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縱火、行兇⋯⋯和平年代,每起惡性刑事案件總會在社會上掀起一陣波瀾。偵查、追兇、緝拿,嫌疑人或被抓捕歸案,或被懸賞通緝,還有個别甚至數年、數十年杳無音訊,成為警方手中的積案。
積壓并不代表遺忘,泛黃的卷宗在一代代刑偵民警手中傳承。搭載新的刑事科學偵查技術,他們在積案中尋找蛛絲馬迹,于海量信息中比對篩查,終将真正的嫌疑人繩之以法,還曆史一個公道。
在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刑技中心民警劉志雄的腦海中,一枚特殊的痕迹如刀削斧刻般清晰無比,它來自20年前轟動上海灘的“2002·8·1”搶劫郵政儲蓄所大案。時隔20年,當年的潛逃罪犯變了容顔,遺留下來的痕迹卻無法改變,成為大案告破的關鍵。
圖為2002年案發現場
又一起搶劫案
正午,110警笛聲劃破夏日蟬鳴的聒噪。這是2002年8月1日的上海楊浦。
一輛警車在寬闊的柏油路面上狂奔。車廂裡,四名警員神情緊張。
“又是搶劫郵政儲蓄所,還好沒有人員傷亡。”手握方向盤的警員眉頭緊皺。
“上一次發生這樣的案子,還是15年前,轟動了全國,現在又冒出來這檔子事。”
“真晦氣!”
警戒線拉了起來,位于殷行路250号的工農郵政儲蓄所内部椅子橫斜,點鈔機掉落在地,庫房的門大開,裡面曾經放着的10萬元現金已經蕩然無存,無聲地講述不久前發生的劇烈沖突。
兩名櫃員還在渾身打顫,一旁的出納臉色蒼白,吓得幾乎說不出話。
“那個人說要辦理儲蓄登記,卻突然從‘包裹收發’窗口翻入櫃台,惡狠狠地拿着水果刀亂砍。”年長一點的營業員長籲一口氣,回憶剛剛驚心動魄的一幕。
“他個子挺高,戴着副太陽鏡,直接就沖了進來,我們根本沒有防備。”年輕的那位營業員緩了好久,也開始向民警陳述案發經過。
很快,負責現場勘查的刑偵技術人員也趕到現場。與一般的民警勘查不同,刑偵技術人員往往更為細緻,指紋、足印、血迹,這些蛛絲馬迹都不能逃過他們的法眼。
圖為2002年案發現場勘查
戴上手套,循着案發現場展開仔細排查,技術人員卻發現,盡管作案人員看似明目張膽,把儲蓄所内部物品弄得淩亂不堪,但行事卻極為謹慎,極少留下痕迹。
看來對方反偵查能力很強,是個棘手的難案。
追捕20年
黃昏,“8·1”案件的第一次案情分析會召開,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會同楊浦分局成立聯合專案組,在全市範圍内開展偵破工作。
23萬份協查通告飄過街道、掠過屋頂。它們在狹小的弄堂裡穿梭,在家長裡短的閑聊中擴散,傳達着一個信息:“上海發生了搶銀行的大案!”
8月2日,滬蘇浙皖各大媒體發布警方懸賞公告:“昨天中午12時30分,上海市楊浦區發生一起重大搶劫案,警方将對提供線索破案者提供5萬元重獎。根據警方的消息,該男子身高1.80米左右,年齡30歲左右,上海口音,身材偏瘦,皮膚較黑,短發(呈四六開或三七開)。目前,警方正在緝拿該名犯罪嫌疑人,警方希望知情者速與警方聯系。警方承諾,将對提供線索破案者給予以5萬元之重獎。”
在此後4個多月的時間裡,警方又根據郵政所内的監控錄像資料,确定犯罪嫌疑人身高183厘米左右、年齡在二三十歲之間,在本市和有關外省市進行了廣泛排查。
圖為當年監控畫面
12月27日,警方公布最新犯罪證據,犯罪嫌疑人作案時戴寬邊金色金屬框架太陽鏡,上穿白色圓領廣告衫,前胸印有黑色的文字和似世界杯足球運動員的圖案,下身着舊的淺藍色牛仔褲,腳穿旅遊鞋,攜帶黑底紅面的尼龍拉鍊折疊包。
據12月28日的《文彙報》報道:
“‘這件T恤誰見過?’刑偵總隊總隊長重點介紹了搶劫郵政儲蓄所10萬元人民币的歹徒,在作案前一天(7月31日)到該所踩點時所穿的衣服。
該件白色圓領T恤系超長型,下擺處有一圈深色寬邊條紋,特征非常明顯,市場上難得一見,希望廣大群衆和銷售商、生産廠家圍繞這件T恤積極提供線索。
由于這件T恤衫比較特殊,警方希望,曾經銷售、生産或者擁有類似衣服的群衆,或者看見過穿過這類T恤衫的和本案作案者相似的嫌疑人的,積極提供線索,并把獎額從原來的5萬元提高到10萬元。
同時,警方也再次正告和規勸該案的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是唯一出路。”
然而,由于現場遺留線索較少,受到當年工作條件、偵查技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始終無法确定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案件偵查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案件一日不破,專案組一日不撤。”20年來,雖然辦案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專案組始終沒有放棄,每隔一段時間,偵查員們就會翻出案卷進行複查,對照着每一個可疑點重新梳理分析,隻要有新的線索,就會立即逐一進行核查。
圖為堆積案卷
其間,專案組的足迹遍布全國20餘個省市,積累的案卷多達200餘冊。
讓痕迹說話
一般破積案,靠的是新情況的出現,或者是指紋、DNA、足迹庫裡有了比中。在DNA還沒有應用到刑事偵查領域時,指紋為王。
在案發現場最為有效的證據,便是一枚殘缺的指紋。
作為一名刑技民警,日子總是在劉志雄面前不經意地重複,每一起積案的指紋他都反複觀看,案件代碼成了手機的開機密碼,一旦出現新的刑事技術,便拿出來對着電腦标注、分析、比對、反饋⋯⋯
他成天花心思琢磨那些撲朔迷離的鬥、箕、點、眼、溝,在指間尋找特征點,為偵查破案提供技術支持。指尖雖小,裡面卻大有乾坤。
剛入行時,師父教育他“幹這行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現如今,雖然清貧談不上了,但寂寞還是很可怕。試想,成天面對那一個個枯燥的指紋,一直看到腰酸肩疼,能不單調寂寞嗎?
可是,直到最近,當他運用刑事新技術,打開指紋比對界面,看到一枚似曾相識的指紋時,還是忍不住感慨萬千。這枚指紋早已刀削斧刻般印在了劉志雄的腦海裡,它屬于20年前的那起搶劫大案。
“小溝,對上。”
“起點,對上。”
“小眼,對上。”
“對上,對上,對上⋯⋯”
看着滿屏幕的紅色圓圈,劉志雄的心頭有說不出的暢快。
然而,當年那起案件至今已有20年,時間跨度長、相關人員變化大,僅根據一枚比對成功的指紋,專案組便倉促行動實施抓捕,極有可能打草驚蛇。
案情商讨時,刑偵總隊一支隊副支隊長段永昕拿起簽字筆,在白闆上寫下他認為重要的事:
2002年7月31日,犯罪嫌疑人沈某路過郵政儲蓄所,踩點,準備實施搶劫。
2002年8月1日,沈某手持水果刀逼退工作人員,搶奪現金10萬元,随後不知所蹤。
2002年12月,公安機關在滬蘇浙皖等地新聞媒體上兩次發布懸賞通緝,一直無所收獲。
直到最近,刑偵技術專家比中嫌疑人沈某指紋。
對此,專案組圍繞沈某開展了耐心細緻的調查,尤其對他的生活、從業經曆,特别是案發前後經濟狀況開展全面排摸。從收集的多方證據來看,沈某具有重大嫌疑。
逃犯終落網
今年的三伏天,上海熱得出奇。老人都說,五十年來沒遇到過這麼長的高溫天,案件排查便在這樣的酷暑日悄然展開。
在對沈某的日常作息、行為軌迹進行研判分析後,專案組制定了詳盡的抓捕計劃,時間定在了8月14日清晨。
淩晨4點,車輛便從中山北一路803号駛出,黎明前的黑暗尤顯濃郁,待天空泛出魚肚白,車輛已經到達沈某位于上海的居住地附近。
早上6時許,天已大亮。“立即動手!”随着一聲令下,幾名警員立即進入沈某家中,将其抓捕歸案。
圖為押解歸案
“穩了!就是他!”看着眼前這個表面平靜、眼神卻難掩驚慌、身體不禁顫抖的男子,段永昕确定,他就是專案組不懈追捕20年的搶劫郵政儲蓄所案犯罪嫌疑人。
段永昕是幹了二十多年的老刑警,他的帶教師父曾說,警察和壞人的關系,像天敵,如貓尋鼠、似鷹搏兔,旁人看不見,摸不着,有直覺,需經驗,高手過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知道是不是對手。如今,他也有了這種感受。
對于積案嫌疑人,抓住後便要立刻審訊。此時,是他們心理防線最弱的時候。很快,審訊室裡傳來消息,“沈某全招了。”
二十年前,沈某新婚不久,又因買房、生子,開銷巨大,手頭拮據,故萌生出想“搞點錢”的念頭。
2002年7月31日,沈某去朋友家遊玩時,路過案發郵政儲蓄所時發現該儲蓄所人手不多,便決定實施搶劫。
8月1日中午,沈某攜帶家中水果刀竄入郵政儲蓄所,假裝在櫃台上登記儲蓄,後突然從窗口翻入櫃台内,持刀威逼營業員,并将櫃台箱子内的10萬元搶走。作案後,沈某迅速逃離上海。
目前,沈某因涉嫌搶劫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舊案尋蹤,宛如在迷宮中尋找出路,一眼看不到盡頭,新的刑偵技術為探險者提供了羅盤,一代又一代刑偵民警持續追蹤,終将撥開迷霧,守護公平。
案件告破當天,劉志雄發了條隐晦的朋友圈,他的手機開機密碼也換成了新的積案代号。
記者餘東明 見習記者 張海燕
來源: 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