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參加“童子軍”野外露營活動時不慎與同伴走失。因為他笃信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告誡,雖然多次看到救援人員從身邊經過,但他都躲了起來,錯過很多獲救的機會。直到第4天,奄奄一息的他才被發現。那麼,到底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呢?
日常生活中談及安全教育,家長總會有意無意地和孩子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等要求,似乎遠離了陌生人就可以讓孩子變得相對安全。
但是現代教育理念則認為,和陌生人有所接觸對孩子發展是有益的。
作為家長需要針對有關“陌生人”的話題對幼兒進行一次安全教育。
“哪些是不能說話的陌生人?”
孩子的答案裡出現比較多的是:不好看的人、對我很兇的人、說話聲音很響的人。
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陌生人就是“自己不熟悉的人”,不需要強調陌生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有關“陌生人”的教育是幫助孩子理解哪些人、哪些情況會對他構成威脅,他可以怎麼應對。
因此,和孩子讨論這個話題時,不要對陌生人一概而論,就像前文中提到的救援人員,他們雖然是孩子不熟悉的人,但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向他們尋求幫助。不要給孩子一個統一的準則一“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在什麼情況下該如何與陌生人互動。
1.家長要起到正确的榜樣作用
在幼兒期,孩子很少有機會單獨遇到陌生人,一般都有家長的陪伴,所以家長要起表率作用。例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推銷,可以委婉地拒絕;遇到快遞員送貨物時,要有禮貌地接收。讓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和陌生人說話的方法。
2.告訴孩子遇到陌生人時需要遵循的一些準則
如果有陌生人走過來要給他零食,必須堅決地大聲拒絕,并且馬上跑開;如果有陌生人向他求助,必須找一個可以信任的成年人幫助;如果有人嘗試觸摸孩子或者讓孩子觸摸他,一定要立即躲避,而且要馬上告訴家長。
3.随機教育,讓孩子了解和陌生人互動的方法
例如,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針對其中有關陌生人的故事情節,和孩子交流,聽聽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孩子談論一些正面報道的社會事件,問問孩子假如自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處理,從而獲得間接的經驗。
4.在家長的陪伴下可以讓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以及與新認識的人交談
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與陌生人交往是社會性發展的必要能力。但是,在孩子6歲之前,千萬不要讓他和陌生人獨處。在可能遇到陌生人的公共場所,不能讓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雖然需要有警惕心,但也不必驚慌,可以預先教會孩子一些自救的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