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悄咪咪就要結束了,有關618議論的聲音也非常少,好像這幾年大促都很一般,那麼,今年的618為什麼不那麼火爆了?我們還需要大促嗎?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今年的618為什麼不那麼火爆了
沒錢了,這才是根本問題。
很多地方封城之後,期待報複性消費,報複性消費來了麼?
也沒有
問題恰恰就在這裡
主力消費人群,一是沒錢,而是不敢大肆消費,所以618也就沒有了火爆的基礎。
再一個,直播帶貨的頻繁出現。
直播帶貨的頻繁出現,讓集中的折扣,變成常态。
本該是集中在618的消費,被分配到了各大直播間。
無它,直播間裡的就是便宜。
基于這一點,618的優惠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一個以優惠為開始的節日,自然在優惠消失之後而冷寂。
砍去中間層的策略,如果直播能很高效的賣出貨物,也就代替了平時集中優惠大促。
這是其二
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商業中間環節還是多,大型購物平台砍去了一層,直播又砍去了一層。
不過這無關緊要,談的是618。
618想要大火,一個看疫情幾時能結束,另一個就是看平台在大促時能否給出平時沒有的低價。
不然,靜悄悄的故事還會接着上演。
我們還需要大促嗎
電商大促活動的開端,來自13年前淘寶策劃的一次雙11促銷活動,初衷是為了對平台進行推廣。豈料雙11活動卻取得了5000萬元成交額的不菲成績,此後,光棍節成了家喻戶曉的購物節。
往後,随着電商零售滲透率的持續增長,從雙11狂歡購物節嘗到甜頭的平台,開始自發創造“節日”以吸引消費者。
而随着平台“造節運動”登峰造極,幾乎月月都有的多節點促銷活動,讓消費者逐漸對平台的大促活動無動于衷。就連618和雙11這兩個大促活動,都逐漸難以激活商家和消費者參與的欲望。
“早些年,每逢雙11乃至618,消費者都蜂擁而至,等時間拼手速進行下單。很大程度上,因為用戶都知道這兩場時間分布于年中和年末的大促活動,價格是一年來的低價,所以消費者往往會将消費需求積累起來,就等着這兩次大促活動滿足需求。”零售行業觀察人士楊樹告訴燃财經。但如今,消費者這種隻逢大促才添置購物的消費習慣早已發生變化。
“大促活動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有折扣’,但現在平台多節點的促銷活動,以及喊着低價的直播電商,打破了消費者腦海中隻有大促才有折扣的認知。”楊樹認為,消費者需要的并不是大促活動,需要的是低價享受。“如果商品平日裡便能做到低價,消費者的消費類能夠及時釋放,不需要再等到某一大促活動。”
不過,盡管楊樹認為現在的大促活動失去早年“一呼百應”的帶頭作用,但他也沒有否認大促活動存在的必要性。
“往大的說,一場大促活動牽扯的是一個近萬億元的市場,其相關的産業更是迎來發展機遇。往小的說,既給了品牌曝光和與用戶溝通的機會,又給消費者帶來了價格上的實惠。”楊樹補充道,大促活動的吸引力受平台營銷和直播電商的興起有所影響,但這麼多年沿襲下的大促活動,依舊有其生命力。
大促活動能否繼續一年年沿襲下去的關鍵在于,是是否還有消費者為此買單。可預見,當“折扣”的這一萬能促銷手段失靈、優惠力度遭受廣泛質疑時,便是大促活動魔力消退之時。
如今,雙11、618活動的氛圍一次比一次冷淡,似乎正在說明,消費者需要的不是琳琅滿目的大促。而平台依靠大促、造節再創GMV新高的日子,也許将不複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