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姐妹們好!
這裡是你們的小萌主,姐妹們有沒有發現,關于社交真的是“兩級分化”很嚴重。像有些人在社交場合中如魚得水,但是有些卻是縮在角落裡。
但是我們人類作為群體動物,确實需要學會融入集體中,所以啊,今天萌主的主題是【擺脫社恐】。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恐怖症,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主要特征是在公衆場所與人交流的時候容易出現明顯的害怕心理,害怕被别人注視或者是否定的平價,擔心在别人面前出醜或者遭遇各種尴尬,很想要回避的狀态。
首先什麼樣的年紀容易會有社交恐懼症呢?一般是17~30歲期間,男女生都會有這樣的比例。
這樣的人群特别害怕在人群中被人審視,一旦被人注意,就表現為極其不自然的狀态,不敢擡頭,更不敢與人對視,甚至會有一種無地自容的心理狀态。
更别提在公衆場合上演講,或者是做在前面像這些暴露在大衆面前的行為都是比較排斥的,回避社交,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導緻與社會脫節。
比較常見的恐懼對象一般為異性、嚴厲的上司或者是另一半的父母親。特别是對于自我評價比較低的時候,因為害怕受到批評,所以也會伴有臉紅、手抖、惡心或者尿急等情況。
社交恐懼症分為廣泛型和特定型兩種亞型。
這類人群害怕并回避多種社交場合,嚴重者甚至長期脫離社會,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
患者害怕某種特定的情景,一般情況下可以沒有症狀,隻有預期擔心,擔心将會遇到害怕的場合,或已經進入害怕的情景時會出現害怕和焦慮的表現。
就目前來看,認知療法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改善社交恐懼症的方法。近85%的社會恐懼症受試者僅僅通過接受一項認知療法就能顯著地改善心理健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社交恐懼症不等于抑郁症,所以千萬不能混為一談,千萬不能亂服用藥物。
幸運的是,我們大腦的神經通路可以被重塑,許多科學證據表明,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幫助的方式來調節大腦的神經活動,從而克服自己的社會恐懼症。
首先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固有想法,鼓勵自己走出去。大多數時候,即使社交恐懼症人群意識到自己有嚴重問題.也可能很難尋求幫助,因為他們總是避免進行社交活動~
但是越想要逃避,越會引發焦慮的情緒。想要克服恐懼就需要走出這一步。
此外,想法會影響情緒和行為,所以當你的大腦中充斥着無用的消極的想法時,它會讓你感覺更糟。挑戰和改變這些想法,使之變成積極的動力,也可以幫助你感覺更好。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面恐懼,所以要想克服社交恐懼,你就得把自己暴露在社交的環境中去練習~
在第一步改變認知的基礎上,勇敢直面自己的問題,害怕什麼就要克服什麼,或許有點難,但這也是很管用的方法。
暴露,其實也是很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可以通過練習來改善。
比如你面對陌生人不怎麼害怕,但是面對比自己優秀的同時就比較害怕。那就從陌生人着手,比如出門買東西,和便利店的小姐姐多攀談兩句,然後再嘗試和同事找個話題,就算三兩句也好。
隻要堅持做這件事,其實大腦神經對于社交的敏感度也會逐漸下降,恐懼感也會跟着降低。短期内可能會有點難受,但是長遠來看,好處多多。
其實很多姐妹在大衆面前特别容易緊張,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太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我剛剛說的對嗎?诶,他們是不是在笑我?…其實想的越多真的越容易害怕。
這個時候,其實你可以轉移你的中心,比如把關注點從自己轉移到外部,比如聽聽别人在說啥,或者是注意環境中的變化。
打個比方,上台自我介紹的時候,一邊介紹自己的時候,可以掃視一下下面的同學,康康哪個同學有眼緣,晚點可以主動認識一下。
這樣其實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自己的恐慌感,從而社交行為也會更加自然。
社恐的朋友們呢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很不相信自己,内心深處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不可愛也不值得被喜歡的人。
說的簡單一點,其實對于自己的包容度不夠,其實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要太執着自己的缺點,用欣賞的眼光不斷審視自己,對自己少點責怪與否定,這樣也能更加喜歡自己。
好啦,今天真的是純幹貨!
可能有點正經
但是都是很實用的社交技巧
希望姐妹們都能善于社交,愛上社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