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精神疾病診斷帶有較大的主觀性,不像器質性疾病,通過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很容易獲得明确的臨床診斷。而同時,許多器質性疾病又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
“全社會應該重視精神衛生,因為這和每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生命健康的全周期都可能會遇到這類精神障礙。”近日,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敞開大門,迎接大學生、社區居民等60多位代表體驗“市民開放日”活動,該院院長徐一峰教授如此說。
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景
70多歲的楊老伯一大早就來到了活動現場,他說:“我帶着對老友的深情來到醫院。”原來楊老伯的好友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已經認不得他了,他聽聞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老年科醫務人員會精心照顧阿爾茨海默症老人,特地申請前來“打探”,“我要讓好友今後能夠活得更有尊嚴”。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敞開大門,
60多位代表體驗“市民開放日”活動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市民朋友前往院史館、兒童青少年科病房、老年科病房、睡眠病房、精神科門診和心理咨詢與治療門診參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宛平南路600号是神秘的,很多人對精神疾病、精神障礙患者存在誤解和偏見。”上海理工大學的學生意味深長地感歎,沒想到這裡的病房溫馨整潔,患者生活井然有序,大家共同的心聲是“原來精神科病房一點也不吓人”!
參觀過程中還有一段小插曲,一位患者看到市民時,連忙迎上來,笑着說:“歡迎你們來看大家,今天的會客太隆重了,你們可以天天來嗎?”一旁的醫務人員向市民解釋,原來這位患者已經住院8年了,由于種種原因沒辦法出院,她非常期待和人交流。聽了醫生的話,一位社工朋友拉着患者的手說:“好的,以後我們經常來看你。”
院長徐一峰教授告訴記者,我國各類精神障礙的人數達17%,而精神障礙可貫穿人的全生命周期,也正因此,精神衛生問題需要與軀體疾病一樣受到重視。比如,青少年可能存在學業壓力過重、親子關系不合等問題;中青年可能患上睡眠障礙、進食障礙、抑郁症等疾病;而老年人的焦慮症、癡呆症的患病率就更高了。
一個人的身體患上疾病,他會積極主動地去治療;而要是精神上出了問題,他通常是不會去精神病院的,當然,除了擔心别人指指點點,還因為精神病院是個讓人不舒服的地方。
近年來,随着群衆健康素養的提升、各大平台宣傳科普力度的增強,這種誤解逐漸消失,人們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也不再那麼忌諱前往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治療。醫院專門還開出心理咨詢中心,門設在零陵路上,也是為了“不要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早在幾年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還對醫院病房及外牆進行改造,讓神秘的“600号”不再與外界隔離。走進如今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寬敞的門診大廳、明亮的病房,與附近的其他醫院比起來,外觀上早已看不出任何“異樣”。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闵行院區
十多年前開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就在上海市精神疾病臨床醫學中心平台上,建立和完善了精神科亞專科。如2003年成立的抑郁症病房,為國内首創,後改為心境障礙科;此外,老年精神科、兒少精神科、戒毒科等亞專科都各具特色。
2014年,上海首個精神科專病診治中心正式成立,治療範圍涵蓋心境障礙、早期精神病性障礙、老年精神障礙、物質使用障礙、焦慮障礙及睡眠障礙,為各類情緒問題患者提供全面、及時、規範的診斷和治療。徐一峰表示,今後的建設方向将更加聚焦于亞專科建設、完善亞專科的構架、提升精神衛生服務的質量。
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指導下,本次徐彙院區的“開放日”設置了“醫院參觀”、“傾聽曆史”、“人間世導演分享”、“視頻連線”、“休養員畫展”等内容,向市民全方位展示中心的整體面貌與曆史變化,讓大家走近精神衛生,了解精神衛生,同時也是零距離感受醫護人員的真實工作。徐一峰說,院方正在不斷提升精神衛生學科的形象,普及精神衛生知識,相信随着大衆對精神衛生了解的不斷深入,對待精神疾病就和軀體疾病一樣,容易接受,“這是一條真正不能輸掉的‘起跑線’!”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左 妍
圖 片 |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供圖
編 輯 | 梁 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