了,人們不斷回望那一段曆史的華彩。從陳壽開始,人們把不盡的溢美之詞給了諸葛亮。有人認為,諸葛亮不死,禮樂大興。有人認為,諸葛亮“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他到底是人也?神也?仙也?恐怕是真卧龍也!還有人認為,一個諸葛亮,就足以讓三國光耀後世。《三國演義》更是為諸葛亮推手,他已經被神化為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了。
鳳雛龐統自然比卧龍諸葛亮的功績和名氣差了很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