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内科主任醫師
血肌酐是每位腎病患者必須檢查的項目之一,它也是腎功能的一個小項目。血肌酐的檢測結果,對腎髒疾病協助診斷、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僅以血肌酐來診斷與治療腎病也是不夠的,也就是說,判斷病情需要考慮的因素遠不止血肌酐這一項指标,還包括年齡、性别、胖瘦、患病時間、既往病史、血壓情況、尿蛋白指标、原發疾病、并發疾病、血生化指标、免疫相關指标、相關抗體指标、腎髒大小與結構及腎血流量及其它情況等等。
我們經常發現,若隻看血肌酐,往往會被欺騙。或者說,有的時候,血肌酐這一檢測結果容易誤導患者(甚至非腎科醫生),從而造成誤判,對幫助診斷、指導治療與判斷預後都是不利的。對此,腎為先将從如下15個知識點談一談血肌酐是如何騙人的,患病多年的腎友更需了解。
1.血肌酐正常範圍并非有統一标準,男性、女性及兒童的正常參考範圍都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的血肌酐多在85μmol/L上下,女性多在65μmol/L上下、兒童多在45μmol/L上下。
2.由于血肌酐與身體肌肉總量有關,因此體形也會影響血肌酐的正常值。同樣是血肌酐檢測的結果為100μmol/L,體形消瘦者可能不正常,健美運動員則可以完全正常。
3.僅以血肌酐的這一檢測結果并通過計算公式得出的腎小球濾過率(GFR),對于特殊人群(老人、兒童、營養不良者等),多數情況下并不能反映出真實病情。
4.血肌酐并非越低越好,或者說,血肌酐很低也并非一定說明腎功能比别人好。
5.别忘了,高蛋白飲食(尤其是肉類食物)、劇烈運動(肌肉參與運動)等因素也會影響血肌酐的檢測結果。
6.不同醫院所檢測的血肌酐結果并不具有可比性,或者說,同一個人同一時間在不同醫院的血肌酐檢測結果會有所不同屬于正常現象。
7.有的時候,血肌酐偶爾超過正常範圍,并非一定說是腎功能受到明顯損傷,或許為某些原因造成的一過性升高有關。
8.血肌酐并未超過後面參考範圍的最高值,并不代表其腎功能就是正常的,需要醫生綜合考慮年齡、性别、體重、身高、營養狀況、飲食情況及近期運動量等因素。
9.雖然藥用炭等藥物為治療腎衰竭有效藥物之一,但是通過這類藥物達到的降肌酐效果,并非改善了患者的腎功能。
10.作為微血管保護劑的羟苯磺酸鈣,有的時候也可用于慢性腎髒病的治療,但是,當需要檢查腎功能時,至少提前3天停用該藥。這是因為,羟苯磺酸鈣會幹擾“酶法”測定的血肌酐數值,從而造成血肌酐下降的假象。
11.不要将尿肌酐也當成判斷腎功能的指标或診斷腎衰竭的依據,單獨測定尿肌酐濃度對評價腎功能幾乎沒有幫助,但是如果與血肌酐一起測定,再加上24小時尿量及身高與體重等,就可以計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來代替GFR(腎小球濾過率)。
12.判斷慢性腎髒病患者的腎功能,不能僅檢測血肌酐,應同時測定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尤其能夠幫助慢性腎髒病患者進行分期診斷。
13.關于慢性衰竭患者何時可以透析,不能僅以血肌酐是否超過707μmol/L作為依據,而應該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更重要的是患者并發症情況,如高鉀血症、酸中毒及心功能等。
14.不要以為,隻要服用了某種藥物導緻血肌酐升高,都是在傷害腎功能,有的時候可能是“好事”。比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患者服用普利類藥物或沙坦類藥物後出現血肌酐小幅升高肌酐(升高幅度在25%以内),不必急着停藥,可以繼續使用并再觀察。
15.對于血肌酐超過正常範圍的腎衰竭來說,患者不必太在意血肌酐小幅波動的數值,而應該關注血肌酐波動的百分比。比如,血肌酐從120μmol/L變成200μmol/L(血肌酐升了80μmol/L),多可認定為病情加重,因為血肌酐的上升幅度達66.7%(大于25%),意義較大;再比如,血肌酐從520μmol/L變成600μmol/L(血肌酐也升了80μmol/L),多考慮為檢查波動,因為血肌酐的上升幅度僅15.4%(小于25%),意義并不大。
從如上15個知識點可以看出,有的時候血肌酐确實會“騙人”。但是,并不是說血肌酐就不重要了。關于血肌酐這一腎功能檢測結果,對腎病患者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檢查項目。隻是說,當血肌酐這一檢測結果出來之後,需要經治醫生綜合分析後方可得出結論,在對患者的診斷疾病、指導治療與判斷預後方面,血肌酐依然十分重要與不可或缺。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衆号同步首發,文章為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