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在一些高校中,原本天經地義是大學教師使命的“教學”,受重視程度卻節節敗退。原因很複雜,有功利化、短視化的問題,也有教育評價導向的問題。
2020年10月13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台,教育評價有了正确的“指揮棒”,國家從頂層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對默默耕耘在通識基礎課教學一線的大學物理教學團隊來說,不僅是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是一種無形的肯定,對他們堅持立德樹人、堅守教學一線、執着教書育人的肯定。
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物理教學團隊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教學隊伍。優秀從何得來,從這一連串的成績中也許可以窺見一二:
有2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精品課;有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編寫了13部教材;主持的省部級以上教改項目、國家級科研項目和發表的教改論文均不少于10,發表的科研論文達96篇之多。承擔的校級重要項目就不一一例舉了。
近日,由團隊負責人王小力牽頭承擔的2019年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順利結題驗收,并獲優秀,成為團隊教學實力的又一佐證。
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深究其中的奧秘,就是大家一心想做好大學物理教學這件事。
信念與追求
做好教學這件事,首先得有理想信念。正如所說的,一個優秀的老師,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
這便是大學物理教學團隊始終堅持的信念和追求。
大學物理是一門大面積通識類基礎課程,主要面向全校各類專業的大一、大二學生講授。“人類從開始認識自然的時候,就涉及到了物理學。”在王小力看來,這門課不僅要給學生講授物理學知識,還要幫助他們正确認識自然,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以物理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家國情懷、創新精神,樹立正确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這是崇高的目标,也是團隊成員的共同追求。為此,他們潛心鑽研,深入探究,并自覺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結合物理課程教學特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中。比如,王小力常與學生分享自己當知青、做工人、出國求學、援疆支邊等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曆和弘揚西遷交大人優良傳統的體會,以喚起學生對西遷精神、改革開放、民族振興、祖國富強更深刻的領悟。此外,團隊通過定期開展培訓研讨、積極參加全國物理課程思政會議等多種方式,磨煉自身,積極實踐,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水平。
“要讓課程發揮最好的作用,就要強化課程所有知識、内涵的設計。”基于這樣的思考,王小力帶領團隊針對課程思政元素植入的碎片化、随機性等問題,将課程思政進行整體化、系統化地思考,建立起了課程思政案例庫。2020年《大學物理》課程被教育部授予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團隊的教學實踐在全國多所高校中報告交流。
“課程思政其實是對教師思想、能力和素質的一種鍛煉和再造,告訴我們教師不能隻做搬運知識的‘教書匠’,而是要做塑造學生品格的‘大先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大師,培養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師。”王小力說。
改革與創新
改革與創新是大學物理教學團隊一路走來始終沒有停止的重要内容,也是團隊屢創佳績的關鍵所在。他們知道,這是實現追求目标的唯一途徑,并為此進行了很多頗有成效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團隊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全體教學班中開展實施“大班授課、小班研讨、小班輔導”模式和過程化考核改革,全面推進“探究式、研讨式”教學,落實“兩性一度”建設要求,着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和勇于批判的精神,重點關注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模式的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被不斷開拓,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也顯著增強。發表研究論文9篇,獲國家大學生物理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等,簡單羅列學生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可見成效。
信息技術賦能是團隊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習效果的又一“法寶”。團隊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落實“三個基本(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兩個綜合(理論、方法與技能的綜合)”“一個拓展(知識與應用能力的拓展)”的物理教學設計,開發和建設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學教輔和可視化視頻資源,完成了《大學物理》教材的系列化、精品化和動态化,建成了國内一流的基礎物理課程開放共享資源平台。2020年《大學物理》(線下)和《電磁學》(線上)課程獲得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
這是改革與創新的成果,但他們依然不敢有一絲停歇,好像後面有誰攆着他們似的。确實如此,“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深化,學生在進步,形勢倒逼着我們必須将改革和創新變成自覺行動,不斷反思,不斷琢磨,不斷挖掘,才能教好書、育好人。”王小力說。
傳承與熱愛
這一切的信念與追求、改革與創新,都源于對教學這項工作深沉的熱愛,對教書育人神聖使命心懷敬畏。
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陝西省勞動模範、教學名師、師德标兵、優秀教師、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等一系列榮譽加身,耕耘在大學物理教學一線近40載的王小力對教書育人始終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他堅守教學一線,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課程思政,幫助提攜後備,他的心願,就是把最好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成為最優秀的人,成為國家、民族、世界的有用之才。
在王小力的帶領下,團隊積極向上,凝聚團結,充滿了熱情和幹勁。以張孝林、徐忠鋒、李宏榮教授等為代表的西遷精神新傳人,堅持本科教學一線幾十年如一日,不計得失,埋頭苦幹,在課程建設、教學内容和方法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積極作為,為保持物理課程在全國物理同行中的影響力貢獻力量;以方愛平、張二虎等為代表的青年教師,作風過硬,幹勁十足,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敢于沖在一線,現已成長為團隊發展的中流砥柱。
近年來,團隊産生1名國家教學名師、2名陝西省教學名師和一批後備教學名師;産生1名“陝西省師德标兵”、1名“陝西省優秀青年教師标兵”、5名校級師德先進個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6人獲校内外授課競賽一等獎。
團隊的成長得益于大家自身的努力,得益于團隊“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更得益于老交大優秀傳統和西遷精神的傳承和影響。
“我們大學物理教學團隊創建于1956年,以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趙富鑫、殷大均、吳百詩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批西遷人開創了交大理學人在教書育人中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自信自強、不懈奮鬥的風格和骨氣之先河,後經姚國維、焦兆煥、李甲科教授等一批老教師的潛心教學、兢兢業業,不懈努力,将大學物理課程建成學校的‘霸王課’之一,為樹立西安交大物理教學在全國物理教育界的地位和影響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是在他們的指導、培養和影響下成長起來的,自然要接好接力棒,跑好新長征。”王小力說。
描繪未來發展,王小力表示按照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堅持兩個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标導向。問題導向,就是要進一步找準團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短闆,不斷提升團隊成員教書育人的政治覺悟與站位,紮實拓展教學改革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加快課程思政步伐。目标導向,就是要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圍繞“四個面向”,要深入思索,拿出方案,充分發揮好物理課程的基礎作用,為國家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我們交大人的貢獻。
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标,路途可能很漫長,很崎岖,但正是因為有像他們這樣的教學團隊,這樣的一群人懷揣遠大抱負不懈努力,中國的教育事業才會更加光明,不是嗎。
文字:胡曉楠
圖片:物理學院
編輯:崔可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