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太宗的一生基本是開挂的

唐太宗的一生基本是開挂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00:33:43

唐太宗的一生基本是開挂的(一代明君唐太宗)1

公元626年,6月4日,天未大亮,烏雀不時嗚嗚啼鳴着,宮牆靜靜伫立,一派安甯裡透着詭異的肅殺,玄武門内,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衆人劍拔弩張,一場喋血政變一觸即發。

雲開破曉,天光放亮,唐高祖李淵臨朝,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也應招入殿,行至臨湖殿時,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當此時,秦王李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回身,大驚,張弓亂射,再三不彀。世民拉開弓箭,瞄準大哥建成,一箭斃命,三弟元吉逃入林中,世民縱馬追擊,卻被樹枝挂住衣服,墜地不起,元吉見狀,奪弓将扼之。尉遲敬德及時趕到,元吉被射殺。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摘去了秦王的帽子,戴上了太子的冠冕,高祖下诏: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

八月甲子日,高祖傳位太子,李世民在三十而立這年,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大赦天下。自此開啟了大唐,清明繁榮的貞觀盛世。

這場政變為後世所诟病,然而生于帝王家,善始善終者,又有幾人?最終不過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罷了。隻慶幸勝者李世民,恰是一位文才兼備,雄心大略,英哲聖明的君主。

果決骁勇,戰功赫赫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在唐王朝統一中國的戰争中,主要的割據勢力都是被李世民率軍平定。22歲平定隴右,24歲奪取代北,25歲東征王世充、窦建德,26歲大敗劉黑闼。赫赫戰功,英姿蓋世。

在其平定關東,回師關中時,行軍途中,創作了《還陝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南征北戰,班師凱旋,面對剛剛統一的大好河山,李世民手撫腰間長劍,慨然長歎,前線将士的流血犧牲,都是為了濟世救民,并非隻為邀取功名,所有的“戎戈動”,都是為了“宇宙平”,隻有宇宙平了,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唐太宗李世民确也是極少數以人民的安樂為治國根本的好皇帝。

唐太宗的一生基本是開挂的(一代明君唐太宗)2

禮法合一,平等開明

“仁恩以為情性,禮義以為綱紀,養化以為本,明刑以為助。”這是李世民的治國思想,禮本刑輔、明刑助禮。千年之後的現如今,不也還是如此的思想麼?不還是堅持以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麼?

李世民的睿智是先進的,是超前的,在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政體裡,一位萬人之上,為他獨尊的皇帝,竟然能夠說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這樣的話來,實在難能可貴!

貞觀十七年,長廣公主的兒子,李世民的侄子因犯法被判死刑,“公主以首擊地”,為兒子求輕罰其罪,李世明“拜泣”說:“賞不避仇讎,罰不阿親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違也,以是負姊。”上行下效,于是刻舉不職,良吏輩出。

在對待民族問題上,李世民同樣開放開明,他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非威德無以緻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此乃君之體也。李世民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不僅使得唐王朝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聲譽很高,直至今天,西方國家裡,仍以“唐人街”作為華人聚居地的統稱。

惟才是與,從谏如流

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天下已一統,海内已浸平,于是李世民便偃武修文,在秦王府的宮西“開文學館,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與議天下事。”

既即位,翌月便在“殿左置弘文館,悉引内學士番宿更休,聽朝之閑,則與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敗,或日昃夜艾,未嘗少怠。”

由于李世民的求賢若渴,惟才是與,加之其平等的思想,科舉制的完備是一種必然,一大批庶族地主,貧士出身的人,得以經科舉而入仕朝廷,甚至官至宰相。

而李世民的廣開言路,從谏如流又是曆史上首屈一指的,這一點上,中國封建時代的任何一位皇帝,都遠不能同他相比。他鼓勵臣下“正詞直谏”,要敢于“犯顔忤旨”,他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

然而人非聖賢,大度明理的李世民也并非“金剛之身,刀槍不入”,他有時也會不悅人谏,黾勉聽受;有時也會聞谏大怒,拂衣而入;有時也會意終不平,諒有難也。但是在發完小脾氣,冷靜之後,他又會真心悔過,自認錯誤。

貞觀二年,李世民因王珪納谏不合其意,大怒罷朝,但翌日悔悟,對房玄齡說:”自古帝王納谏難誠難,朕昨責王珪,至今悔之。“一個能向臣下坦誠過錯的皇帝是位多麼可貴可愛的君王啊!

唐太宗的一生基本是開挂的(一代明君唐太宗)3

帝範教子,自省謙虛

貞觀二十二年正月,李世民自感來日無多,為教戒太子李治,親自撰寫了《帝範》12篇。其自疏所行之過,以教戒太子,可謂至矣。他說:“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如吾,不足法也。”“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緻,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吾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

佛經有雲:”高位從恭敬中來,下賤從傲慢中來,端莊從忍耐中來。“李世民一直身居高位,而能始終保持清醒,自剖自省,實在”可謂至矣“!

他告誡太子:”竭力為善,則國家僅安;驕惰奢縱,則一身不保。且成遲敗速者,國也;失易得難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對于自己親手打下的江山,李世民視若珍寶,一直悉心維系,如今命不久矣,要将珍寶托付太子,他有滿腹的叮囑,因為愛惜,所以不舍。勤政愛民的李世民,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是當得起“濟世安民”一詞的千古帝王!

為将者,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為君者,采言納谏,深知民間疾苦;為父者,親書教子,言傳身教以誠。李世民堪稱完美的古代帝王!

不過唐代的國史先後修撰8次,貞觀初年,太宗李世民索讀國史,監修國史的房玄齡曾試圖阻止,對太宗說:“史官不虛美,不隐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然而太宗以“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而堅持索讀。

司馬光就曾在修《資治通鑒》時,對《太宗實錄》中關于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描述,給出了”抑揚誣諱之辭,今不盡取“的評論。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功過是非,是否誠如史料所載,隻有留待後世衆生評說紛纭。

-作者-

張佳,85後,畢業于佩魯賈大學,喜愛讀書寫作,近來癡迷于讀帝王人生,寫就帝王系列,與諸君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