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孔明
諸葛亮,字孔明、号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谥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兩漢·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古文知意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内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财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标。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年華随時光而飛馳,意志随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隻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裡,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古文賞析
《誡子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将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曆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曆、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内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甯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甯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甯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甯靜中研究探讨,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還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不但講明了甯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甯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甯靜無以緻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幾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書法展示楷書豎幅諸葛亮戒子書,166x40cm,水墨紙本,己亥新作.已裝裱
陳春書法:諸葛亮誡子書
李鑫中國諸葛亮誡子書 歐楷 楷書
行書直幅-諸葛亮.誡子書-2012-0311-66
諸葛亮誡子書配圖
諸葛亮.誡子書 四尺整張
王世平隸書作品《諸葛亮誡子書》
集歐陽詢字書《諸葛亮·誡子書》
石雲端 《諸葛亮誡子書》
草書《誡子書》
諸葛亮誡子書
手書真迹書法:馮俊國篆書諸葛亮《誡子書》立軸四條屏
大篆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誡子書草書
隸書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