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一種營養豐富又曆史悠久的食材,大衆對豆腐的喜愛推動了豆腐制作工藝的前進和發展。豆腐主要的生産過程一是制漿,即将大豆制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内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這樣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但要想更好地發揮豆腐的營養價值,還需要注意做好搭配。
發展曆史
我國是豆腐的發祥地。相傳,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7-122年)的母親喜歡吃黃豆;公元前196年時,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黃豆,劉安就叫人把黃豆磨成粉,怕粉太幹,便沖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鹽鹵,結果凝成了塊狀的東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興,病勢好轉,于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劉安在組織方士們煉丹實踐中發明的。方士們在煉丹中使用了許多礦物和無機鹽,偶爾發現石膏或其他鹽類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宋朝著名詩人朱熹詩曰:種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并自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豆腐》:豆腐之法,始于前漢淮南王劉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