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魏武帝曹操有哪些詩

魏武帝曹操有哪些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0:11

魏武帝曹操有哪些詩(帝王之詩魏武帝曹操)1

編輯搜圖

駕六龍乘風而行。攝影/蔣佳麗先生。

相和歌·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曆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翺遊。

骖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

上至天之門,玉阙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 煌。

開王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

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欲。

閉門坐自守,天與其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骖駕白鹿,

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三藥。

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随風,列之雨。

吹我洞蕭,鼓瑟琴,何訚訚 。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茂茂。

遨遊八極,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

神仙金止玉亭,來者為誰?

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

宜子孫。

其三

遊君山,甚為真。

石崔 石嵬 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

芝草生殿旁,東西廂、霧滿堂。

主人當行觞,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說明】

世傳此詩為曹操晚年好仙消積廢頹之作。竊以為非。首先曹操并非好仙之人,實醉心于兵謀并潛志于以人道治天下。其次,設身處地,采取諸多步驟都是為子孫經營基業。再次受“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之謗,不同場合屢言仙事乃故示韋舀 晦。另外,亦不無借說仙以制仙。漢末魏晉官僚士大夫多崇尚仙玄之風,為糾正時弊,故稍談仙玄以利駕馭其群。


【簡注】

①氣出唱:其名始出于何時,未考。但曹操此詩是在漢《董逃行》的基本形式上創作出來的。也是受《離騷》、《遠遊》啟發而為專業樂團創作的樂曲。

②駕六龍乘風而行:六龍,古代傳說指駕日車的“六龍”。《太平禦覽》卷三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注“六螭,即六龍也。”按今本《淮南子·天文訓》作“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懸車。”李白《蜀道難》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乘風,憑着風力。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詞》“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亦常用形容幻想中人物在空中飛行。《列子·黃帝》“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③四海:九州之外,即為四海。泛指天下,猶言世界各處。

④泰山:在今山東中部。長約200公裡。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城北。古稱東嶽。為道家名山。

⑤八邦,即八荒。八方荒遠之地。賈誼《過秦論上》“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漢書·陳勝項藉傳贊》顔師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極遠之地也。”《說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⑥溪谷:《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振溪通谷,蹇産溝渎。”

⑦玉女:仙女。《神異經·東荒經》“東王公……恒與一玉女投壺。”《文選·張衡<思玄賦>》“載太華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劉良注“玉女,太華神女。”

⑧翺遊:翺翔遨遊。“翺翔四海之外。”高誘注“翼一下一下曰翺,不搖曰翔。”比喻自由自在的遨遊。《詩·齊風·載驅》“齊子翺翔。”毛傳“翺翔,猶彷徉也。”彷徉,猶徜徉。

⑨玉漿:即玉精瓊漿或稱之為玉液。古代傳說謂飲之能使人升仙。《楚辭·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齧芝華兮療饑。”又指甘美的漿汁或美酒。劉潛《謝晉安王賜柑啟》“削彼金衣,齧茲玉液。”曹操在此指玉精瓊漿。

⑩天之門:謂天宮之門。《漢書·禮樂志》“天門開,讠失 蕩蕩。”又道家語,指心。《老子》“天門開阖,能無雌乎!”魏源本義引張爾岐曰“天門開阖,指心之運動變化言。”

⑾玉阙:仙人所居的宮阙。郭璞《遊仙詩》“翹首攀金梯,飛步登玉阙。”

⑿火昆 煌:即火昆 耀煌煌。火昆 耀,《左傳·昭公三年》“火昆 耀寡人之望。”陸德明釋文引服虔雲“火昆 ,明也,耀,照也。”儲光羲《贻王侍禦出台掾丹陽》詩“餘輝方火昆 耀,可以歡邑聚,”煌煌,明亮貌。《詩·陳風·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也形容光彩鮮明。《文選·宋玉<高唐賦>》“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李善注“煌煌熒熒,草木花光也。”

⒀出窈入冥:窈冥,亦作空冥。深遠難見貌。《淮南子·覽冥訓》“深微窈冥,難以知論。”此句是說可以在窈冥之所出入自由。

⒁恬澹:亦作恬淡或恬忄 炎 。清靜而無所作為。《老子》“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莊子·刻意》“恬淡寂寞。”舊時亦稱不熱中于名利為恬淡。阮籍《詠懷詩》“猗與欠 上世士,恬淡志安貧。”

⒂ 欲愒休息。《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愒欲,在這裡是放棄一切功名利祿的欲望或念頭。

⒃自守:《道德經·九章》“金玉滿堂,莫能之守。”又《道德經·十六章》謂“緻虛極,守靜笃。”在此與恬淡愒欲略近。

⒄雲車:傳說中仙人所乘之車。王翰《古娥眉怨》“王母嫣然感君意,雲車羽旆欲相迎。”

⒅白鹿:即白唇鹿。體長約2米,肩高約1.3米。耳長而尖。體暗褐色,帶有淡色的小斑點,夏毛近黃褐色,吻端兩側和下唇純白色。故名。壽長珍貴稀有。人以為仙獸。

⒆華陰山:即華山。在陝西省東部北臨渭河平原。主峰稱太華山。古稱西嶽。在華陰縣南,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勢。《風俗通儀》卷十《五嶽》謂“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嶽。西嶽華山也。”

⒇蓋:即華蓋。晉·崔豹《古今注》謂“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于地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這裡指雲氣。

(21)仙人:古代道家和方士,通過修真養性及煉氣等諸多缜密的方法,達到想象中超凡脫俗境界以至于長生不死的修行者。

(22)洞箫:管樂器。古時稱無底的排箫為洞箫。後世則稱竹制單管直吹者為洞箫,簡稱為箫。相傳此種樂器本出于羌中。漢中稱羌(笛)。其音清幽。

(23)鼓:在此作彈擊解。

(24)訚訚:和悅而能盡言之貌。《論語·鄉黨》“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朱喜集注“訚,和悅而诤也。”這裡喻箫管幽揚,悅耳動聽。

(25)嘈嘈:形容聲音嘈雜。《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耳嘈嘈以失聽。”唐·李善注引《埤蒼》曰“嘈嘈,聲衆也。”這裡喻諸管合湊貌。

(26)仙道多駕煙:駕煙,乘駕煙霞。仙人和道士借煙霞雲光等可自由往來無礙。

(27)八極:最邊遠的地方。《淮南子· 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歹寅,”“八歹寅 之外而有八纮 ,”“八歹寅 之外乃有八極。”高誘注“歹寅 ,猶遠也。”又“纮,維也。維絡天地而為之表,故曰纮也。《後漢書·明帝紀》“纮弘大道,被之八極。”

(28)君山:一稱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相傳為舜妃湘君遊處。故又名湘山。

(29) 石崔 石嵬 砟硌:石崔 石嵬 ,疑即崔嵬。土石山高貌。《詩·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阝貴 。”又《楚辭·九章·涉江》“冠切雲之崔嵬。”砟硌,山石不齊貌。此句喻君山險峻。

(30)行觞:依次敬酒。《禮記·投壺》“命酌,曰‘請行觞’。”亦即謂宴飲。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31)遽何央:遽,豈。何央,即無央。意謂沒有限數,無止境。

(32)與天相守:即與天地共存齊壽。


【釋義】

曹操此三首《氣出唱》詩作,自問世後,諸詩家所評,貶甚于褒,總認為是反映了曹操思想的消級一面。但仔細品讀玩味其詩,并以之印證曹操一生,似宜另當别論。曹操一生以建立類比周文的曹氏天下為務,以敏謀為能,以變詐競相高,以滅群雄為樂事。此與遠遁塵嚣,避染世務,畏憚宮廷,不忍殺戮而欲了生脫死,期盼長生諸修道證悟者幾無同處。豈能以僅涉修仙諸語之詩,就可謂晚年欲企長生為評?此頗有可深究處。《魏書》謂“太祖自統禦海内,芟夷群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谲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餘萬言。諸将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與虜對陣,意思安閑,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故每戰必克,軍無幸勝。”又謂“知人善察,難眩以僞。”這樣一個人豈能與鈍于俗,敏于靜之仙玄輩搭界呢?又登高必賦,喜構樂章;手射飛禽,躬逮猛獸,實毫無道骨仙風;且晉·張華《博物志》謂“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囗,弘農張芝,芝弟昶善草書,而太祖(曹操)亞之。桓譚,蔡邕善音樂,馮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善圍棋,太祖皆與埒能。又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谯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這樣一個與社會上三教九流各種群體多有頗深交往的人怎麼能與避世搭界呢?但表現在象曹操這樣一個集傑出軍事政治家優秀特征于一身的人物身上,那隻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即意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裨益于他的政治軍事鬥争,努力做到使這些遊離分子不傾向于敵對勢力。而在三教九流中仙玄之風甚嚣塵上,社會知名人士及士大夫階層中喜近仙道者衆,故曹操親切團結道家方士确實是出于政治意圖。

僅管如此,仍有其中的一些人物知曹操出入方道群中是别有用心的,故不與其合作。《三國演義》中“左慈擲杯戲曹操”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當曹操明白達不到籠絡這股力量為己所用時,就立即使用專政手段以抑之,甚至如華佗這樣絕世醫家國手都不放過。這些都是頗耐人尋味的。是故可以說《氣出唱》三首詩,真正動機隻有一個,即為迷惑、籠絡、團結熱衷于仙玄之風的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而作。進而有利于或服務于他的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可以說他基本上收到了這樣的效果。在這三首詩中時不時地洩露了他的深衷,如“開王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主人當行觞,坐者長壽遽何史,長樂甫始宜孫子,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等等。這樣連貫起來推敲,不難看出“吾為周文王矣”的用心,就在于使曹丕成為水道渠成的周武王。但這首詩也确實提到了許多修證仙道的方法。這些方法雖然驗證不易,可是對人将來究竟如何看待死這個大課題提出了自己準備選擇的途徑。

生死問題是自有人類以來一直關心的大課題。中國古代前哲或諸子百家幾乎都不回避,勝帝名王及大手筆政治家亦孜孜探求。然而秦皇漢武非仙才,曹操亦如之。競管他們自己未能真正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可是在其有限的生涯中仍不失為勇敢的實踐者。釋迦牟尼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壽衆無量第十二》謂“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又謂“彼佛壽量,及諸菩薩,聲聞,天人壽量亦爾,非以算數譬喻之所能知。”又《積功累德第八》謂“于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目真 癡欲諸想,不着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谛行,植衆德本,不計衆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于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顔愛語,勸谕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僞謅曲之心。”同時還要“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衆生,住于無上真正之道。”這才是長壽泥洹之法。曹操軍旅三十餘年,兵權不釋,緻力于效法周文、秦皇,為創家天下而用心。實無意學仙。至于他在詩中所列的仙法,那幾乎是長生戲論。如果赤松王喬果然已獲長生,那斷然不是曹操所列之法。可見《氣出唱》反映了曹操本人否定仙玄之風的一種人生态度。

【文丨鄭世昌先生。作者系立身國學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複興聯合會委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