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1 20:35:46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小學生必背古詩詞)2

1、江南(漢樂府)

【原文】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邊采蓮,茂盛的蓮葉在江中生長,有些遊魚在蓮葉間穿梭往還。魚兒一會兒遊向東,一會兒遊向西,一會兒遊向南,一會兒遊各北,無拘無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原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裡的天幕象氈帳篷一樣籠罩着遼闊的大地。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3、詠鵝(駱賓王)

【原文】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0、早發白帝城(李白)

【原文】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理解】清晨,我告别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裡,船行隻需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21、望天門山(李白)

【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理解】天門山從中間斷開,長江暢通奔流,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裡回旋。東西兩岸的東梁山和西梁山夾江對峙聳出來,有一隻挂着帆的小船從太陽那邊駛來。

22、别董大(高适)

【原文】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理解】曠野茫茫,西沉的夕陽染黃了天邊的烏雲,風吹雁鳴,聲音凄涼,大雪飄落。不要擔心旅途中沒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誰不認識您呢?

23、絕句(杜甫)

【原文】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理解】兩隻黃鹂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一行白鹭在晴晴朗的藍天飛翔。透過窗子望見積雪經年的西山雪嶺,門外停泊着要到東吳遠行的船隻。

24、春夜喜雨(杜甫)

【原文】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理解】好雨像适應了季節變化,到了春天就降臨。伴随着春風悄悄地飄灑在夜裡,滋潤着萬物,細微而沒有聲音。田野裡的小路、烏雲,全部烏黑,隻有江中船上的燈火明亮。到天亮時,再看那紅色的濕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點着錦官城。

25、絕句(杜甫)

【原文】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理解】在初春明媚的陽光裡,江邊是多麼美麗。和暖的春風輕輕吹着,草綠了,花開了,散發着陣陣清香。泥土解凍了,燕子忙碌地飛來飛去,銜泥造窩;沙子曬暖了,鴛鴦舒适地睡在沙洲上,成對成雙。

26、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原文】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理解】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懶又困, 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風遊春。桃花一叢一叢地盛開着,仿佛是沒有主人,你究竟是喜愛深紅的桃花還是淺紅色的桃花?

27、楓橋夜泊(張繼)

【原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理解】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着滿天的霜華,面對岩上隐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

28、遊子吟(孟郊)

【原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理解】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晖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29、江雪(柳宗元)

【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理解】連綿的群山不見鳥的飛影,所有的路上難尋人的行蹤。一條孤單的小船上,有一位披蓑戴笠的漁翁,獨自在風雪寒冷的江上釣魚。

30、漁歌子(張志和)

【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理解】西塞山前,白色的鹭鸶在歡快的翺翔,粉紅色的桃花在迎春怒放,清澈碧綠的江水潺潺地流淌,鮮美的鳜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動。戴上青箬笠,穿上綠蓑衣,在微風細雨中,悠閑地釣魚,哪裡還用得着回家呢!

31、塞下曲(盧綸)

【原文】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理解】沒有月光的黑夜,大雁飛得很高。單于趁着黑夜偷偷地逃跑。将軍正要率領輕裝 的騎兵,追擊逃敵,大雪紛紛,落滿了将士們的弓刀。

32、望洞庭(劉禹錫)

【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理解】遼闊的洞庭湖波光月色互相輝映,無風的湖面像一面鏡子未曾打磨。遙望那湖上青翠的君山,活像白銀盤裡放一隻青螺。

33、浪淘沙(劉禹錫)

【原文】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理解】彎彎曲曲的黃河流程萬裡黃沙,風簸水動波浪淘卷着泥沙從天邊流來。今天我要沿黃河之水直上天河,與它一同到達牽牛織女的家門。

34、賦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原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理解】原野上的青草是那樣的茂密,一年一度,枯萎了又茂盛。野火也燒不死它,春風吹來它又顯出勃勃生機。芳草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古道之上,翠綠的青草連接着那荒遠的城鎮。又把朋友送走了,青青的草也充滿了離别的深情。

35、池上(白居易)

【原文】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理解】一群娃娃撐了小船去偷采白蓮玩,他們不曉得掩藏蹤迹,浮萍被小船蕩開,留下一條長長的水路。

36、憶江南(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理解】江南風景真美!那秀麗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時,江邊鮮豔的花兒,比火焰還紅,春來時,清澈的江水碧綠如藍。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憶念?

37、小兒垂釣(胡令能)

【原文】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理解】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魚兒被吓跑他不敢大聲應答。

38、憫農(一)(李紳)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鋤地,汗水滴滴嗒嗒地掉在禾苗下的土地。可是有誰知道碗裡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用千辛萬苦的勞動換來的。

39、憫農(二)(李紳)

【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理解】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秋收時可以收獲萬顆子粒。普天之下并無閑置荒蕪的田地,可是仍有農夫餓死。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小學生必背古詩詞)3

40、尋隐者不遇(賈島)

【原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理解】在松樹下,我詢問童子,他說師父采藥去了。隻知道他就在這座山裡,然而山高雲深,真不知道他在哪裡。

41、山行(杜牧)

【原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理解】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我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歡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42、清明(杜牧)

【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理解】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向人詢問酒家哪裡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

43、江南春(杜牧)

【原文】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理解】千裡遼闊的江南莺啼燕語,綠葉映襯紅花,處處春意濃,水鄉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風輕輕擺動。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廟,如今都隐現在一片迷茫的煙雨之中。

44、樂遊原(李商隐)

【原文】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理解】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駕車登上樂遊原,心想把煩惱遣散。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隻是将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45、蜂(羅隐)

【原文】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理解】無論平原還是高山,凡是百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屬地。采撷了百花釀成了香甜的蜂蜜,它們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制造甘甜?

46、江上漁者(範仲淹)

【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理解】江上來來往往的遊人,隻知道喜愛鲈魚味道的鮮美。可是你們看一看,江裡那如同一片落葉似的捕魚船,在風浪裡颠簸,時而湧上浪峰,時而陷入浪谷,多危險哪!

47、元日(王安石)

【原文】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理解】鞭炮聲中轉眼一年就過去了,屠蘇酒溫暖着心房,春回大地。初升的太陽照的千家萬戶都是那麼明亮,慶賀新年家家把新的桃符換上。

48、泊船瓜洲(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理解】京口和瓜洲被長江水隔開了,瓜洲到南京中間隻隔幾座大山。春風吹來使江南沿岸一下子又變綠了,天上的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返回到家鄉呢?

49、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

【原文】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

【理解】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着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轼)

【原文】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理解】黑雲在天空翻滾,還未來得及遮住群山,又大又猛的雨點已傾盆而下,放眼望去,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隻見一片白而透明的雨色,落到湖面上的雨腳如珠,亂蹦亂跳,猶如萬珠迸濺,射到船裡來了。忽然吹來一陣風,将黑雲驟雨一并吹散,于是呈現在眼前的,是水天合一、一片甯靜的景象。

51、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轼)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理解】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胧,缥缥渺渺,又顯出别一番奇妙景緻。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潋滟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52、惠崇春江曉景(蘇轼)

【原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理解】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蒌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53、題西林壁(蘇轼)

【原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理解】正看廬山,高嶺橫空;側看廬山,峭拔成峰;遠近高低,形象各異。為什麼總看不清廬山真面目呢?恐怕隻是因為自身在這山中的緣故吧!

54、夏日絕句(李清照)

【原文】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理解】活着應當是人中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我們特别懷念項羽,因為他死得悲壯,不肯回江東,屈辱偷生。

55、示兒(陸遊)

【原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理解】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隻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複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56、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遊)

【原文】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理解】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從天邊流來,直向東奔去注入大海。連連綿綿的華山峰,挺立在西北高原,高接雲霄。陷入金軍統治下的老百姓流盡了悲苦的眼淚。他們張大眼睛向着南邊盼望着,盼望着國家的軍隊能北上抗敵,唉,這樣的情景啊,又是一年了!

57、四時田園雜興(範成大)

【原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理解】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全村年輕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那些孩子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着,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

58、四時田園雜興(範成大)

【原文】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蛱蝶飛。

【理解】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荞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民忙着在地裡幹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59、小池(楊萬裡)

【原文】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理解】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将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早已立在它的上頭。

60、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裡)

【原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理解】到底是六月裡的西湖,景色和别的季節不一樣:看上去碧綠色的荷葉無窮無盡,好像一直連接到天邊;荷花映在早晨的陽光裡,紅得特别鮮豔。

61、春日(朱熹)

【原文】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理解】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來到泗水河邊觀賞風景,眼前一眼望不到頭的景色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其實春風吹來得時候人們一下子就能感覺到,因為放眼望去的萬紫千紅都在告訴你春天來了。

62、題臨安邸(林升)

【原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理解】山外有青山樓外有高樓,西湖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停止?溫暖的風把遊人熏得仿佛喝醉了一般,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63、遊園不值(葉紹翁)

【原文】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理解】主人大概擔心園内的青苔被木屐踩壞吧,我輕輕的敲着樹枝做成的小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但那滿園美麗的春色怎麼能關得住呢?一枝開得豔紅的杏花早就悄悄地探出牆來了。

64、鄉村四月(翁卷)

【原文】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理解】山地和平原上草木茂盛,到處綠油油的,河水漲得滿滿的,映着天光,呈現一片白色。在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中,不時傳來幾聲布谷鳥的啼鳴。繁忙的四月,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人們剛采來桑葉喂過蠶兒,就又忙着下田插稻秧。

65、墨梅(王冕)

【原文】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顔色好, 隻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我家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隻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

66、石灰吟(于謙)

【原文】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理解】經過千萬次的錘打才從深山裡開采出來,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做很平常的一件事。隻要能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間,就算粉身碎骨也無所畏懼。

67、竹石(鄭燮)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理解】竹子把根深深地紮進破岩中,咬着青山毫不松口。竹石無論受到多大的折磨打擊,仍然是那樣堅定強勁,任憑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猛刮。

68、所見(袁枚)

【原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理解】牧童騎着黃牛在樹林中高聲歌唱,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裡振蕩。忽然聽到樹上知了的叫聲,牧童想去捉住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

69、村居(高鼎)

【原文】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理解】綠草茂盛,黃莺飛舞,正是二月早春,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之中。鄉間的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一個個借着東風愉快地放起了風筝。

70、己亥雜詩(龔自珍)

【原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理解】中華的生機倚仗變革的風雷,這般死氣沉沉确實令人悲哀。我勸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受常規束縛降生各種人材。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小學生必背古詩詞)4

1.扁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樓》)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

這裡的“扁”字應念“piān”,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一先韻,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唐李商隐《籌筆驿》)這裡的“令”字應念“líng”,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八庚韻,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勝

園林才有熱,夏淺更勝春(南朝陳徐陵《侍宴》)玉山朝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唐楊炎《贈元載歌妓》)抱琴花月不勝春,獨奏相思淚滿巾。(唐趙嘏《聽琴》)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宋蘇轼《梨》)

這裡的“勝”字應念“shēng”,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十蒸韻。“勝”字在平水韻中分屬蒸韻和去聲二十五徑韻,音不同意義相同。現在漢語中隻有“shèng”的讀音。

4.憑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唐杜牧《初冬夜飲》)樓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風雪憑闌幹。(唐唐彥謙《春早落英》)

這裡的“憑”應念“bìn”,在平水韻中屬去聲二十五徑韻。“憑”字在平水韻中分屬蒸韻和去聲二十五徑韻,音不同意義相同。現在漢語中隻有“píng”的讀音。

5.契

契闊阻風期,荏苒成雨别。 (唐獨孤及 《海上寄蕭立》)這裡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6.阿

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唐李商隐《茂陵》)

這裡的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7.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唐劉皂《旅次朔方》一說賈島作)

這裡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8.跳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笑五雲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經秋。(唐杜牧《寄浙東韓八評事》)

這裡的“跳”字念“tiáo”,不念“tiào”。

9.潦

蟬聲不斷草堂靜,潦水已歸村路通。(南宋陸遊《龜堂》)

這裡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後積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從

香雲雙飐玉蟬輕,侍從君王苑裡行。(唐和凝《宮詞百首》)

這裡的“從”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11.泥

愁腸泥酒人千裡,淚眼倚樓天四垂。 (唐韓偓《有憶》)失卻少年無覓處,泥他湖水欲何為。 (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這裡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思

身坐衆香國,蒲團詩思新。 (唐殷堯藩《過友人幽居》)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 (唐張祜《題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這裡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或“si ”。

13.要

憶昨相逢論久要,顧君哂我輕常調。(唐高适《留别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遺草一函歸太史,旅墳三尺近要離。(唐劉禹錫《哭呂衡州,時予方谪居》)

這裡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上帖中,第六則阿念“wù”也是不對的。《康熙字典》引《韻彙小補》下雲:“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又:‘阿妹聞姊來。’《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郎。’”又引《字彙補》雲:“阿葛切,音遏。《釋典》有‘阿難’。”“屋”是一個入聲字。在普通話中,變成了平聲,不是去聲,故應标作wò或è,第七則,還可以增補,表示交并之意,也念平聲。

14.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聲。如屈原的“衆人皆醉我獨醒,舉世俱濁我獨清”,醒清同為平聲,故可葉韻。張羽詩:曉風殘月酒醒遲。這個地方的醒字隻能念平聲,否則就出律了。

15.播

播念去聲,而不像今天念平聲。如陳政詩:“清風久播馳”,播字位是仄聲才合律。

16.數

表示動詞的數,音“首”,上聲,如清方坦庵《思歸》“老妻書至勸歸家,為數鄉園樂事賒”。

表示屢次之意,音碩,入聲。如《唐書·韓愈傳》:“既高才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

17.那

一音挪,陽平聲,如刹那:梅蘭芳《霸王别姬》唱詞:“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刹那”,“那”音挪,故與“我”字同轍,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語音譯,今天注音刹那,是錯誤的。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音耐,通奈,如納蘭詞:“無那塵緣容易絕”。

18.治

動詞治作平聲,音持,如治國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韓碑》:“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浪

連綿疊字浪浪,讀陽平聲。如蘇轼《詠史詩》:獨掩陳編吊興廢,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詩:宜攜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詞中也讀陽平。滄浪亦讀平聲。故《滄浪詩話》不能讀成滄làng詩話。

20.漫

連綿疊字漫漫,讀陽平聲。如“故園東望路漫漫”。

21.吹

名詞作去聲。如玉吹、涼吹、歌吹。如“歌吹是揚州”。如念平聲,便不合律。

22.當

當作、隻當,讀去聲。如蕭公權先生詠楊花詞:人間不當花看。

23.看

一般讀作平聲。如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看音刊,如果是去聲,就不押韻了。

24.它

音拖。第三人稱代詞。如王國維詩:“高岸為谷谷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與它葉韻。

25.教

表示使令之意隻讀平聲。

26.反

平反,讀平聲,翻案糾正。如陸遊《書戒》詩:“有過尚當贳,況可使煩冤。出仕推此心,所樂在平反。”冤、反同是平聲,故可葉韻。

27.遲

等待之意,去聲。如嚴維《九日登高》詩:遲客高齋瞰浙江。我在高齋中等待客人,閑得無聊,所以下瞰浙江。

28.燒

名詞讀去聲。如野燒、春燒、燒痕。嚴維《荊溪館》詩“野燒明山郭,寒更出縣樓。”燒字位隻能是仄聲才合律。

29.尚

尚書之尚,陽平聲。音裳。

30.疏

名詞,奏疏,讀去聲,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31.拚

動詞,舍棄,音潘。如“願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如按今音,就不押韻了。

31.準

名字音拙,入聲。如老杜詩:高帝子孫盡龍準。

32.使

名詞,使者,念去聲。

33.比

臯比之比,應讀平聲。岑安卿詩“曉日臯比暖,薰風绛帳涼”。比字位隻能是平聲。

34.謎

謎,詩中念去聲。張籍詩:“古鏡銘文淺,神方謎語多”,黃滔詩:“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謎留”,這兩聯詩中,謎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聲。

35.思

思在古詩文中,隻要是名字或狀詞,都念去聲,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聲聲思、春女思。讀詩詞,一定要懂詩詞的格律,否則,很多字念錯了都不知道。而對于熟悉詩詞格律的人來說,讀到古人的詩,發現某一個字的位置本來該用平聲的,結果作者用了一個你以為是仄聲的字,這就會促進你去思考,去翻檢,從而獲得更多知識。許多學詩詞的朋友以為格律難,其實格律非常簡單,我的《大學詩詞寫作教程》(二版名《禅心劍氣相思骨》)(點此購買)課上,隻用十分鐘就能講明白。難的是詞彙量。詞彙量不夠的人,才會覺得格律難,因為自己找不到那麼多的詞來配合格律。但對于不打算自己動手創作,隻要讀詩詞的人來說,就不會遇到詞彙量不夠從而導緻無法自由抒情的問題,何不犧牲一下學英語的時間去學一學詩詞格律呢?

36.雍:

表示地名的雍州、雍門,均讀上聲。

37.從:

從表示由、自之義念平聲,仄聲有三個意思,讀音各不相同。一音總,意為發髻很高的樣子,《禮記·檀弓》有“爾無從從爾”;二音衆,表示随行之義,如賓從、《詩經·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三音頌,表示同宗,如從祖從父從兄之類。

38.判:

念平聲其實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對酒》詩“縱飲久判人共棄”。

39.翰:

羽翰之翰念平聲。如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40.便:

作“安靜”解念平聲。如劉長卿《卧病喜田九見寄》:“不解謝公意,翻令靜者便。”

41.不:

用在句末表示“否”之義,應念平聲,音浮。如樂府《陌上桑》:“甯肯共載不”,劉過《唐多令》:“黃鶴斷矶頭。故人今在不”。順便說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歸入下平聲十一尤韻。

42.任

表示擔當之義,如堪任、難任、力任,念平聲。如賈島《送僧》:“曉了蓮經義,堪任寶蓋迎。”

43.縱:

縱橫之縱,今音去聲,古音平聲。縱橫二字平聲且疊韻。

44.振:

表示整、舉、救之義念平聲。如《詩經》中“振振公族”,又如鳳振、麟振、金聲玉振、蟄蟲始振,白居易《輕肥》:“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史記·秦始皇本紀》:“振救黔首”,亦是平聲。

45.瑩:

今音僅有平聲,古音平仄兩讀,而多作上聲。如李紳《望鶴林寺》:“紅照日高殷奪火,紫凝霞曙瑩銷塵。”韋應物《答徐秀才》:“清詩舞豔雪,孤抱瑩玄冰。”

小學兒童必背古詩詞和小古文(小學生必背古詩詞)5

1、一鼓作氣(曹刿)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4、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隐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複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5、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将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将,在長平之戰中。隻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6、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着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7、卧薪嘗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8、三顧茅廬(劉備)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9、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裡所,複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10、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11、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13、暗渡陳倉(韓信)

出自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14、怒發沖冠(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着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15、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16、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嵘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規矩不肯改變。

1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18、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19、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甜,心裡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20、風聲鶴唳(苻堅)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釋義: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21、破釜沉舟(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22、東窗事發(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隐寺中,洩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釋義:比喻陰謀已敗露。

23、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釋義: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24、司空見慣(劉禹錫)

出自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25、夢筆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26、成竹在胸(文與可)

出自宋·蘇轼《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釋義: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27、馬革裹屍(馬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釋義: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28、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29、背水一戰(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30、聞雞起舞(祖逖)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31、初出茅廬(諸葛亮)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釋義: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32、完璧歸趙(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釋義: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3、指鹿為馬(趙高)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指着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4、畫龍點睛(張僧繇)

出自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内容生動有力。

35、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闆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迹透入木闆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