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直接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真總結今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明确提出“六個統籌”的要求并作出具體部署。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凝聚共識與力量。
——編 者
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
——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①
奮鬥決定收獲,當下刻畫未來。克服局地嚴重高溫幹旱等影響,全年全國糧食總産量13730.6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0%,物價保持總體穩定;新動能新業态接續湧現,彰顯發展活力;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的宏觀調控穩準有力,為市場主體纾困解難,前三季度新增市場主體2201.6萬戶……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經濟回穩向上基礎不斷鞏固。
2022年,是黨和國家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内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要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貫徹落實好“六個統籌”的重要任務,有助于推動經濟固根基、揚優勢、補短闆、強弱項,努力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圖源新華社)
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守正創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方法論。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複雜系統,經濟工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隻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把握事物之間普遍聯系,實現多重目标間動态平衡、整體推進。隻有堅持守正創新,才能認識并運用社會矛盾運動規律,積極有效應對不穩定不确定因素。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善于“彈鋼琴”“轉盤子”,到把政治經濟、宏觀微觀、戰略戰術有機結合起來,我們能從容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爬坡過坎、躍上新台階,靠的就是以系統觀念觀大勢、看問題、作決策,就是以守正創新統領幹事創業、推動改革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抓好“六個統籌”對經濟實現整體好轉、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有重要意義。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助于科學防控、提振信心。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有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物質技術基礎。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有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讓國民經濟循環更加安全順暢。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有助于經濟社會發展各環節有效對接、緊密協同、相互促進。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有助于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有助于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
風雨無阻向前進,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人間正道在我們腳下。展望未來,特别強調:“我們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有産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有勤勞智慧的廣大勞動者和企業家等人力優勢,隻要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就能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争和大國戰略博弈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目标越宏偉,任務越複雜,挑戰越嚴峻,越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從戰略全局出發辦好自己的事情,在矛盾變化中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必能推動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努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标任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近,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格外熱鬧,浙江“海外搶單團”陸續回國,不僅帶回了“真金白銀”的訂單,更有不斷擴大的朋友圈,以及對市場新動向的把握、對未來發展的新謀劃。從東部沿海的浙江、江蘇,到中西部的湖南、四川,各地按下經濟複蘇“快進鍵”,複工複産加快、複商複市回暖,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信心得到進一步激發。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和經濟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經濟活力會加速釋放。
(
浙企抵達海外洽談,圖源浙江省商務廳)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我們用近三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有效應對了全球五波疫情沖擊,有效處置了國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抗疫和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經得起曆史的檢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具有很強的年度針對性和問題導向性的“六個統籌”,其中“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重要一條。我們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渡過流行期,确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我們近三年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策略與寶貴經驗。近三年來,我們先後印發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出台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措施,以戰略的穩定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确定性,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随着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實施,預計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會加快恢複,這将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促進經濟循環起來、運轉起來,加快向潛在增長速度靠攏。正如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的:“要統一思想、科學防控、提振信心,找到杠杆的平衡點,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相信曙光就在前面。”
防疫關乎生命,發展關乎生計。北京及時調整更新保供物資品種和數量,全力保障市民就醫用藥需求;山東制定四批政策清單,聚焦助企纾困,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近段時間各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産,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多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複工率達九成,全國超七成景區恢複營業,鐵路貨運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客流明顯回升,“雙12”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攬收郵(快)件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在複雜形勢下保持戰略定力,不斷提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我們就能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當前病毒傳染性強,但重症率、緻死率顯著降低,疫情防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審時度勢,科學優化防疫措施是必要的、正确的、負責任的。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困難是現實的、暫時的、難免的,需要我們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平穩轉段”既是對公共衛生提出要求,也是對經濟運行提出要求。各地方各部門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統籌兼顧。一方面更好保障群衆的就醫用藥,避免出現大範圍的醫療資源擠兌;另一方面要保障産業穩定運行,産業鍊供應鍊關鍵環節不能中斷,做好藥品、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避免出現斷供或價格大幅上漲。
固定資産投資保持穩定增長,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成績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準确把握明年經濟工作部署要求,讓防控工作更科學、更精準,讓高質量發展更有溫度、更富成效,我們一定能最大程度釋放發展活力,中國經濟航船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緻遠。
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在供給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平穩增長态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100.5%,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别增長10.7%、13.5%;在需求側,線上消費需求釋放帶動作用明顯,1—11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4%,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今年以來,我國發展質量穩步提升,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成績。
辯證認識和科學統籌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系,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将明年的宏觀政策框架明确為五大政策加六個統籌,“六個統籌”其中之一就是“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充分體現了我們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明年,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要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在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
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從中長期看,經濟沒有“質”就不會有“量”,離開了“量”也談不上“質”,量變積累形成質變。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好質與量的關系,才能不斷塑造新的競争優勢,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才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夯實提質增效的物質技術基礎。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不是一時一地之舉措,而是要貫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個過程,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内生動力,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量質齊升的高質量發展,在強國之路上邁出更堅實步伐。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滑,我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迹。這條可預見的向上運行軌迹中,既有量的要素,更有質的内涵,我們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做好統籌兼顧、搞好綜合平衡。新的發展階段、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對經濟發展的質和量提出了更高、更為緊迫的要求。我們必須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協同發力,推動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相互促進,盡快形成全國上下競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和強大合力。
把經濟發展的質和量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協同并進,關鍵在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内涵、紮實工作。浙江着力擴大内需,聚焦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内蒙古加大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新能源開發建設、謀劃新能源的全産業鍊發展;海南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當前,各地正在因地制宜部署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各具特色的生動局面正在打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正在凝聚。繼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通過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通過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我們一定能守正創新統籌好經濟發展的質和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2022年1至11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9%,已連續7個月回升,順應經濟升級發展的制造業技改投資更是同比增長9.1%;擴大内需方面,多地大規模發放消費券,以真金白銀提振信心、拉動消費,2022年1至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24585億元,同比增長4.2%,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1047.9萬輛,同比增長24.2%。2022年以來,面對三重壓力和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先後出台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結構優化、擴大有效需求、推動供需更好銜接的措施,助力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前不久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明确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這是黨中央基于經濟運行規律和國内外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積極應對不确定因素調整、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要求。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優化供給和擴大内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内需求适配性,努力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态平衡。
大國經濟具有内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征。内需市場一頭連着經濟發展,一頭連着社會民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牢牢把握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實施擴大内需戰略,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當前需求不足是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既有消費能力偏弱、消費場景受限等問題,也有民間投資偏弱、企業投資意願下降等問題。綱舉目張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首要的便是“着力擴大國内需求”,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新能源汽車生産,圖片來源:新華社)
經濟發展最終靠供給推動,從長期看是供給創造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經濟全要素生産率和長期增長潛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表現在供給存在卡點、堵點、脆弱點,供給結構不能适應需求結構變化。要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滿足的領域盡快優化供給結構,并推動新産業、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态發展,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兩方面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要加快推動已出台政策效應顯現,着手推出更多新政策、新措施,要善于把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轉化為增長點。以新能源汽車産業為例,在供給側和需求端雙向發力下,2022年1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625.3萬輛、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呈現産銷兩旺的局面,帶動了汽車産業的提質升級,也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發力點。事實證明,供給和需求有機結合點就是經濟的增長點,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又能擴大當期需求,未來産生高質量供給後,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隻要我們創造有利的體制機制環境,采取适當的政策引導,就能夠使這些結合點變成經濟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開局決定走向,起跑關乎全程。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産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内需,我們就一定能推動經濟沿着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行。
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宏觀政策是推動經濟恢複、企穩向上的重要保障手段,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激勵工具。2022年我國綜合施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組合式手段并舉,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預計超4萬億元;11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币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0.8%,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進一步降低,達到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低水平;“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推進更多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制定完善物流保通保暢措施,規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回首來時路,我國經濟航船能在外部風浪的多輪沖擊下保持平穩運行,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持續強化政策聯動,一系列宏觀政策靠前發力、精準有力、形成合力,不斷鞏固經濟回穩向上的基礎。
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曆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态、國内和國際等多方面因素,對各方面政策進行統籌,實現相互支撐、促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會議在綜合部署财政政策、貨币政策的基礎上,将産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納入并進行統籌部署安排。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做好統籌兼顧,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
圖片來源:新華社)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各方面政策都要同向發力、互補協同,共同服務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要适度加大政策擴張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發揮财政撬動社會資金的杠杆作用;強調“穩健的貨币政策要精準有力”,今年貨币政策力度要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投向結構要精準,尤其要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強調“産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加強政策協調配合,集聚起更強大政策合力,形成“1 1>2”的效果,才能讓社會總需求得到有效支撐,讓社會總供求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上取得平衡。
攻堅克難靠真抓,夢想成真在實幹。确保宏觀政策實施生效,離不開各地區各部門主動擔責、積極作為。要以實踐結果評價各方面貫徹落實成效。過去一年,圍繞産業鍊供應鍊的短闆弱項,多方政策協同發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同時推出“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搭建汽車、集成電路、醫療物資等協調平台,加快布局建設先進制造業産業集群……各方面政策握指成拳,為創新發展注入源源活水,共同促進了資源優勢互補。接下來要進一步促進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協同發力,促進各項改革系統集成,要建立體現新發展理念、适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政策體系,要統籌發揮宏觀政策作用,做好政策文件一緻性評估工作,要加強監督檢查、評估督導,要開展跟蹤問效、嚴肅财經紀律,共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充足的政策工具、高效的政策實施,為我國經濟履險如夷、化危為機提供了堅實支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要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2022年已經出台實施的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結構優化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2023年根據實際需要陸續出台新政策、新措施。增強全局觀念,善于統籌協調,力促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發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宏觀調控有效銜接,中國經濟航船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緻遠,駛向更開闊水域。
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自強彰顯大國擔當,合作譜寫共赢篇章。一輛體格碩大、最大牽引組合總重達250噸的大件運輸車在第五屆進博會亮相,近日完成留購手續即将交付國内買家。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滿一年,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貨物1120萬噸。寶馬集團沈陽裡達工廠已投産,諾和諾德在天津第八次增資擴産,松下集團将冷鍊設備生産、銷售等更多業務闆塊轉移至中國。數據顯示,2022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3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前10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元,同比增長14.4%。一份份亮眼“成績單”,充分反映了我國推動内外循環順暢聯通、與世界共享市場機遇的決心與努力。
國民經濟運行是一個周而複始、不斷發展的過程。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内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内國際雙循環,一方面要靠内循環牽引外循環,塑造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新優勢,另一方面要靠外循環促進内循環,在參與國際循環中提升國内大循環效率和水平。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明确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是“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為我們統籌利用好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必須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内大循環内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
圖片來源:新華社)
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内,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赢得曆史主動。大國經濟的優勢在于内部可循環,“國内大循環”是國民經濟循環的“主體”。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産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内需市場,制造業規模占全球比重達30%,是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強保障和底氣所在。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内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堅定實施擴大内需戰略,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既可穩固和擴大國内循環基本盤,又能撬動和帶動國際循環。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複蘇動力不足,唯有立足自身實際促進形成強大國内市場,把國内大循環暢通起來,加快補上我國産業鍊供應鍊短闆弱項,保證産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才能夠不懼國際風雲變幻,在激發自身增長動能的同時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就要使國内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好開放對拓展循環空間的作用,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才能與外部世界良性互動,推動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要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貿易、投資、人才、技術、能源資源的國際循環都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化結構,主動對照相關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标準,深化國内相關領域改革。展望未來,在我國國民經濟循環中,國際循環部分的比例可能不像以往那樣高,但其絕對規模還會持續擴大,在全球産業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會逐步上升,對國内循環質量的提升帶動作用會更加凸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會持續增大,給各國帶來的發展機遇會持續增多。
艱難顯勇毅,磨砺得玉成。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2023年發展有利因素增多,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國内循環和國際循環,用好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們一定能不斷增強生存力、競争力、發展力、持續力,妥善應對好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計劃加快劍黎高速公路等一批着眼長遠發展的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在湖南,株洲市聚焦13條新興優勢産業鍊精準發力,進一步圍繞新興産業落子布局;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抓緊制定促進外商投資的最新措施,打造規範透明的監管體系……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在出台經濟政策時,既立足當前解難題、穩經濟,更放眼長遠謀布局、求實效,為未來發展添薪蓄力,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經濟運行是個不斷演化的動态過程,宏觀政策的制定實施必須兼顧當前與長遠,既要精準有力又要合理适度,既要着眼于現實問題的解決,又要有利于實現更高質量、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一條就是“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強調既要做好當前工作,又要為今後發展做好銜接。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要更加注重目标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短期和中長期任務相貫通、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相統籌的科學工作方法。
(圖片來源:人民網)
當前和長遠是辯證的統一,互為條件、相輔相成。落實黨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務,強調“既要狠抓當前,又要着眼長遠,多辦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實現“雙碳”目标,指出“既要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積小勝為大勝;又要放眼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從化解當前突出矛盾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重塑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着眼”……多次強調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将之作為一個重要的方法論。新時代這十年,從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到未雨綢缪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再到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統籌把握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量穩質增。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在着眼當前重點難點問題的同時,加強中長期戰略謀劃,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有針對性地部署對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牽引性的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們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回望過去一年,我們宏觀調控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新基建和高技術産業成為擴大投資的重點。統計顯示,2022年1至11月份,在基礎設施中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8.7%,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9.9%。具有前瞻性的宏觀政策,不僅有助于穩住經濟大盤,也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後勁。新的一年,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内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我們更要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牢牢夯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進程,我們既要葆有曆史的耐心,又要有隻争朝夕的緊迫;既要有幹事創業的熱情,又要有一步一個腳印的行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才能腳踏實地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堅持以經濟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實打實的舉措有效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積極凝聚各方力量,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和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責任在心,呼喚踔厲奮發、勇往直前。既謀劃長遠、重塑中長期發展動力,又幹在當下、化解突出矛盾,我們一定能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把中國經濟的潛力更加充分釋放出來,交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發展答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