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七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情人節。作為傳統節日,七夕的日期是以農曆為準的,即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這天,所以每年陽曆的七夕日期有所不同。那麼,2022七夕是幾月幾日呢?具體2022七夕節是哪一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七夕的日期。
2022七夕是幾月幾日
2022年8月4日,星期四。
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起源: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将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将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将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于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隻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着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織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人們将“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春秋命曆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幹支以定日月度。”《漢書·律曆志》:“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說文》:“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故從牛,勿聲”。《屍子》:“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辟而起畢昴”。《天官書》[正義]:“南鬥、牽牛、須女皆為星紀,于辰在醜,越之分野,而鬥牛為吳之分野也”。《開元占經》卷61引石氏曰:“牽牛生于列澤之邑,以主越國”。按:牽牛星是吳、越之地的分野星。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粵地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于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七夕節習俗:
乞巧
乞巧,是七姐誕(七夕)的一項較為流行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七月初七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故名“七夕”。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陳列巧果(油炸面食)、蓮蓬、白藕、紅菱等,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娴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拜魁星
相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為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民間謂為“魁星主文事”。
“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在閩東一帶,“七夕”這晚,天井裡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綿陽地區《鹽亭縣志》:“七月七日為乞巧節。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
早上,年輕的姑娘們懷着愛美之心,找來明礬、采摘花瓣,将明礬碾碎,與花瓣一起粘貼在手、腳的指甲上。一定時間下來,指甲色澤紅潤、光亮自然,據說還數月不褪色。
拜“七娘媽”
在閩南,香港台灣,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
這天,台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着他帶着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
閩台民間七夕雖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際,幾乎家家戶戶要買來中藥使君子和石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