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如何慶祝金榜題名?【博覽荟】近日,諸多莘莘學子經過努力,收到了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頗有金榜題名之榮耀金榜題名一詞為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所用,即通過殿試的考生,其姓名會公布在皇帝親自過目的黃榜上金榜題名較早見于五代文集《唐摭言》,其卷三之“今年及第明年登科”中載有“金榜題名墨上新”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明清皇宮,每次殿試揭榜之時,皇帝都會親臨太和殿,為金榜題名的考生舉行盛大的慶賀典禮——傳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看古人如何慶祝金榜題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博覽荟】
近日,諸多莘莘學子經過努力,收到了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頗有金榜題名之榮耀。金榜題名一詞為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所用,即通過殿試的考生,其姓名會公布在皇帝親自過目的黃榜上。金榜題名較早見于五代文集《唐摭言》,其卷三之“今年及第明年登科”中載有“金榜題名墨上新”。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明清皇宮,每次殿試揭榜之時,皇帝都會親臨太和殿,為金榜題名的考生舉行盛大的慶賀典禮——傳胪。
傳胪又名胪傳,是我國古代公布殿試結果的典禮。殿試是我國古代最高等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出題。參與殿試的考生至少須提前通過鄉試、會試。鄉試是各地州、府主持的考試,過關者稱舉人。會試是由禮部主持、在京城舉行的考試,過關者稱貢士。貢士參加殿試,過關者稱進士。進士則是參與傳胪儀式的人選。傳胪儀式較早的見于宋代。明代文人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其卷八十四“科第·衛士傳名”載:“(宋時)進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臨軒,宰臣進一甲三名卷子……衛士凡六七人,皆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胪傳”。由上可知,在傳胪儀式上,皇帝召見中榜進士,大臣按甲第唱進士名字,衛士們則高聲山呼傳其名,響聲如雷。明清時期的太和殿傳胪儀式上,亦有類似做法。
傳胪儀式非常隆重。清康熙六年(1667年)狀元缪彤,曾撰有《胪傳紀事》,其中詳細記載了傳胪儀式的過程。當年殿試時間為三月二十日,傳胪儀式則于三月二十二日舉行。傳胪儀式當日清晨,缪彤等新科進士身着朝服,頭戴專用的三枝九葉帽頂,冒着小雨,從午門進宮,跪在太和殿廣場禦道兩側,且靠近丹陛石位置。此處“禦道”即太和殿廣場正中位置的道路,在古代為帝王專用;丹陛石則為太和殿前的龍紋石台階。在太和殿前、太和殿廣場設有華麗的儀仗陳設。王以下、公以上的官員立于太和殿前丹陛石之上,文武百官均立于太和殿廣場上,所有人員身着朝服。寫有新科進士名單的金榜,被置于太和殿寶座東邊的黃案上。在盛大的禮樂聲中,皇帝身着禮服,進入太和殿,坐在寶座位置。
傳胪儀式上,大學士從太和殿内捧出金榜,置于丹陛石正中預設的黃案上。傳胪官手捧金榜,高唱題名名單,包括第一甲第一名(狀元)、第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一甲第三名(探花)、第二甲若幹名、第三甲若幹名等。其中,一甲三人姓名,被高唱三次;其餘人員姓名,被高唱一次。每唱一次,都有長久的鼓樂伴奏。據缪彤在書中回憶,當傳胪官唱三次“第一甲第一名缪彤”時,他還不敢相信自己就是狀元。直至傳胪官唱第一甲第二名時,缪彤才出列謝皇恩。當年殿試,狀元為缪彤、榜眼為張玉裁、探花為董讷。名單被宣布完畢後,新科進士、文武百官均行三跪九叩頭禮。禮成後,皇帝回宮休息。禮部官員則手捧皇榜,率一甲三人走禦道,從午門正中門洞出宮;其餘人員從午門的旁門洞出宮。伴随着鼓樂聲,金榜被張貼在天安門以東的長安左門内,張貼3天。當天中午,順天府府尹李天裕、府丞高爾位,請缪彤等人去順天府,享宴慶功。
傳胪儀式上曾發生過不少曆史趣事。如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福建長樂縣人李馬在殿試中一舉奪魁,獲得狀元。然而永樂帝朱棣認為“馬”為牲畜,如該字在傳胪儀式上被唱出,聽起來不雅。于是,他把“馬”字改為了“骐”。在傳胪儀式上,傳胪官連唱“李骐”三次,均無人應答。最後還是永樂帝親自解釋“骐”即“馬”,李馬才敢應聲受诏。明代官員楊榮撰《文敏集》卷二十一中,對此事進行了詳細記載。
不難發現,太和殿傳胪為我國古代針對通過科考選拔考生的一種高規格慶典;在當下則是解讀我國古代科舉文化的寶貴資料。
(作者:周乾,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