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華夏文明的古老圖騰,其與西方表示邪惡的龍有着根本上的區别。龍的形象來源無從考證,傳聞是大禹時期,為了象征各部落的團結,就從各部落圖騰中吸取特質形成現在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的形象。
關于龍是否存在,沒有可靠的曆史材料證明,但關于龍的傳聞卻在民間廣為流傳。與龍廣為人知的還有其九子,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不同不僅指的是龍子外貌,在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出入,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母親千差萬别。
與犀交合,誕囚牛 安坐琴頭聞五音
囚牛位于九龍子之首,是一條身負龍鱗,頭出犄角的黃色小龍,是龍與一頭黃牛所生。所以囚牛繼承了母親和順溫和的性格。喜好聽人間的音律,所以每當有樂聲響起時他便蹲坐在琴頭惬意欣賞。有人據此傳聞将囚牛的形象刻畫在琴的頭部,寓意彈奏出的音樂可以吸引龍人前來傾聽,漢族的龍頭胡琴就是自此演化而來。
與豺交合,誕睚眦 穩居刃首報恩怨
睚眦因為一個成語典故被世人熟知,是龍與豺狼所生,位居二子。其形象較為奇特,身子與豺狼無異,但頭具有龍頭元素。愛好争執戰鬥,生平嗜好殺戮。由于其特性,人們将其形象刻畫在刀、吞口、劍柄等武器上,認為有睚眦的庇佑必能大殺四方,英勇無敵。
與鳥交合,誕嘲風 安守殿角護安甯
嘲風是龍與鳥所生,是龍三子。其愛好較為古怪,喜歡到處登高曆險,由于其是龍子,古代建築師就将其建造在屋頂,矗立在宏偉宮殿與神聖廟宇等建築的飛檐之上。希望借嘲風的威嚴震懾妖魔鬼怪,預知災難禍事。
與蛤交合,誕蒲牢 聲吼鳴叫響四方
蒲牢排行老四,是九子之中最像父親的一個,威風凜凜,威嚴霸氣,由于是蛤蟆所生,其除了形象之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大嗓門”,他一聲吼叫如同勢不可擋的音波,傳送到百裡之外。但是他卻懼怕身形龐大的鲸魚,當鲸魚攻擊時他就會驚恐的吼叫,人們根據這個特點就将蒲牢鑄造為鐘紐,将鲸魚刻畫在敲鐘的工具之上。
與獅交合,誕狻猊 煙火渺袅顯威嚴
狻猊是龍五子,其外表酷似獅子,看起來十分兇惡,但其性格卻極愛安靜。不愛張牙舞爪到處遊蕩,佛祖看他心性如此平穩,就将其收為坐騎。因為被佛祖看中,修成正果,狻猊常出現在佛家場所,如佛祖畫像的坐騎,以及供奉香火的香爐腳部等。
與龜交合,誕赑屃 力拔蓋世擔功德
傳聞赑屃力拔蓋世,喜歡負重遊走。傳說赑屃上古時期馱着三山五嶽,喜愛在江河湖海中興風作浪。大禹治水時順帶收服了他,并且讓他破土開河道。大禹治水成功之後又害怕赑屃到處去作亂,就命人做了一塊特别重的石碑讓他馱着。所以後世經常會在歌頌功德的石碑下看見赑屃的身影。
與虎交合,誕狴犴 明鏡高懸分黑白
狴犴是龍與老虎所生,穿梭狴犴性格正直,剛正不阿,喜歡為不公平的事仗義出頭。他明辨是非,對于事物有很好的判斷能力,自身高潔,從不會因為外界影響自己公平的判決。所以狴犴多裝飾在牢獄門口,或者是公堂之上。古代官員出行,武隸就将肅靜回避兩個牌子舉在前面,上端就有狴犴,虎視眈眈,環視四周,讓罪惡妖邪之氣不敢接近,維護公堂之上的肅穆之氣。
與鼈交合,誕負屃 傲立碑頭彰文采
對于負屃的出生,有兩種傳聞,一種說負屃是赑屃的弟弟,當時龍和龜交合之後産下兩枚卵,一種說負屃是龍與王八交合所生。與赑屃相似,負屃也被雕刻于石碑之上,不過因為負屃喜好文學,甘願用自己來襯托那些傳世石碑,所以就化作圖案賦予在這些閃耀着藝術光彩的碑文之上,所以常在文化濃厚的石碑上看見負屃的形象。
與魚交合,誕螭吻 宮殿角樓滅火患
螭吻是以魚龍的形象出現的,是魚和龍的結合體,是龍最小的兒子。他以魚的身體作為軀幹以龍首為頭示人,他喜歡在危險之處瞭望。由于他喜好吞噬火焰,又具有水的屬性,很多建造者就将其安置在屋脊兩頭,以防火患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