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心梗急救方法三招

心梗急救方法三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0:27:23

心梗急救方法三招?【專家檔案】郭志剛,天津市胸科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澳大利亞悉尼聖文森醫院注冊醫師,天津市衛生計生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海河醫學學者”擅長冠心病、風心病、先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診斷、手術治療,尤其擅長心髒搭橋手術,是我國最先進行非體外循環下心髒不停跳搭橋手術的專家之一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标兵,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十大傑出青年,天津市十佳醫務工作者稱号,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心梗急救方法三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心梗急救方法三招(心梗急救抓好)1

心梗急救方法三招

【專家檔案】郭志剛,天津市胸科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澳大利亞悉尼聖文森醫院注冊醫師,天津市衛生計生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海河醫學學者”。擅長冠心病、風心病、先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診斷、手術治療,尤其擅長心髒搭橋手術,是我國最先進行非體外循環下心髒不停跳搭橋手術的專家之一。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标兵,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十大傑出青年,天津市十佳醫務工作者稱号。

本期《名醫講堂》,我們邀請到天津市胸科醫院黨委書記、心髒搭橋專家郭志剛,向市民介紹心梗的危害及普通市民如何早預防、早發現、早應對心肌梗死,抓住救治黃金時間,提升救治效率、達到救治最佳效果。

“心梗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心梗發作兇險,不及時搶救會對心髒及其他髒器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所以一定要對此重視。心梗不是沒有預警的,市民要留意心髒的呼救信号,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掌握第一時間自救、急救知識,了解自救、120急救以及醫療機構救治流程,可有效應對心梗。”郭志剛教授說。

急性心梗的信号别忽視

急性心梗發病是由于心肌血管裡的血流突然中斷,打個比方,人的血管如同水管,供血的系統突然堵塞造成心肌突然壞死,堵塞的原因主要跟動脈硬化、血管老化、血管彈性變差、血液中存在不良成分等因素有關。

人們比較熟知的心梗的表現有胸悶、憋氣、呼吸急促、前後胸不适、心絞痛等。但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身體信号,可能也是心梗的前兆。比如上腹痛,腸胃出現反應,部分心梗患者會有嘔吐、惡心反胃、腹部脹氣感,腸胃不良反應的産生需要跟其他疾病進行區分,有時會被誤認為是胃病或者是急性胃炎。牙痛,常常被誤認為是牙周炎,區别在于心梗導緻的牙痛,通常幾分鐘左右就會過去了,而牙周炎往往是持續性的。除此之外,如果運動後出現這些症狀,更要警惕。

導緻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種類型,是冠心病的嚴重後果。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注意控制好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可有效預防心梗。容易導緻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膽固醇過多時,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血管内壁的粥樣斑塊,即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管阻塞,如斑塊破裂,堵塞遠端血管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血液内的血糖水平增高,可導緻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增高,增加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肥胖,會加重心髒負擔。吸煙、不健康飲食、酗酒、家族遺傳史也是容易導緻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日常要引起重視。此外,心梗男性發病率要高于女性。

了解心梗救治“天津模式”

抓住救治黃金時間

2015年,胸科醫院成立了天津市第一家國家認證的胸痛中心,至今,全市已成立20餘家國家認證的胸痛中心。“一條線、一包藥、一班人”的救治模式,即患者在120急救車上就能得到診斷和初步治療,基本症狀、用藥情況、心電圖等信息在轉送途中就傳輸到接診醫院,醫院急診的一組專班醫生通過初始評估就能提前做好接診準備,到醫院後患者可直接進導管室或者溶栓開通血管。胸痛中心最大限度減少了各環節時間消耗,被譽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天津模式”。2015年至今,全市累計減少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5000多例。

市民充分了解心梗救治的“天津模式”,一旦自己或身邊的人發生心梗,可這樣做,配合急救中心及醫院做好急救,抓住救治黃金期。

首先,市民日常要關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判斷自己或家人是否是高危人群。注意飲食健康、戒煙限酒、肥胖者控制體重、勞逸适度、避免劇烈運動、學會管理情緒。注意監測血壓,定期檢查心電圖、血糖、血脂。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嚴格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家中常備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自己和家人要掌握心肺複蘇等急救知識,一旦自己或身邊人出現心梗症狀,要始終遵循“快”這一原則。第一時間服藥、第一時間撥打120,如出現休克症狀,第一時間進行心肺複蘇,抓住急救黃金4分鐘。如若沒有掌握心肺複蘇要領,也不要慌張,第一時間撥打120,接線人員會在電話内給予指導。

除了人們熟知的“黃金4分鐘”外,市民還要了解急性心梗救治的“黃金120分鐘”,即從發病到開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鐘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緻殘率,延長壽命。所以心梗病人送達醫院後,病人及家屬也要注意抓住“黃金120分鐘”,盡快配合醫生完成溶栓或急診冠脈介入開通血管救治。

心梗不是老年人專屬

年輕人要引起重視

“到目前為止,我做過的心髒搭橋手術中,最年輕的患者僅有23歲”,郭志剛教授說,最近幾年,我們看新聞和臨床接診都可以發現,有不少年輕人突發心梗,嚴重的甚至出現猝死,給家庭帶來重創。郭志剛教授說,心梗絕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年輕人日常也同樣要關注心血管健康。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既不抽煙也不喝酒,心梗是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是一個誤區。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身強體壯心髒就健康。

造成年輕人發生心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生活壓力。第一,當代年輕人生活與工作的節奏都比較快,經常睡眠不足、熬夜,或是晚上應酬聚會,長期處于一種無規律且忙碌疲勞的狀态。這樣一來,很多年輕人的身體都會出現積勞損傷,導緻循環系統損害,增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第二,現代職場競争激烈,面對壓力和打擊不能及時調節心理狀态,就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長期被負面情緒困擾,使血壓上升誘發心梗。第三,很多年輕人在飲食方面不注意健康,經常吃過多的油炸類和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或是口味較重,貪吃辛辣和重鹽的食物,久而久之血液中脂肪和雜質成分增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引起血管堵塞。最後,年輕人多是在辦公室工作,經常會處于久坐狀态,缺少必要的身體活動,平時體育鍛煉也少,脂肪和熱量在體内囤積,導緻肥胖、血壓升高、血脂升高、膽固醇升高。這些因素都是導緻心梗的危險因素。

郭志剛教授提醒年輕人,日常一定要提高對心梗的認識,合理安排作息、均衡營養飲食、科學鍛煉身體,提高自身抵抗力,以降低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