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仙洞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位于石台縣貢溪鄉杉山下,洞全長3000多米,面積達到了兩萬多平方米,是一個有着層次豐富、多階段、多堆積形态的大型溶洞,分為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到目前為止,蓬萊仙洞是已經被發現的溶洞景觀中最為優秀的代表作,也是因其體量大、景觀别緻的特色最為吸引。
蓬萊仙洞是一個石灰岩溶洞,由于地殼運動,海水下降陸地崛起,才溶蝕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洞體和千姿百态的鐘乳石,整個洞體的形成距今已經有9000多萬年的曆史。溶洞内依據自然形态分别被分為迎賓廳、探海長廊、龍海動宮、通明宮、迷仙宮、玉蟾宮、銀河長廊、瑤池、南海、朝音殿、送客廳10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的鎮店之寶。
探海長廊中9米多高的“落地金鐘”宏偉壯觀、通明宮中的“淩霄寶殿”惟妙惟肖、玉蟾宮入口處的“石花”、銀河長廊中的“天馬行空”,等等,無不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在大大小小的近百處景點中,令人稱絕的還是潔白無瑕的羅紗帳、立體國畫山水浮雕、晶瑩剔透的天絲、精美雄渾的天佛山。這幾處景點還被稱為蓬萊仙洞的“四絕”。
“四絕”依次分布于通明宮前端迷仙宮的入口、瑤池和南海。一絕“山水浮雕”也被稱為“天然壁畫”。這是一個巨大的岩體溶蝕景,景中樓台亭閣,山環水繞,起伏跌宕,仿佛人工就地精心雕琢而成。二絕是“羅紗帳”。羅紗帳是由高純度碳酸鈣凝結而成的巨大的結晶體,渾如帳幔,從洞頂直垂到溶洞的底部,因其顔色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故名“羅紗帳”。這種高純度的碳酸鈣結晶體在地質學上被稱為“石盾”。類似的結晶體在在其他的一些溶洞景觀中,也有可能見到;但是,像這樣大體量的“石盾”,從目前已經掌握的信息看,當是國内僅有,華東唯一。
三絕“千佛山”和四絕“天絲”,同在南海景點中。千佛山是由無數個蓮花瓣狀、黃褐色的鐘乳石自然壘砌而成的洞中山,高約20米,圍度約50米。雄偉壯觀。四絕“天絲”,又被叫着“天女散花”。南海西南側溶洞穹頂上,懸挂着無以數計的玻璃管狀結晶體,晶明透亮,仿佛一場急雨從天而降,卻又因為某種神力的不期而至,使“雨絲”僵持在了半空中,從而被遊客們因物象形的叫着“天絲”;也有的遊客,将天絲叫着“天女散花”。理由是:那些玻璃管狀的、密密匝匝的碳酸鈣結晶體,是“天女”散花時,飄散在空中的花絮所形成的。
蓬萊仙洞,遠不止這些奇景,“四絕”隻不過是她衆多景觀中最為大家所熟知,也是最為典型的景觀。蓬萊仙洞以自然形成的獨具魅力為遊人所喜愛,不同地形與地貌的景觀,如同進入另外的世界,在這裡發現大自然的神奇,也讓每一個參觀的遊客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