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在我們中國在世界上都頗負盛名的傳統美食之一:北京烤鴨。
大家可以先跟随小編來看一下關于北京烤鴨的曆史故事和傳說,從而了解北京烤鴨的來曆和發展。
北京烤鴨誕生于中國南北朝時期。在《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即烤鴨。北京烤鴨之所以美味是因為它源于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這一特種純北京鴨的飼養,約起于千年前,是因遼金元之曆代帝王遊獵時,偶然有一次捕獲了純白野鴨種,為了遊獵就把它養了起來,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并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明初年間,老百姓愛吃南京闆鴨,皇帝也愛吃。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每天吃一隻烤鴨。宮廷裡的禦廚們就想方設法研制鴨馔的新吃法來讨好萬歲爺,于是也就研制出了叉燒烤鴨和焖爐烤鴨這兩種。叉燒烤鴨以“全聚德”為代表,而焖爐烤鴨則以“便宜坊”最著名。金陵烤鴨是選用肥大的草鴨為原料,淨重要求在2.5公斤左右。
據說,随着明成祖(即朱棣)篡位遷都北京後,也順便帶走了不少南京裡烤鴨的高手。在嘉靖年間,烤鴨就從宮廷傳到了民間,老“便宜坊”烤鴨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開業,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鴨店。而當時的名稱則叫“金陵片皮鴨”,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還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鴨。
在1864年,京城名氣最大的“全聚德”烤鴨店也挂牌開業,烤鴨技術又發展到了“挂爐”時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僅使烤鴨香飄萬裡而且還使得“北京烤鴨”取代了“南京烤鴨”,而“金陵片皮鴨”隻能在港澳、深圳、廣州等南方幾個大城市的菜單上才能見到。
北京烤鴨大緻是這麼傳承下來,後面又細分出很多分支,這裡就不贅述了。
看了北京烤鴨的曆史傳承,便可想到這麼久還沒有被淘汰的美食必有其過人之處。那麼北京烤鴨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北京烤鴨三大家中全聚德采取的是挂爐烤法,不給鴨子開膛。隻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把内髒拿出來,然後往鴨肚子裡面灌開水,然後再把小洞系上後挂在火上烤。這方法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挂爐有爐孔無爐門,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果木燒制時,無煙、底火旺,燃燒時間長。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顔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裡嫩,并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嚴格地說,隻有這種烤法才叫北京烤鴨。
而創始于明永樂年間的便宜坊焖爐烤鴨,相對于全聚德的名氣,其實曆史更早,至今已近600年曆史。 所謂“焖爐”,其實是一種地爐,爐身用磚砌成,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其制作方法最早是從南方傳入北京的,特點是“鴨子不見明火”,是由爐内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焖烤而成。因需用暗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術,掌爐人必須掌好爐内的溫度,溫度過高,鴨子會被烤煳,反之則不熟。 焖爐烤鴨 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
北京烤鴨大抵分為以全聚德為代表的挂爐式和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焖爐式這兩種烤法。
介紹完了北京烤鴨的曆史和發展,我們再了解一下北京烤鴨的吃法講究。
北京烤鴨第一種吃法:據說是由大宅門裡的太太小姐們興起的。她們既不吃蔥,也不吃蒜,卻喜歡将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此後,全聚德的跑堂一見到女客來了,便必然跟着烤鴨,上一小碟白糖。
北京烤鴨第二種吃法:甜面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将荷葉餅卷起,真是美味無比。
北京烤鴨第三種吃法:蒜泥加甜面醬,也可配蘿蔔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也是早年受歡迎的一種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膩,将片好的烤鴨蘸着蒜泥、甜面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别偏愛這種佐料。
讀到這裡,小編對北京烤鴨的介紹就差不多結束了。希望讀者引起讀者朋友們對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興趣。關注加評論和小編一起看更多的美食故事和資訊!快來加入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