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近來,一則關于上海市樹德小學将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談及設置“家務清單”的初衷,該校校長表示,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優越的環境中,承擔一定的家務能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做家務,如今孩子們的勞動意識和家庭責任意識有了明顯改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關于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來,一則關于上海市樹德小學将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談及設置“家務清單”的初衷,該校校長表示,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優越的環境中,承擔一定的家務能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做家務,如今孩子們的勞動意識和家庭責任意識有了明顯改觀。
做家務的育人價值早該被重視
張甯
仔細閱讀樹德小學開給學生的“家務清單”,可以發現,它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不同。而且,還分為“自理崗位”和“服務崗位”,前者主要是讓孩子們學會自理、懂得照顧自己,後者則是讓他們主動承擔家庭責任、懂得養家不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出合理的“家務清單”,讓他們在勞動中學習道理與本領,樹德小學的做法值得點贊。
事實上,樹德小學的做法并非個例,不少小學都有類似的家務課。杭州富陽區曾發布小學生“勞動清單”,為每個年級列出75項勞動事項,每所小學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量身定制自己的“清單”。北京實驗學校則形成幼、小、中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勞動教育課程。
南懷瑾曾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灑掃泛指家務事,應對指聽從呼喚和回答問題。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先培養一個人,然後再講高深的修養,才是大學之道。陶行知也認為生活即教育,脫離生活、脫離勞動的傳統教育,會扼殺兒童的身心發展,其結果培養的是一群無用的、沒有創新精神和膽略的“書呆子”。
但是,在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成績和升學率,成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唯一标準。于是學校“唯分數論”,考試不涉及的内容學校不會重視;家長則包辦孩子的生活雜事,希望他們心無旁骛“一心隻讀聖賢書”。來自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僅有12分鐘,遠低于其他國家。隻追求學生文化成績和學校升學率,僅僅注重培養“智”而忽略了其他素質,這實質上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的。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曾有媒體報道,因為缺乏基本勞動技能,有的孩子連雞蛋都不會剝,還有學生上大學後每月都要父母來學校洗衣服收拾宿舍……表面上看,是孩子不參與勞動,實質是他們缺少自理能力。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布置“做家務”的家庭作業,是一項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舉措。
(原載紅網,有删改)
孩子的責任心要從小培養
胡建兵
現在,許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基本是在“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環境中生長,家長對孩子隻是在學習方面要求比較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不會去認真培養。孩子除了學習、玩電腦和玩手機,業餘時間搞一些畫畫、跳舞、練琴之外,其他什麼也不會做。有的等到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還不會洗衣服、做飯。
學校安排學生“做家務”這一家庭作業,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試想,學生會洗衣、做飯,做其他家務,以後工作了,就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成了家之後,也可以使家庭更加有家的感覺,生活更加美滿幸福。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與父母的感情。做家務可以與父母多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給父母燒一餐飯,洗一次衣服,為親情升溫的同時,還能逐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着做”的良好習慣。
如今的孩子很多生活在“蜜罐”中。在這樣的環境下,讓他們承擔一定的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家庭責任意識,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家庭的責任。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從小家做起,以後他們才會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裡承擔更多義務,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做學生,成績很關鍵,但孩子不隻有學生一個身份。要讓孩子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需要讓他從做家務開始,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能力,随着做家務越來越順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培育和發展。當家務成為了孩子日常生活的習慣,孩子也會有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和歸屬感,協助他們獨立自主。
因此,上海将“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值得推廣。
(原載《現代金報》,有删改)
盡快給學生補上“勞動教育”這門課
江德斌
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裡,勞動無足輕重。不少學校沒有開設勞動課程,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勞動課程,但常常紙上談兵、形同虛設。受訪教師表示,當前“崇尚分數、崇尚快樂”的青少年不少缺乏勞動概念,不僅不熱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更缺乏自我勞動的習慣和意識。
一些看似啼笑皆非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罕見。如今我國學生勞動能力差是普遍現象,在很多家庭裡,孩子除了學習,什麼活都不用幹,簡直可以用“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來比喻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諸如從小缺乏勞動概念、作業太多、勞動課虛設、歧視勞動等,均對勞動教育不利,影響到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顯然,應該給學生補上“勞動教育”這門課,讓學生從勞動實踐中,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價值、意義。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一直在贊美和歌頌勞動,倡導樹立起熱愛勞動的觀念,并鼓勵實施勞動教育。然而,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目前勞動教育卻往往最受忽視,很多學生并未真正認同勞動,特别是體力勞動的價值。
家庭是勞動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講,如果能夠在幼年時期,就培養起孩子的勞動意識和習慣,逐步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将來可就省心多了。學校亦要改變重考試輕勞動的教育思維,認真上好勞動教育課程,不要僅僅止于打掃教室、擦黑闆等,應拓展勞動的範疇,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原載《燕趙都市報》,有删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