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原生家庭問題,是因為對這個話題又有了些新發現。
我們大多數人總以為,隻有那些父母不愛孩子,從小虐待孩子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問題。
然後我們總羨慕那些所謂“好”的原生家庭,“好”的父母。
但最近的一些咨詢發現,在我們看來那些令人羨慕的家庭,也一樣面臨着跟原生家庭、父母的問題,甚至矛盾鬧得更大。
正如@光華同學一直關注的一位資深心理咨詢師說的,當我們深入去看一個個具體家庭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一個家庭是所謂的正常的家庭。
如果你現在意識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可以參考對照一下,自己跟原生父母是處于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可以有哪些方向?接下來需要怎麼做?
01,第一層:未覺醒大部分人意識到原生家庭問題,最早也是高考之後(有部分是沒上學,離開家庭在外工作),上了大學,較晚的有大學畢業了,最晚的一般就是結婚之後才意識到。
每個孩子在大概12歲左右,會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有自我的需要,這個過程直到18歲,或者24、25完成。如果沒有完成,後續就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來。
當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也就意味在很多觀念、看法上,開始與父母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内在的矛盾,一方面覺得父母有些地方不對,一方面對自己也不夠肯定,很多質疑的聲音,甚至因為父母的否定,從而否定自己。
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未覺醒。有些來訪是在父母的壓力下,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了,然後才開始覺醒,意識到這一切是不對的。
在沒有覺醒之前,很多人甚至還維護父母的意見,覺得父母一切都是為自己好。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盡早覺醒,盡量少浪費生命,活出自我。
02,第二層:糾纏意識到之後,接下來一般是糾纏。
糾纏本質是想改變父母。這裡是嘗試獨立,但又不敢獨立,不敢為自己承擔。
因為之所以想改變父母,是因為一方面讓想父母跟自己一樣的想法和看法,因為如果不同的話,我會感覺到很孤單無助。我承擔不起我的想法跟父母不一樣所帶來的壓力。
另一方面還活在全能自戀當中,就是看不見現實,也不願接受現實,然後覺得自己有超能力,通過講幾個道理,幾場說教,就能改變父母,要把父母改變成我期待的樣子。
糾纏的底層還有一個東西,就是親密。本質上你還活在跟父母的親密關系當中。
一個人如果真的建立了新的親密關系,一般就不會再跟父母糾纏了。
這個親密關系不僅限于你跟異性,比如你有熱愛的事業,你有自己的追求,你在外在世界看到更加吸引你的事物。
03,第三層:脫離曾奇峰老師有句他自稱為“千古名言”的金句,叫萬病源于未分化。
脫離首先是物理空間上的分化,即不住在一起了,可能也不在一個城市,日常生活基本沒有什麼來往。這樣,首先保證了我們在現實層面,父母對我們幹涉不了什麼了。
當然,物理空間上的分化也意味你在經濟物質條件上的獨立,你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了。這點非常重要,是一切的基礎。因為你隻要一天還在經濟上依賴他人,你就永遠談不上真正的獨立。
最後就是心理上的分化,也可以說是情感上,精神上。
很多人雖然自己出來了,在外面有工作,有獨立的空間,甚至都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家庭了。但在心理上還在尋求父母的認可,一跟父母接觸、相處,哪怕一通電話,就把你帶回去了。
這意味着你還沒有真正的獨立。
當然,走到這一步的人都已經很了不起了。
04,第四層:和解和解,即意味着你不僅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你還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可以容納那個你曾經嫌棄,想改變的父母。
又要搬出我一直以來奉為圭臬的話來:檢驗一流智力的标準, 就是頭腦中能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我們不僅不再固執地認為父母要按照我們期望的樣子來,還能夠去理解父母他們之所以現在這樣子,認識到他們的合理性,甚至攝取一定的價值。
在跟他們相處的時候,能夠包容那些曾經讓你不舒服的東西。
當父母感覺到了我們的理解,即愛的能量,它也一定會反饋回來的。
因為,每個人都會對真正愛自己的人,心甘情願地去付出愛。
05,重要提醒每次分享這種關于“等級”“層次”類主題的時候,我都怕傷到一些人。
因為看到自己現在所處的層次太低了,而自卑、傷心,甚至絕望。
這裡我必須再搬出我經常說的那句話,也自戀一下是我原創的。
這句話就是:接受即被療愈,抵觸即再次被傷害。
@光華同學分享這個出來的目的,是想讓更多朋友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現狀,有一個更大的視角,看到不同的情況。
而不是看到之後,自我否定,覺得自己還那麼“低”。
另外,這四個層次它們也不是完全像階梯一樣,彼此完全獨立互斥的。
比如,一個人可能有的時候是第二層次,有的時候又是第三層,随着自我的成長,第三層的時候越來越多。
06,我們跟原生家庭的關系,會投射到我們跟整個世界的關系。
你怎麼跟父母(指代所有養育者)相處、互動,就會怎麼跟這個世界互動。
因此,當你成長了。
你跟原生家庭的關系從第一層次,發展到第四層次,也映射出你擁有更完整的人格,以及在走向更大的世界的征途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