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00:52:59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呂豔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開啟全面依法治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1

開啟全面依法治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呂豔濱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明确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内涵、特色、本質要求以及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并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回顧過去的五年,黨帶領全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更為紮實,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面向未來,全面依法治國将深入推進,助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國家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的重大變革

将法治确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将全面依法治國明确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進而确認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這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正是基于對全面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認識所得出的結論,也是國家治理理念與治理方式的重大變革。

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共識。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面臨着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如何有效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國家治理提出了新挑戰。全面依法治國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等、自由、正義、效率等的内在價值追求,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保障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權益,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全國人民治理國家的重大轉變和深刻革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轉變傳統的國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要推進各方主體的多方參與、多元共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上升為國家意志,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引導全社會信法用法尊法守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現代化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共識,是确保各項工作進入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軌道,為各方主體提供可預期的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也是引領全國上下合力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路徑。因此,黨的二十大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需求,結合過去5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對未來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總體性部署。

将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探索、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所作出的重大抉擇。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社會發展、保障民生福祉,就需要破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調整好各方利益、整合好各方力量,這就必須進一步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還需要不斷破解民主科學立法、文明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這也需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和統攬全局的作用,加強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法治思想為指導。法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新發展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未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入、系統學習貫徹法治思想,用以指導全面依法治國的生動實踐。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還需要進一步用好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是實現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領導、高效決策、統一部署的重要機制。近年來,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方各領域法治建設系統推進,督查評估等手段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各地法治發展中的動力問題。今後應進一步發揮其在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力量,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難題,研究解決重大矛盾問題上下功夫。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同樣也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内活動,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并行不悖,這也是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将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出發點落腳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近年來,我國着力加強民生領域的立法,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着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教育、醫療、食品安全、養老、環保、社會管理等衆多民生領域的法律制度不斷健全、政府執法日益規範、各類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立法執法司法積極回應了廣大人民群衆在民生福祉方面的關切和需求。面對2020年以來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黨和國家本着保障全體群衆生命健康的原則,組織和動員全社會力量抗擊疫情,依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确落實司法責任制過程中,推行立案登記制、發展智慧司法、加強一體化訴訟服務、加大公共法律服務力度、防範冤假錯案、努力保障司法人權等改革舉措也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充分集中體現。

努力解決好民生問題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着力解決好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報告明确了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方向,明确了未來一段時間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領域,為加強相關領域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是檢驗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重要标準之一。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其最終目的就是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人民利益至上。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強立法、打造法治政府、實現公正司法、建設法治社會,而檢驗其成效不僅要看是否有助于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更要看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否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效如何,必然要以在多大程度上落實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其重要的評價标準之一。

這就要求,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各級各類黨政機關必須把系統準确感知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和全面有效回應群衆關切訴求作為工作的重點。各級各類黨政機關應用好各類渠道和平台全面彙聚、科學分析、準确把握群衆訴求,把其最關心、對其生産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作為一定時期内探尋解決途徑、完善修改制度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方面,确保全面依法治國獲得最廣泛的支持、認可,并伴随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的普及宣傳,在全社會各界真正形成高度認同和認真遵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風氣,并有力推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将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各個方面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集中體現。“全過程”“人民”這兩大要素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從根本上有别于西方所謂的“民主”,是全體中國人民可以參與的、真正體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民主形态。強調:“有事好商量,衆人的事情由衆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發動廣大人民群衆有序參與國家政治事務、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深入讨論上到國家大政方針、下到群衆急難愁盼,集思廣益、海納百川,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全面依法治國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必然要将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始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過程依法保障人民群衆有序參與立法、決策、執法、司法,為此,要建立健全重要立法、重大決策公開征集和聽取群衆意見的機制以及重要管理、重要司法活動接受公衆監督的機制,讓廣大人民群衆切實行使好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這就要求進一步系統推進和深化立法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以公開促參與、以公開促監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管理者從根本上轉變閉門立法、自行決策等的傳統思路和模式,敞開大門,充分聽取人民群衆基于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見建議,并将向社會公開不采納人民群衆意見建議的情況及其理由作為立法、決策的法定程序,通過溝通、協商形成共識,讓一心為民的初心得到廣泛認同和支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依法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尤其是廣大基層應當進一步加強人大、政協建設,完善基層人大民主監督、基層政協協商議事工作機制,發揮基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衆的作用,從解決基層群衆身邊小事入手,引導人民群衆有序參與基層管理,切實提升其當家作主的意識和能力。

将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重要内容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是确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保持活力和優越性的制勝法寶。全面依法治國既要對各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進行不斷完善與改革,也要為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黨的二十大為下一階段全面依法治國,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明确了方向。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進步的産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吸納古今中外先進的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所形成的,追求先進、不斷革新,是其重要特點。在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全面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都面臨着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和追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相符合的法律制度必然要進行修改完善。完善立法工作機制、推動民主科學立法,加強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落實司法責任制,法治建設領域的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必将讓公權力運行更加有序規範、讓各領域人權保障更加切實有效。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全面依法治國既要保障人權,保護廣大人民群衆的合法權益,又要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而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就明确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其關鍵則在于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就是要逐步革除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管理模式和制度設計,使政府權力運行更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有助于鼓勵創新發展。因此,改革必将面對如何對待各種新生事物、如何應對各類新生問題,必将伴随着深刻而複雜的利益調整和矛盾處理,必将涉及對原有制度安排的修改完善和權責體系的優化調整,這些均要在法治的框架内進行。如何處理好法治的統一性、穩定性、權威性、前瞻性等是全面依法治國始終面臨的課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驗早已形成共識,即改革不是無視制度、規避法治的擋箭牌,因此,改革必須于法有據,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和各方面的改革需求做出積極快速響應,加快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等的法律法規的立改廢,為各項改革設定邊界、保駕護航,以進一步解放生産力、切實保障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為今後一段時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也為今後全面依法治國列明了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和領域,對各個領域的法治建設做出了部署和安排。相信這必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新進展、邁上新階段提供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