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成為市民?作者:張 豐最近,江西南昌一位大一學生多次在人民網向南昌市委留言,建議南昌建設商業城市、網紅城市,南昌市有關方面也進行了回應,感謝他對南昌城市建設的關注,同時也建議他“把重心放在學習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讓自己成為市民?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張 豐
最近,江西南昌一位大一學生多次在人民網向南昌市委留言,建議南昌建設商業城市、網紅城市,南昌市有關方面也進行了回應,感謝他對南昌城市建設的關注,同時也建議他“把重心放在學習上”。
這位大一學生的建議,有的是細節方面的,比如公交站可以有創意設計,紅綠燈、人行橫道可以參考長沙的粉色斑馬線,垃圾桶、井蓋可以有不同圖案。這可能就是他對“網紅城市”的理解:在審美上做一些改進,會有一些傳播效應。
還有一些建議,反映出他對“更好城市”的向往。他建議南昌打造“商業城市”,因為南昌人口在增多,可以引進太古裡、IFS這些大型商業體。對此,有關方面的回應倒是非常清醒:沒必要刻意招商引資,做好營商環境,這些商業資本就來了。
一個城市具體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徑”,一定需要綜合評估,也要結合當地的具體狀況,相信城市管理者一定會有合适的答案。其實這位大一新生對自己所在城市的熱情,才是特别值得珍視的。
南昌在過去一年增加18萬人口,說明這個城市的吸引力在增加。過去10年,以我所在的成都為例,增加了好幾百萬的人口。很多人從鄉村或者小城鎮,來到更大的都市,或者離開自己家鄉到另一個城市開始新的人生。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成為一個市民”,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在何種意義上,我們可以判斷自己屬于某一個城市?是擁有戶口,買房,還是從内心産生對一個城市的認同?我自己的感受,是在2008年地震後的“國家哀悼日”,我在成都街頭聽到警報悲鳴,所有汽車全部停下鳴笛,那一刻我認為我已經屬于這個城市。每一個人的答案,當然是不同的,但是所有答案中也一定有共同點,那就是你在精神上認定自己屬于一個市民共同體。
這位同學現在就有這樣的激情。他認為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一員,有責任讓它變得更好。他心中有更好城市的模樣(比如長沙,或者那些擁有太古裡的城市),他也希望“自己的城市”迎頭趕上。他對“網紅城市”的渴望,其實反映了一種認同上的焦慮;希望自己的城市更“火”,被更多人“喜歡”。
這樣的期待,值得城市管理者重視。南昌市有關方面對這位同學的建議進行了認真的回複,這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回應市民關切,本就是有關部門的職責,另一方面,我們在回應中也能讀到城市管理者的真誠。相信這樣的回應本身,就會讓這位同學感受到這個城市是有希望的。
而同時,這會增強他對這個城市的認同感。說到底,“成為一個市民”,不僅意味着買房或落戶,而是意味着要對一個城市負責。“市民精神”其實就是要超越自己的私人生活,一定程度地投入到城市的公共事務中去,對好的東西要維護,而對城市不足的地方,也會勇敢批評建議。這種能力和意識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有一個學習的過程。這位大學生在讀大一的時候,就積極留言、建言獻策,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張 豐)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