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兔年春晚的《當“神獸”遇見神獸》節目中,一隻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神獸小甪端引人注目,赢得了很多觀衆的喜愛。它也成為了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中的主人公,2月3日至5日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将中國傳統文化、故宮文物知識,融入到了講給孩子們的戲劇故事當中。
甪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獨角獸,在《宋書·符瑞志下》中被描述為能夠“日行一萬裡、夜走八千裡,通曉四方語言”的瑞獸,是聰明、開放、睿智的形象化身。除了甪端,明萬曆掐絲琺琅甪端香薰,清乾隆金瓯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的缂絲梅鵲圖,晉代書法家陸機的草隸書法作品平複帖……這些從故宮186萬餘件(套)藏品中選出的一件件傳世珍寶,都在戲中化作了一個個活潑可愛的角色形象,帶領大小觀衆們走入曆史,與古老的文物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
劇中時時念起的台詞“子子孫孫永寶用”,是青銅器上常見的銘文,寓意器物永世流傳,後世子孫也一如既往地銘記和珍愛祖先的功德與榮耀。這正是《甪端》的文化内核——以老高為代表的故宮人,以及無數兢兢業業的文博工作者,擇一事而終一生,典守文物瑰寶,傳承文化根脈。千百年文物及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像老高那樣一代代典守者的守護,更離不開子子孫孫的珍視、理解與接力傳承。
作為一部有着鮮明時代色彩、希望赢得更多年輕觀衆的兒童劇,《甪端》中不僅有曆史和文化,也為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内涵,通過視覺技術與沉浸式舞美影像、裸眼3D等一系列前沿多媒體技術,帶領觀衆圍繞如何創新文物傳承方式的話題,身臨其境般走入故宮文物的世界。
“紫禁城在北京,六百年度光陰,時光流轉不曾停,奇珍異寶數不清,一草一木皆有靈,夜半輕輕側耳聽。”劇中還有大量優美動人的音樂歌曲,尤其朗朗上口的《故宮謠》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音樂人章澍曾經為很多戲劇演出創作過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這次他的加盟更是為《甪端》增色不少。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一直在通過各種新的傳播方式和藝術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故宮、親近故宮、愛上故宮。因此,兒童劇《甪端》的上演,意義也遠不止一場文藝演出,而是有着“讓文物活起來”和“讓故宮年輕化”的重要使命。其立足故宮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兒童音樂劇的形式,将文物拟人化、文化劇情化,引導孩子們愛上曆史和文物,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使古老的文化被新生力量接受,正是每一代故宮人和藝術工作者前行的方向。
(原标題:讓孩子們愛上文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潤
流程編輯:u09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