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演義》,水鏡先生給劉備介紹“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龐統剛剛遇到明主,氣質昂揚的要為劉備的進川大業大展才華之際,竟然就突然在就落鳳坡死了,這不免讓看小說的或是聽評書的人深感惋惜。原想着劉備得到了兩個“天才”,取天下沒有問題了。
事實上,看《三國演義》,龐統給多數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他沒有像孔明那樣,一投劉備就好的計謀不斷,“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等,大快人心,雖說劉備還是逃走了,但是孔明的計策還是讓人佩服的。龐統顯然差了點,沒有孔明那麼“火”。
龐統投靠劉備之前,沒有得到東吳的重用,隻是閑居。待到蔣幹第二次到江東,才有機會到曹營獻“連環計”。這個出場遠沒有孔明的華麗,這個“連環計”與周瑜,孔明兩人的運籌帷幄,借東風“火燒赤壁,顯然不能同日而語。
龐統投靠劉備,當了耒陽縣令,算是有了正式的工作。但是他覺得一個人的舞台太小了,難以施展報複。《三國志》裡說“在縣不治,免官”。龐統被張飛發現,才使劉備破格提拔,任龐統軍師中郎将副職。這位孔明和魯肅極力推薦的人才,終于露出水面。孔明的推薦也就罷了。魯肅的推薦劉備是必須要考慮的,畢竟魯肅是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得,不然孫權收回荊州咋辦?
龐統沒有什麼業績就當了副職的軍師,差不多是一步登天了。他自己可能感覺到了,不幹出點名堂來,這碗飯不大好吃,時間久了自己不說,怕是位置難保。這時正好益州張松路過,這好比龐統正瞌睡呢,張松拿來了枕頭。于是龐統瞄準了西川。
孔明在《隆中對》早已經提到益州,隻是荊州剛接手,工作太多。龐統也明白劉備得心事,荊州畢竟是借的,就像租房子沒有買的房子住的踏實一樣。他極力勸劉備讨伐西川,搶劉璋的地盤,“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争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于信”。
劉備也是想進一步的發展,打消了顧慮,同意龐統的意見,這樣,龐統終于可以當上一把手,統領大軍。龐統這位被說成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世之能的”鳳雛“先生,走上了單練的道路。
龐同的第一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鴻門宴”,在劉璋的歡迎宴上,他讓劉備殺劉璋。第二計依然是“鴻門宴”,讓劉備假裝要回荊州,把楊懷與高沛騙出來送行,然後殺之。這兩次的重複“鴻門宴”,劉備都不想幹。當年項羽甯可失敗也沒殺劉邦,是因為這種雕蟲小技,令人不齒,隻能說是陰謀了。
龐統急功近利,為了升官超過孔明,那裡還顧得道義,廉恥。這樣的計謀連久經江湖,臉皮夠厚投靠多家諸侯的劉備,也感到不好意思了。“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絕不能行”,“公等奈何陷劉備于不義耶”。劉備一是不甘心就此離開四川,再者龐統的勸阻,隻好采納第二計。
孔明讓馬良提醒龐統注意安全,龐統卻想的是,孔明怕他取了西川成功,故意阻攔他。從此便可以看出,龐統那裡是水鏡先生說吹噓的賢士呢?顯然是一位投機者的面目與嘴臉,急着要顯示自己的能力,被利益沖昏了頭腦,結局是可以想象到的。
在《三國演義》小說裡,根本看不出龐統的過人之處,也談不上是那種睿智的人才。他有的是貪婪,陰險,見利忘義,為達到目的什麼都不要了小人行徑。如果他沒有死去,很難說,劉備還能一直用他。可是,像龐統這樣才能隻是靠吹噓出來的,德行又不怎麼樣的人,年紀輕輕怎麼就成了劉備集團的高級CEO了呢?
龐統掌握了宣傳輿論的重要性,他的名聲與才智,都是水鏡先生說出來的,“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神論,為龐統找工作,升職打下了非常好的群衆基礎。被吹出來的名士,自然結交的圈子也不一樣,所以有了孔明與魯肅的大力推薦。劉備也就不走招聘程序了,直接提拔當了副總了。劉備面試孔明時,孔明拿出了論文《隆中對》,但凡他面試一次龐統的話,龐統估計很難入職了。
事實上,龐統也不是一無是處。他有常人不具備的機智,谙熟升遷之道,盡管都是些小聰明,小的陰謀。但是,這些對在職場的人來說卻是比較實用的,至今仍有人用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