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農曆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七夕詩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經·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習俗
拜魁星
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蔔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曬書曬衣
古代,“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人們選擇七夕曬書、曬衣據說是因為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一天曝曬書籍。
下面我們來學習
編織蘭珠手鍊
巧手的您,快試試看吧!
内容來源|整理自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部分内容有所删減。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修改或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