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重陽節吃什麼?重陽節的風俗主題是什麼?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不同地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重陽習俗,比如北方會有賞菊觀紅葉的習俗,而南方則有放紙鸢吃糍粑的習俗,這也能看出來每個習俗都體現了當地的氣象特征,那麼在長沙重陽會做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内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沙重陽節吃什麼
吃螃蟹
重陽佳節吃螃蟹是一種民間習俗。這種節日吃大閘蟹一般都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江浙一帶以及兩廣等地區這種習俗比較盛行!據記載,特别在清代及民國年間,姑蘇、揚州、杭州、蕪湖、南京、北京、長沙等地,一到重陽,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還親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賞菊。
吃糍粑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糍耙分為軟甜、硬鹹兩種。其做法是将洗淨的糯米下到開水鍋裡,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裡搗爛,揉搓成團即可。
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糍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适口,稱為軟糍耙(溫食最佳)。
硬糍耙又稱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後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擀開後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鹹麻香脆,回味無窮。
飲菊花酒
重陽節由于是在九月初九,所以久久和酒諧音,因此派生出重陽節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在古代更是把金秋九月視作為菊月。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
九月九日這天,人們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
重陽節的風俗主題是什麼
辟邪和延壽
南北朝梁均在《續齊諧記》中提到的重陽過法,流傳最為廣泛:東漢時,河南汝陽桓景拜道士費長房為師,一天費長房警告桓景,九月九日,你家将大難臨頭,快快叫上家人做紅口袋,袋中盛茱萸,纏在手臂上,登山,飲菊花酒,可免除災殃。
桓景遵照老師指點,重陽節那天帶家人登高。 晚間下山回到家中,忽見到家中雞犬牛羊都已死光。
據說這就是九月九日遍插茱萸登高避邪習俗的由來。有人據此引申:九是陽數之極,九九而重,太過旺盛,确須登高辟邪。
至于延壽,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記有:漢代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另,九九,諧音久久,一般人認為文字具有某種魔力,認定,九九即寓意長壽。重陽所含延壽主題,以此為源頭,長久流傳,從未中斷。1989 年,政府将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亦稱尊老節,可說其來有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