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梁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2、青團子從前是江南地區清明節掃墓用的祭品,皮子粳糯混雜,餡心釀制粗糙。傳說清朝末年,正儀鎮有個叫趙慧的女子,發現一種醬麥草是做青團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團子更為柔軟細膩,又不粘牙,存放數天不破裂、不發硬、不變色。
3、清明前後還流傳着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蕩秋千、放風筝、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曆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争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托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群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緻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采标本,豐富了節日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