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讀

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讀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24 12:21:39

  莒風 吾愛漢語 3天前

  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讀(初中文言文通講)(1)

  教學目标:1、了解倒裝句的意義

  2、了解掌握倒裝句類型及規律

  教學重點:了解掌握倒裝句的類型及規律

  教學難點:了解倒裝句的意義

  教學過程:1課時

  在古代漢語裡,有些句子成分的位置不同于現代漢語,如:在古文中,狀語大多數在後面;還有些句子成分在特定的語法條件下所處的位置也不同于現代漢語。至于原因,一方面是為了強調,另者是出于某種習慣。在探究倒裝現象時,我們還是以現在的眼光,按照現代漢語語法的規範為标準的,即一般認為句子成分是這樣的順序:定語 主語 狀語 謂語 賓語 補語。

  1、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誰、孰、何、奚、曷、安等。

  1) 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2) 沛公安在?(《項羽本紀》)

  3)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左傳》)

  4) 何以戰?(《曹刿論戰》)

  5)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注意區分兩種情況,一是确定為疑問代詞作賓語,而不是名詞作賓語,名詞作賓語,名詞不前置,如:吾誰欺,欺天乎?前一句“吾誰欺”就是用了倒裝,後一句“欺天乎”是疑問的語氣,但并不是疑問代詞作賓語,而是名詞作賓語。這是一個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的區别。又如:曰:“奚冠?”曰:“冠素。”二是确定為疑問代詞作賓語,而不是做定語。作定語時,位置不變。如:“欲于何所亡之?”王夫人曰:“願置之洛陽。”“何所”,譯為“什麼地方”,作介詞“于”的賓語,“何”是定語。但是,這仍舊有例外,這種例外,其實是屬于另一種的類型,如:

  6) 孔子雲:何陋之有?(《陋室銘》)

  7) 宋何罪之有?(《公輸》)

  8) 惟餘馬首是瞻。(《左傳》)

  在6)、7)句中,“何”均作定語,謂語是“有”,這種主謂之間一般用“之”、“是”等助詞作為賓語前置的标志。此系超綱内容,暫且不做理會。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9) 古之人不餘欺也。(《遊褒禅山記》)

  10) 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11)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

  2、定語後置

  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通常用在主語或賓語之前,但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語,或者是為了使語句流暢順口,把定語放在主語或賓語之後,形成定語後置,翻譯時,應放回原來位置。如: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2)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一石。(《馬說》)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

  (4)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5)選牙吏勇辯者三輩。(《柳開傳》)

  3、狀語後置

  在現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前,若置于謂語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在補語位置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如:

  (1)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2)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3)戰于長勺。(《曹刿論戰》)

  (4)投以骨。(《狼》)

  4、謂語前置

  文言文中為了強調謂語而把謂語放在主語前面,一般為感歎句。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賢哉,回也!(《論語》)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少年中國說》)

  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讀(初中文言文通講)(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