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現象:我們費盡周折,供養孩子長大,等自己老了,還在幫忙帶孫,甚至為兒女承擔房貸。
總以為,等兒女長大了就好了,誰知道,等孫子長大了,自己還沒有“好”。
離開職場,陪伴自己的,隻有一副皮囊,别虧待了自己。
今天,我不僅要告訴你,退休老人,最該富養的是自己,還要告訴你,富養自己并不難,不要消耗很多的金錢和精力,而是做到斷舍離。
01
斷了“念頭”。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對哈姆雷特的印象不同,提出的改進意見,給予的表揚,都不同。
從單個的個體來說,一個人對哈姆雷特的看法,不是唯一的。随着時間的推移,印象會發生改變,甚至把之前的看法推翻。
最可惡的是,對于哈姆雷特的看法,對也好錯也好,并沒有标準答案。
看過以上分析,我們會發現,人與人是不同的,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段的認知也是不同的。無形之中,我們就會被各種念想糾纏着。
退休了,不僅是退出職場那麼簡單,還意味着自己變老了,精神上也開始跟不上節奏了。
你心心念念的東西,都會讓你痛苦不已。這就是“窮養”自己的征兆——再多的錢,也過不好餘生。打開思維,就是煩惱。
記住一句話:“沒有期望,就不會失望。”
從離開職場第一天開始,你就斷了一些不現實的“念頭”,讓身心變得自由自在,生活有很多的松弛感。
首先,斷了發大财的念頭。你找一份小工,尋找一個小地方,發揮餘熱,賺一點小錢是可以的,賺大錢的想法就不需要了。你越想發财,越容易上當受騙,還導緻家庭不愉快。
然後,斷了新歡舊愛的念頭。感情專一,徹底放棄過去的愛情,也不要去想有什麼第三者的事情。多關心老伴。
再後,斷了長命百歲的念頭。不過分求高壽,就不會折騰身體,不會被不良商家盯上了。
最後,斷了兒女出類拔萃的念頭。接受兒女的平凡,老人看到兒女,會很順眼。
想法簡單了,做人單純了,世界就變好了。這是給心靈松綁的最好方法。
02
舍去“生氣”。
《伊索寓言》裡寫道:“人需要溫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産生出對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
生氣的害處,人人皆知。可是要做到不生氣,是有難度的。
因此我們要學會邊走邊扔。一旦發現自己生氣了,馬上就開啟“舍得”的生活模式。
不生氣的老人,自然會變得慈祥、和藹,被社會和家庭接納。
讓自己不生氣的秘訣,就是找到情緒的根源。想一想,任何一件事,隻要你看明白了,悟透了,就不會生氣了。
有一天夜裡,整棟樓都被敲牆壁的聲音困擾了。
有人打開窗戶,罵罵咧咧;我跑到樓上樓下,敲門詢問,希望把敲牆壁的人罵一頓。
忽然,業主群裡,樓上的黃阿姨說:“抱歉,我家老父親的精神病患了,用拐杖不停地敲打東西。剛剛才控制住。”
黃阿姨的老伴有間歇性精神病,大家都知道,也很同情。因而,聽到她的解釋,所有的人都舒了一口氣。
“透明的東西,最沒有吸引力,也最沒有負擔”,這就是不生氣的邏輯。
通常來說,退休老人的“氣”,源自于幾個方面:對比、攀比、炫耀、心态不平衡、需求得不到滿足等。總體來說,就是生活的天平被打破了。
親家之間的家庭情況對比、自家兒女和别人家的兒女對比、别人的退休金比自己的更多、打麻将輸了錢、有人招惹了你、家庭瑣事......
沒有了生态平衡,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很糟糕;失去了内心的平衡,整個人的生活質量會下降。
退休了,不要去工作,也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有房子居住。你把最好的一面,和生氣的一面均衡起來。
舍去“生氣”,不是拼命丢掉什麼,而是用幸福的理由來取代“生氣”的理由——春風來了,冬天就走遠了。
03
離開“原地”。
人活着,就不要原地不動。
很多老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是因為無法适應新的生活。每天吃好喝好,但是覺得自己不富有,起碼是沒有富足感。
把退休當成一次全新的開始吧。你會發現,自己還可以走很遠的路。
“離開原地”,主要說明兩層意思:離開單位、居住生活的環境;出發,去追求詩和遠方。
有些人,退休了就會回老家過日子;有的人,再也不會涉足原單位;有的人,去了另外的城市,随着兒女漂泊;有的人,開啟了旅行模式。這都是物理上的走遠。
你還可以從心理上走遠。比方說,讀書,提升認知;發展愛好,找到樂趣。
要記住,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人生不到蓋棺定論的那一天,都沒有結束。腳走不動了,思想可以遠行。
04
大道至簡,大富至純。
年輕時,富養自己是做加法,增加财富,建立更好的家庭,好好愛一個人,生兒育女。
年老時,富養自己在做減法,不求圓滿,不要有欲望,不要家庭有多富貴。
斷了念頭,輕松。
舍去生氣,心靜。
離開原地,新生。
沒有了負擔的餘生,富足而豐盈,如此而已。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