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桂林石頭寨景區

桂林石頭寨景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01:23:53

桂林石頭寨景區(竟然藏着一處古石寨)1

桂林石頭寨景區(竟然藏着一處古石寨)2

桂林石頭寨景區(竟然藏着一處古石寨)3

擁有喀斯特地貌的桂林石山衆多,孕育了曆史悠久的石堡寨文化。在雁山區柘木鎮甕裡村山巒間一個名為梅子嵅的山窩裡,就有一處古石寨。古城占地約3.6萬平方米,海拔約360米,一直以來就是附近村民避難防禦之地。

甕裡村地處柘木鎮何家村委北部,北接東山村東的群山,西有一甕口與牛鼻塘村相連,村莊為群山環抱之中,形如甕中,故名“甕裡村”。村莊最先建在甕裡村南面,坐北朝南,建于何時,并沒有文字記載。元代至正四年(1344),已經有寺觀建立在甕裡村東邊,有一題記刻于寺觀前的獨立大石頭南面,由此可推斷,甕裡村建村時間應不晚于這個時間。

走在甕裡村,可以發現村裡保留的古民居不多,主要原因是居民的外遷和戰亂。

黃、李兩姓在此繁衍生息了上百年。據村中老人介紹,甕裡村的黃、李先祖是表親關系。因為人口的增加,有部分村民遷出至牛鼻塘村(原村名為興隆村、興龍村)。至清代中期的嘉慶前後,甕裡村還有十八戶,牛鼻塘有二十四戶。是否還有這兩姓人家遷出至其他地方,還有待考證。

太平天國時期,在攻打廣西省城桂林城之前,太平天國起義軍在周邊屯兵。甕裡村是太平天國義軍的軍需辎重的秘密保存地。太平天國失敗後,村莊曾經遭到報複洗劫,古建築保留不多。大多為之後在原址上重建的。

由甕裡村東行至村後的群山,很快就看到了刻有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原來,甕裡石寨牆早在2013年年底就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背後的簡介上寫到:甕裡古石寨是一處清代桂林鄉村防禦兵匪戰亂的山寨遺存。石牆共分為五段,分布于山嵅的西、南、東南、東北、北面。石牆均位于突起的山峰之間的低凹處,用料石和片石壘築而成。牆面石料較方整,裡面多填充片石。甕裡石寨牆是清代桂林鄉村防禦兵匪戰亂的典型構築物,對研究地方人文曆史有一定價值。古寨的五段石牆總長約300米,殘高2.3-4米,厚2.5米。每段石牆均開有券拱門洞,其中南段門洞上方書刻有“福履門”三字。

繼續向山中深入,沿途不時可見樹抱石的奇特景觀,就在不遠處,一棵翠綠的大樟樹好似在向來者招手,這裡正是通往西面山寨的上山路。向上遠眺,隐隐可見古寨牆的模樣。村民告訴記者一行人,翻過山坳,不管是向左向右走,都能看到古寨牆。

上山的路并不難走,一路都是寬闊的石階,但不一會兒就爬得氣喘籲籲。一路走走歇歇,遠處的奇峰鎮不知何時就映入了眼簾——隻見群峰如犬牙交錯,重重疊疊,真可謂“奇峰鎮外看奇峰,萬點尖峰鎖碧空”。見此美景,登山的疲憊也暫時得到了舒緩。

鬥折蛇行,終于爬上了西寨牆處,坳上的西門早已倒塌,不見了蹤影。據桂林市文物局編寫的桂林文博研究文集描述,“西寨牆總長約9米,殘高2.6~3米,厚2.5米;中間券拱形門洞寬1.4米。”

穿西門入内,是一塊平整的空地,更像是一個天然的休息驿站。坐在石塊上,環顧四周,隻見一棵光秃秃的大樹與石牆緊緊相依,陣陣微風吹來,也帶來了陣陣思緒。

稍作休整,由西門下至梅子嵅向右行,是去往福履門的路。嵅内并沒有古建築,隻看見村民搭建的一處羊棚。大大小小的山羊站在嶙峋的石山上,不時望着記者一行人。山寨中有一眼古井稱“水井頭”,是嵅内唯一的水源,古井占地約9平方米,由料石壘砌,主要采集天然山體的滲水。山嵅四周山勢險峻,道路崎岖,較遠處才是較開闊的地帶,還有天然的水源補給,如此易守難攻,當是理想的防禦之地。

翻過小坳,穿一小坪,直行不遠便見福履門,城垣雖有部分塌陷,但基本保持完整。福履,意即福祿。資料顯示,福履門的門洞寬2米,是5個門洞中最寬的,應當是山寨的正門。登上福履門,隻見石牆連接起了兩側的石峰,築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禦陣地。

梅子嵅還有三處城牆,北門、貴基門和大寨門。因行程原因,記者并沒有一一到訪,根據驢友的攻略,福履門折身返回幾步順路向右上行,來到大寨門,大寨門城牆是五門中最長的一道。過水井頭向上登坳是一草坪,過坪右行不足20米是北門,返回草坪沿路右上行到達貴基門。

一行人由福履門下山,并無石階,隻能手腳并用,攀蘿附木。下山後歸途是山間小道,還算平坦。回想來時路,山路如此曲折險阻,寨牆的石頭如此之大、如此之方整,這樣浩大的工程,古時的勞動人民究竟要耗費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百度地圖搜索“甕裡”,甕裡古石寨位于甕裡村東南約800米的山嵅周圍,到達村子後可向當地村民問詢上山的路。建議穿着登山鞋,帶上登山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