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的皇後名叫伏壽,她是琅邪郡東武縣人,大司徒伏湛的第八代孫。伏壽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伏完,是個深沉穩重氣量寬宏的人,不僅繼承了不齊侯的爵位,還娶了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為妻,任侍中之職。
初平元年,伏完跟随漢獻帝向西遷都到了長安,伏皇後就在這時被漢獻帝選入後宮,封為貴人。興平二年,她被立為皇後,伏完因此升遷做了執金吾。本來東漢的皇後和外戚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但是到了漢獻帝的時候天下一片混亂,漢獻帝實際上已經淪為了權臣們手裡的囚徒。他先是被西涼董卓擁立并控制,司徒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漢獻帝本以為自己的好日子來了,可不久後,由于王允的一意孤行,漢獻帝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裡。如果說董卓是殘暴不仁的話,那李傕郭汜就不能用人來形容了,三公九卿在這兩個殺人魔王眼裡如同草芥,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所脅迫,随時有生命危險。跟着這樣的皇帝一起颠沛流離,待遇哪裡像皇後,連囚徒都不如。
漢獻帝東歸洛陽的時候,李傕郭汜的部隊随後追擊,在曹陽大敗漢獻帝随從的部隊,漢獻帝隻好半夜偷渡黃河逃跑,他的後宮嫔妃們都徒步逃出軍營。此時伏皇後手上還拿着幾匹缣帛,董承旨派符節令孫徽持刀威逼搶走了缣帛,并殺死皇後身邊的侍者,鮮血都見到了伏皇後的衣服上。
看到這,很多人會奇怪,這個董承難道就是後來接受衣帶诏要替漢獻帝讨伐曹操的那位董國舅嗎?大家猜的沒錯,這位就是後來道貌岸然接受漢獻帝衣帶诏,并号召天下群雄來共同讨伐曹操的人。隻不過他此時的形象和後來的表現大相徑庭,因此說哪有什麼匡扶社稷的忠良,不過是争權奪利的騙子,打着匡扶社稷的旗号,謀求自己的利益。如果說曹操是世之奸雄,那麼董承之流充其量不過是争名逐利、手段卑劣的小人罷了,漢獻帝将讨伐曹操的重任交托給這樣的人,隻能說所托非人。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漢獻帝不可能信任董承,所謂的“忠良”之女董貴妃,也不過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才到自己身邊,絕不會與自己同心同德的。而真正值得漢獻帝信任和倚重的人,就是自己的發妻皇後伏壽。
到了安邑後,伏皇後身上衣服都穿破了,也沒有了糧食,隻能靠吃些棗子、栗子來充饑度日。漢獻帝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正是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漢獻帝與伏皇後夫妻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隻有經曆了失去之後,才能知道珍惜,隻有飽嘗苦難之後,才能學會堅強。
終于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不用風餐露宿于街頭,不用看人眼色,不用為自己的性命擔憂了,因為漢獻帝和伏壽遇到了曹操。當然這還要感謝董承這位大忠臣所賜,正是他親手将皇帝和皇後獻給了曹操,理由是曹操可以更好地輔佐皇帝。而實際上不過是董承自己不能控制局面,而想倚重于曹操,最終實現雙赢的目的罷了。但曹操這位所謂的世之奸雄,卻是為數很少的,保持了對漢獻帝基本尊重的漢臣。他沒有學袁紹廢立皇帝另起爐竈,也沒有學袁術想立刻取而代之,而是借用漢獻帝的名義征伐不臣之人。
自從漢獻帝定都許昌,便隻不過是空守其位而已,他身邊的衛兵侍者,沒有一個不是曹操的朋黨親信。議郎趙彥曾向漢獻帝進言獻策,曹操因此厭惡他,把他殺了。其他宮廷内外的官員,被殺戮的也不在少數,然後全被安排成了曹操的耳目。
後來有一次曹操有事到殿中面見皇上,漢獻帝無法控制内心的悲憤,就對曹操說:“你如果真心輔佐我,請寬厚待我,如果容不下我,就請開恩廢掉我吧!”曹操聽了之後驚慌失措,叩拜再三,請求退下。按照漢代舊時的禮儀,三公率軍朝見皇帝,要令持刀的虎奔侍衛在兩旁挾持。曹操一邊退出,一邊環顧左右,吓得汗流浃背,從此再也不敢朝見漢獻帝。
董承的女兒是漢獻帝的貴人,董承自己也位極人臣,當初正是靠他的引薦,曹操才有了今日之地位。董承看曹操飛揚跋扈、權傾朝野,心裡實在不是滋味,自己這個國丈要是不能替皇帝分憂解難,還怎麼稱為大漢忠臣呢?漢獻帝和伏壽也看出了董承的心思,便利用董貴人來牽針引線,漢獻帝密授董承衣帶诏,讓其組織社稷之臣共同除掉曹操,而這衣帶诏正是伏壽親手縫制的。
董承哪裡是曹操的對手,不久事情敗露,董承及其同夥都死于曹操之手。曹操為了順藤摸瓜,将反對自己的勢力一網打盡,又向皇帝索要董貴人,想撬開她的嘴。漢獻帝以貴人有孕在身為由,多次請求曹操能夠手下留情,但最後還是沒能保住董貴人的性命。想依靠董承除掉曹操的計劃泡湯了,一切還要從頭開始看來,一切還是要靠自己。這個時候,伏壽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伏完,父親在看到曹操手握大權之後,便選擇了主動放下權力,以避免曹操的猜忌,相比于董承,伏完要沉穩老辣的多。于是伏壽親筆寫下了一封書信,讓人帶給了自己的父親伏完。在信中她訴說了曹操殘暴威逼的情況,請求父親密謀除掉曹操。
按照史書的說法,因為曹操勢大,且前面有董承失敗的教訓,伏安不敢輕舉妄動。但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時候,這件事情還是最終洩露了出來,這個時候伏完已經去世了,是什麼将這個秘密洩露出來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一封書信?伏完這樣老成沉穩的人,看完書信之後,難道不會将書信燒掉,而非要留給人把柄?這種說法太不符合實際,也太不可信了。伏完去世了,但反對曹操的勢力卻沒有消失,雖史書上并沒有明确的記載,但這些年來,伏完似乎一直在密謀策劃除掉曹操的計劃。在我看來伏完死後,這一計劃的幕後推手便成了伏完的女兒伏壽。
但相比于父親伏完,伏壽有些太年輕,太氣盛,太心急了,和老謀深算的曹操相比,過早的暴露了自己。正史中的曹操并不是一個心胸狹窄之人,對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對自己也沒有構成實際威脅。隻是因為十幾年前寫了一封書信發了一些牢騷,以此為理由去處死伏壽,似乎并不合邏輯。更為合理的解釋是伏壽已經采取了行動,并威脅到了曹操的安全,讓曹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僞造廢後的策書說:“皇後伏壽,出身卑賤,卻登上尊貴之位,從進入後宮至今已經有二十四年。但她沒有古代那些賢惠皇後的美名,又缺少修身養性的福分,包藏禍心殘害忠良,不能上承天命、敬奉祖宗。現在命令禦史大夫郗慮帶着符節、策書,收繳皇後的印章绶帶,皇後必須退離中宮,遷到其他地方居住。伏壽咎由自取,沒有依法處處置她,已經是最大的寬容,也是她最大的榮幸了。”
曹操還派了尚書令華歆做郗慮的助手,帶兵入宮捉拿皇後,伏壽緊閉房門,藏在夾壁之中,華歆過去把她拉了出來。當時漢獻帝正在外地招呼郗慮就坐,伏壽披頭散發、赤腳經過獻帝的身旁,夫妻二人相擁而泣,伏壽痛哭訣别說:“不能救我一命嗎?”漢獻帝無奈的說:“我自己也不知能活到哪一天!”又回過頭來,對郗慮說:“郗公,我是君他是臣,臣子逼迫皇帝到如此地步,天下竟有這樣的事情嗎?”伏壽于是被關入暴室,幽禁而死,他所生的兩個兒子,也都被毒死。伏壽在後位二十年,兄弟及同宗族有百餘人被殺,母親盈等十九人被放逐到涿郡。至此以伏壽為代表的,反對曹操的勢力,被徹底鏟除連根拔起。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