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文言文實詞訓練

高考文言文實詞訓練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1 17:18:09

高考文言文實詞訓練(文言文實詞與課内關聯專題訓練)1

(2021·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聖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将之養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阙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将奈其士衆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刈厥敵,靡使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遊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歎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聖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鳏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鳏寡有室。

晉平公春築台,叔向曰:“不可。古者聖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築台,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後世哉?”平公曰:“善。”乃罷台役。

(節選自《說苑•貴德》)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餘”與“望其旗靡”(《曹刿論戰》)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

A.“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

故選A。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顧謂吳起曰”與“忍顧鵲橋歸路”(《鵲橋仙》)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與“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C.“德義不修”與“修之于朝廷”(《答司馬谏議書》)兩句中的“修”字含義不同。

D.“夏桀之居”與“居則曰,不吾知也!”(《侍坐》)兩句中的“居”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A項,兩個“顧”都是“回頭看”的意思;B項,前者是“險固”的意思,後者是“頑固”的意思;C項,前者是“學習、鍛煉和培養等”的意思,後者是“修訂”的意思;D項,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後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

故選D。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若君不修德”與“若入前為壽”(《鴻門宴》)兩句中的“若”字含義不同。

B.“武王克殷”與“能克終者蓋寡”(《谏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克”字含義不同。

C.“臣聞愛其人者”與“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論》)兩句中的“愛”字含義相同。

D.“鹹刈厥敵”與“鹹來問訊”(《桃花源記》)兩句中的“鹹”字含義相同。

【答案】C

【解析】

A項,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後者是“你”的意思;B項,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後者是“能夠”的意思;C項,前者是“喜愛”的意思,後者是“吝惜”的意思;D項,兩個都是“全”的意思。

故選C。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景公遊于壽宮”與“秦時與臣遊”(《項脊軒志》)兩句中的“遊”字含義相同。

B.“無罪者活之”與“某知罪矣”(《答司馬谏議書》)兩句中的“罪”字含義相同。

C.“惟仁是親”與“是心足以王矣”(《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是”字含義不同。

D.“百姓有過”與“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兩句中的“過”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

A項,前者是“遊覽”的意思,後者是“交好”的意思;B項,都是“罪過”的意思;C項,前者是賓語前置的标志,後者是“這”的意思;D項,前者是“過錯”的意思,後者是“責怪”的意思。

故選A。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在予一人”與“舉以予人”(《六國論》)兩句中的“異日”字含義不同。

B.“凡所以貴士君子者”與“所以遊目騁懷”(《蘭亭集序》)兩句中的“所以”字含義相同。

C.“鹹刈厥敵”與“思厥先祖父”(《六國論》)兩句中的“厥”字含義相同。

D.“臣聞之”與“謹拜表以聞”(《陳情表》)兩句中的“聞”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通“餘”,後者是“給”的意思;B項,前者表願意,後者表目的或方式;C項,都是代詞“其”;D項,前者是“聽到”的意思,後者是“使……聽到”的意思。

故選B。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守國之本也”與“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根本”字含義相同。

B.“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與“逮奉聖朝,沐浴清化”(《陳情表》)兩句中的“逮”字含義不同。

C.“将之養之”與“最難将息”(《聲聲慢》)兩句中的“将”字含義不同。

D.“是奪民時也。”與“舅奪母志”(《陳情表》)兩句中的“奪”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A項,都是“根本”的意思;B項,前者是“達到”的意思,後者是“等到”的意思;C項,前者是“撫養”的意思,後者是“調養”的意思;D項,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後者是“強行改變”的意思。

故選D。

參考譯文:

聖人對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饑餓就給他食物吃,寒冷就給他衣服穿,撫養他們,培育他們,唯恐他們不能發展壯大。

魏武侯乘船順黃河而下,在中遊的時候回頭對吳起說:“多麼美麗而險要的山河啊,這是魏國的無價之寶呀!”吳起回答:“(一國之寶)在于國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險要。當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講仁義道德,被夏禹消滅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邊是黃河、濟水,右邊是泰華山,伊阙山在南邊,羊腸阪在北邊;由于他治國不施仁政,被商湯放逐了。由此可見,(國寶)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勢險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這些人也要成為您的敵人啊。”魏武侯說:“你說得對。”武王打敗了商,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麼辦?”太公回答:“我聽說喜歡那個人,同時會喜愛他房上的烏鴉;憎恨那個人,會連他所住地方的牆壁都厭惡。把他們全部殺掉,不留活的,怎麼樣?”武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後,邵公進見,武王問:“你看怎麼辦?”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讓他活着,怎麼樣?”武王說:“不行。”邵公出去後,周公進見。武王問;“你看該怎麼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裡,耕種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隻)親近仁愛的人。百姓有了過錯,責任在我一個人身上。”武王說:“平定天下的胸懷多麼寬廣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德行啊!” 齊景公在壽宮遊玩,看見一個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饑色。齊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說:“讓當地的官員養活他。”晏子說:“我聽人說,喜好賢良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守住國家的根本啊。現在君主憐惜老者,那麼您的恩澤沒有達不到的了,這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齊景公笑了,臉上也有了喜悅的神色。晏子說:“聖賢的君王遇到賢良就喜好賢良,遇到不幸就憐憫不幸。現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的人,評定之後安置他們。”齊景公說:“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養活,喪妻喪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晉平公想在春天建造遊觀之台,叔向進言說:“不可以。古代聖明的君王崇尚道德,樂善好施,寬緩刑律,抓緊農時;在春天建造遊觀之台,這是耽誤百姓的農時啊。怎麼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後代尊稱為國君呢!”晉平公說:“好!”于是放棄了建造遊觀之台的工程。

【方法技巧】

1.注重積累教材相關知識點。

2.明确教材例句的内容,帶入到文本句子中,看是否合理。

3,結合文本内容,進一步确定。

【通關訓練】

一、(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後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币,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苟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裡。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裡。”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轸後見,獨不賀。楚王曰:“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裡,寡人自以為智矣,諾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轸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後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将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裡。”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轸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轸,過聽于張儀。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二》)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将約”的“約”字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後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含義相同。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合,“陰”與《嶽陽樓記》“朝晖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

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将約”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說法錯誤。

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态以進行的宣傳号召,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确。

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說法正确。

D. “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嶽陽樓記》“朝晖夕陰”的“陰”字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确。

故選A。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其後秦欲伐齊”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

B.“惠王患之”與“無敵國外患”(《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大王苟能閉關絕齊”與“苟以天下之大”(《六國論》)兩句中的“效”字含義相同。

D.“群臣聞見者畢賀”與“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兩句中的“畢”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後者是“誇耀”的意思;B項,前者是“憂慮”的一是,後者是“禍患”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前者是“都”的意思,後者是“完結”的意思。

故選B。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敝邑欲伐之”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敝”字含義相同。

B.“寡人自以為智矣”與“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字含義相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國土”的意思,和現在漢語的“土壤”含義不同。

D.“廣從六裡”與“約從離衡”(《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

【答案】A

【解析】

A項,前者是“破敗”的意思,後者是“使……破敗”的意思;B項,前者是“認為”的意思,後者是“用……做”的意思;D項,都同“縱”。

故選A。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楚王大說”與“秦伯說”(《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

B.“不傷一人”與“何傷乎?”(《侍坐》)兩句中的“傷”字含義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而絕江河”(《項脊軒志》)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

D.“則兩國兵必至矣”與“非兵不利 ,戰不善”(《六國論》)兩句中的“兵”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都通“悅”;B項,前者是“傷害”的意思,後者是“妨礙”的意思;C項,前者是“斷絕”的意思,後者是“橫渡”的意思;D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後者是“兵器”的意思。

故選B。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楚王不聽”與“聽臣微志”(《陳情表》)兩句中的“聽”字含義相同。

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相同。

C.“子其弭口無言”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其”字含義不同。

D.“與之伐齊”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

A項,前者是“聽從”的意思,後者是“允許”的意思;B項,前者是“好,完美”的意思,後者是“向來”的意思;C項,都是語氣副詞,表祈使,譯為“不要”;D項,前者是“和”的意思,後者是“親附”的意思。

故選A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将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願太子急遣樊将軍入匈奴以滅口。”太子丹曰:“夫樊将軍困窮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與之謀也。”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轲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交于荊轲,可乎?”田光曰:“敬諾。”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洩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見荊轲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願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轲曰:“謹奉教。”田光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見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請田先生無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不洩言,豈丹之心哉!”荊轲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願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贽,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諸侯得合縱,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轲曰:“此國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然後許諾。于是尊荊轲為上卿。

(選自《戰國策·燕策三》,有删改)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兵以臨易水”與“臨崩寄臣以大事”(《出師表》)兩句中的“臨”字含義相同。

B.“樊将軍亡秦之燕”與“秦無亡矢遺镞之費”(《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字含義不同。

C.“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與“委命下吏”(《過秦論》)兩句中的“委”字含義不同。

D.“夫樊将軍困窮于天下”與“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滕王閣序》)兩句中的“窮”字含義相同。

【答案】C

【解析】

A項,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B項,前者是“逃亡”的意思,後者是“丢失”的意思;C項,都是“把……交給”的意思;D項,都是“不得志”的意思。

故選C。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置之匈奴”與“沛公則置車騎”(《鴻門宴》)兩句中的“置”字含義不同。

B.“是丹命固卒之時也”與“率疲弊之率疲弊之卒”(《過秦論》)兩句中的“卒”字含義相同。

C.“願太傅更慮之”與“仍更被驅遣”(《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更”字含義不同。

D.“所善荊轲可使也”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相同。

【答案】B

【解析】

A項, 前者是“安置”的意思,後置是“丢棄”的意思;B項,前者是“終了”的意思,後者是“士兵”的意思;C項,前者是“改變”的意思,後者是“竟然、卻”的意思;D項,都是“交好”的意思。

故選B。

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卻行為道”與“行為遲”(《庖丁解牛》)兩句中的“行為”字含義不同。

B.“左右無人”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谏》)兩句中的“左右”字含義相同。

C.“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與“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誠”字含義相同。

D.“太子跪而逢迎”與“千裡逢迎”(《滕王閣序》)兩句中的“逢迎”字含義不同。

【答案】D

【解析】

A項,“行為”都是兩個詞,前者是“走”“替”,後者是“動作”“因為”;B項,都是“身邊的人”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都是“迎接”的意思。

故選D。

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願因先生得交于荊轲”與“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兩句中的“因”字含義不同。

B.“丹所報先生”與“故略上報,不複一一自辨”(《答司馬谏議書》)兩句中的“報”字含義相同。

C.“願足下過太子于宮”與“大母過餘曰”(《項脊軒志》)兩句中的“過”字含義相同。

D.“願先生留意也”與“衡陽雁去無留意”(《漁家傲·範仲淹》)兩句中的“留意”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是“通過”的意思,後者是“沿襲”的意思;B項,前者是“報告”的意思,後者是“回複”的意思;C項,都是“拜訪、看望”的意思;D項,前者是“關注、注意”的意思,後者是兩個詞“留下的打算”的意思。

故選B。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窺以重利”與“自胡馬窺江去後”(《揚州慢·姜夔》)兩句中的“窺”字含義不同。

B.“誠得劫秦王”與“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兩句中的“劫”字含義相同。

C.“以其間諸侯”與“道芷陽間行”(《項脊軒志》)兩句中的“間”字含義不同。

D.“固請無讓”與“其言不讓,是故哂之”(《侍坐》)兩句中的“俨然”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A項,前者是“引誘”的意思,後者是“侵略”的意思;B項,都是“挾持”的意思;C項,前者是“離間”的意思,後者是“從小道”的意思;D項,前者是“推辭”的意思,後者是“謙虛”的意思。

故選D。

參考譯文:

秦國将滅掉六國,秦兵又已逼近易水,恐怕禍臨燕國。太子丹為此非常憂慮。

樊将軍逃離秦國到燕國,太子丹接納了他。太傅鞠武勸他說:“不行啊!秦王很殘暴,對燕國積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讓人(或“為這件事情”)膽戰心驚,更何況秦國聽說樊将軍逃到了燕國呢!這就像将肉放置在餓虎往來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災禍一定無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趕快把樊将軍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國進攻燕的借口。”太子丹說:“樊将軍在這個世界上已經走投無路了,才投奔到我這裡來,我總不能因為被強秦壓迫,便抛棄了我所可憐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這是我性命本當絕的時候了。希望太傅再想一個别的計策。”鞠武說:“燕國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謀劃。”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後倒着走為田光引路,跪着為他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好以後,太子丹看看左右沒人,便離開坐席請教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關心一下這件事。”田光說:“現在太子您聽到的是我精力旺盛時的情況,可不知道現在我的精力已經消耗完了。雖然如此,我不敢因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廢了國家大事。(慶幸的是)我有一位好朋友荊轲可以為您所用。”太子說:“希望通過您(讓我)與荊轲結交。可以嗎?”田光說:“可以。”太子送他到門口,說:“我向您彙報的情況,和您自己說的話,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洩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說:“好”。

田光去見荊轲,說:“我和您關系很好,這在燕國是無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薦了您,希望您到宮中去拜見太子。”荊轲說:“願接受您的教導。”田光說:“希望您趕快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把我們的談話内容洩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荊轲見到太子丹,說田光已經自刎而死。太子聽了,跪下拜了兩次,又跪着往前行,淚流滿面。過了一會才說:“我所以請田光先生不要說出去,是想通過他來實現一個偉大事業的計劃。現在田先生死了,這哪裡是我的本意呢?”荊轲坐好以後,太子離開坐席,叩頭至地說:“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讓您來到這裡,我希望(向您)說出我的想法,這是上天哀憐燕國,不抛棄他的後人啊。我想如果能夠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國,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那些厚重的禮物,(我們)一定能實現願望。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讓他全部返還侵占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勢就殺了他。那些秦國大将這時都在國外指揮軍隊,而國内出現了大亂,這樣,君臣會互相猜疑。(我們)憑借這樣的機會,諸侯能夠再次合縱,打敗秦國就是必定無疑的了。這是我的最大願望,但不知這個使命用來交給誰好,(我)希望您多多關心這件事。”過了好一會,荊轲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學很低下,恐怕不能勝任這個使命。”太子上前叩頭至地,堅決請他接受這個使命,不要推辭。這樣,荊轲才答應了。于是太子尊荊轲為上卿。

(選自《戰國策》,有删改)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谏。太後明謂左右:“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辇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裡,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媪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媪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媪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選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趙太後新用事”中的“用事”是執掌朝政的意思,和“意氣用事”中的“用事”不同。

B.“必以長安君為質”與“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兩句中的“質”字含義不同。

C.“入而徐趨”與“他日趨庭,叨陪鯉對”(《滕王閣序》)兩句中的“趨”字含義相同。

D.“至而自謝”與“多謝後世人”(《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謝”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B項,“意氣用事”中的“用事”是“做事”的意思;B項,前者是“人質”的意思,後者是“質樸”的意思;C項,都是“小步快跑”的意思,D項,前者是“道歉”的意思,後者是“告誡”的意思。

故選D。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曾不能疾走”與“聲非加疾也”(《勸學》)兩句中的“疾”字含義相同。

B.“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與“令将軍與臣有郄”(《鴻門宴》)兩句中的“郄”字含義相同。

C.“日食飲得無衰乎”與“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兩句中的“得”字含義不同。

D.“少益耆食”與“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兩句中的“少”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都是“快”得意思;B項,前者是“不舒适”得意思,後者是“隔閡”得意思;C項,前者是“應該”的意思,後者是“得到”得意思;D項,前者是“稍稍”得意思,後者是“一會”得意思。

故選B。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竊愛憐之”與“可憐九月初三夜”(《暮江吟》)兩句中的“憐”字含義相同。

B. 文中的“填溝壑”和”山陵崩”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死”的委婉說法。

C.“老臣竊以為媪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與“師不必賢與弟子”(《師說》)兩句中的“賢”字含義不同。

D.“奉厚而無勞”與“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兩句中的“奉”字含義不同。

【答案】C

【解析】

A項,都是“愛”的意思;C項,都是“超過、勝過”的意思;D項,前者通“俸”,後者是“奉養、享受”的意思。

故選C。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婦人異甚”與“飲酒樂甚”(《赤壁賦》)兩句中的“異日”字含義相同。

B.“微獨趙”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

C.“恣君之所使之”與“恣觀終南、嵩、華之高”(《上樞密韓太尉書》)兩句中的“恣”字含義不同。

D.“猶不能恃無功之尊”與“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兩句中的“猶”字含義不同。

【答案】D

【解析】

A項,都表示程度更近一層;B項,都是“非、不是、沒有”的意思;C項,前者是“聽憑、任憑”的意思,後者是“盡情”的意思;D項,都是“尚且”的意思。

故選D。

參考譯文: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太後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後不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谏。太後明白地告訴身邊的近臣說:“如果有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人,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觸龍希望去見太後。太後氣勢洶洶地等着他。觸龍緩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後面前向太後道歉說:“我的腳有毛病,連快跑都不能,很久沒來看您了。私下裡自己原諒自己。又總擔心太後的貴體有什麼不舒适,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後說:“我全靠坐車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現在特别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裡,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适了。”太後說:“我做不到。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師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替補上黑衣衛士的空額,來保衛王宮。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後。”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後笑着說:“婦女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後說:“你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的利益。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拉着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并傷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後,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後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子孫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趙太後說:“沒有。”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左師公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而沒有功勳,俸祿豐厚而沒有功勞,占有的象征國家權力的珍寶太多了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比不上疼愛燕後。”太後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的救兵才出動。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人臣呢!”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秦始将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衆,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俨然不遠千裡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箧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于是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王大說,封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镒,以随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當秦之隆,黃金萬镒為用,轉毂連騎,炫煌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然橫曆天下,廷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裡。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

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願以異日”與“異日圖将美景”(《望海潮》)兩句中的“異日”字含義相同。

B.“以大王之賢”與“尊賢而重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

C.“乃夜發書”與“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兩句中的“發”字含義不同。

D.“今先生俨然不遠千裡而庭教之”與“屋舍俨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俨然”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都是“日後、将來”的意思;B項,前者是“賢能”的意思,後者是“賢士”的意思;C項,前者是“打開”的意思,後者是“發出”的意思;D項,前者是“嚴肅的樣子”,後者是“整齊的樣子”。

故選B。

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蘇秦始将連橫說秦惠王”與“始速禍焉”(《六國論》)兩句中的“始”字含義不同。

B.“引錐自刺其股”與“兩股間膿血流離”(《促織》)兩句中的“股”字含義相同。

C.“形容枯槁”與“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紅樓夢》)兩句中的“形容”字含義相同。

D.“臣請奏其效”與“吾家讀書久不效”(《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效”字含義不同。

【答案】D

【解析】

A項,前者是“起初”的意思,後者是“才”的意思;B項,都是“大腿”的意思;C項,都是“形态容貌”的意思;D項,都是“功效”的意思。

故選D。

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簡練以為揣摩”中的“揣摩”和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簡練”和現代漢語意思不同。

B. “資用乏絕”與“生生所資”(《歸去來兮辭序》)兩句中的“資”字含義相同。

C.“期年,揣摩成”與“期功強近之親”(《陳情表》)兩句中的“期”字含義相同。

D.“受相印”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兩句中的“受”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簡練”文中是“挑選”的意思;B項,前者是“财物”的意思,後者是“供給”的意思;C項,都是“滿一年”的意思;D項,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後者是“傳授”的意思。

故選B。

1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以抑強秦”與“抑本其成敗之迹”(《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抑”字含義不同同。

B.“山東之國”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國論》)兩句中的“山東”字含義相同。

C.“杜左右之口”與“杜耳惡聞”“防微杜漸”中的“杜”含義相同。

D.“富貴則親戚畏懼”與“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親戚”字含義不同。

【答案】D

【解析】

A項,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後者是“或者”的意思;B項,都是“崤山以東”的意思;C項,都是“堵塞”的意思;D項,都是“内外親屬,包括母系親屬和父系親屬”的意思。

故選D。

參考譯文: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憑着大王的賢明,士民的衆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這件事。”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幾百兩銅(戰國時代黃金指銅))也用完了,錢财一點不剩,隻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背着書箱,挑着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回到家裡,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歎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于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隻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陰符》兵書,埋頭誦讀,反複挑選其中重要的内容熟習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并自言自語說:“哪有去遊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遊說當代國君了!”

于是在宮殿之下遊說趙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 錦繡一千匹、 白壁一百對、黃金一萬镒跟在他的後面,用來聯合六國,瓦解連橫,抑制強秦。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萬镒的黃金為他所使用,随從車騎絡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随風折服,從而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況且那個蘇秦,隻不過是出于窮巷、窯門、桑戶、棬樞之中的貧士罷了,但他橫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匹敵。蘇秦将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到三十裡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着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麼過去那麼趾高氣揚,而現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蘇秦歎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