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6日訊(記者劉嘉)“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青銅器,青銅器各式各樣的形态極具特色……”3月25日,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第四小學四(6)班的美術課上,美術老師胡滢帶着孩子們觀察青銅器的花紋與細節,用水墨畫出了各式各樣的青銅鼎,引導盤龍城的孩子紙上“尋根”。
胡滢說,盤龍城遺址是目前長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遺迹最豐富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是長江流域青銅文明中心,也是武漢城市之根。學校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不遠,班裡的學生幾乎都去博物院參觀過。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盤龍城與青銅文明,美術課上,她給學生播放視頻介紹青銅器的各種樣式、用途,還将青銅鼎上的花紋細節放大,給同學們細細講解。
“鼎可以用于烹饪,又可以用于祭祀,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胡滢說,盤龍遺址中,商早期的鼎多為圓腹尖足鼎,中期出現了扁足鼎,商晚期圓腹柱足鼎居多。鼎上的紋飾妙趣橫生,多為獸面紋,如饕餮紋、蟬紋、象紋等。鼎身上疊加着青、綠和鏽迹的紅色,用最簡單的顔色訴說着厚重的曆史。
聽了胡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動起筆來,勾出青銅鼎樣稿,再根據樣稿用鉛筆在宣紙上畫出鼎的輪廓和大塊花紋,随後用油性勾線筆勾線,畫出鼎的花紋細節。大家畫着畫着,還在鼎上添上了自創的花紋,有愛心、五角星、漢字,讓古代的鼎增添了一絲現代趣味。在胡滢的示範下,同學們用國畫顔料調出青、藍、棕色,一點點暈染在紙上,畫出了青銅器的厚重感和滄桑感。
“我是盤龍城的孩子,去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參觀過很多次,也看過那裡的青銅鼎。”四(6)班女生劉若煊說,她在把鼎畫下來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鼎背後的曆史知識,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審美,更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也是一次奇妙的紙上‘尋根’之旅。”
胡滢介紹,這學期,她開設了一系列“綜合材料之中華傳統文化”主題美術課,帶領小學生用木闆、超輕黏土、吹塑闆等各式材料,在美術創作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師生們共同完成了仿古朱門制作、敦煌壁畫套色版畫等作品,在有趣、好玩的動手動腦中接受傳統文化滋養,傳承中華文化根脈。
盤龍四小美術課上,老師胡滢帶着孩子們繪制青銅鼎。記者劉嘉 攝
【編輯:宋蘭蘭】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