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到揚州,在陪同的季軍醫師建議下,到他家鄉如東吃海鮮,駕車途徑如臯花木大世界,我購了數盆花兒,其中兩盆姬虎兒草,兩盆米蘭等。
說起虎耳草,可謂有一段緣份。十年造孽期間,1970年我在中學一年級下半年期間,參加了學校的中草藥興趣小組。跟着69屆、70屆的學長們到上海郊縣認識、採挖中草藥,種在花盆内或做成标本。
那時經濟匮乏,醫療條件落後,社會提倡赤腳醫生治病救人。一般中小學畢業,培訓數月就可以在農村,工廠擔任醫生。
當時“一根針、一把草”治療疾病是頗為流行的。客觀上也治愈了一些疾病。
記得我在小學的小弟弟患化膿性中耳炎,用西藥治療,内服外用經久不愈。
後來我在一本外地出版的民間驗方中看到,新鮮虎耳草可以治療急性中耳炎,于是我就按照書上記載如法炮制。
将新鮮虎耳草加入少許鹽搗碎,取汁滴入小弟的耳中,未料到第二天膿水便減少,第三天就不再流膿,繼續用了兩天就告痊愈。
這也是我第一次“行醫”的經曆,故記憶猶深,對虎耳草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經常種植虎耳草,有時入冬以後凍壞了,到了次年我會想方設法再覓虎兒草種植,常常将其植入吸水石做的假山上,頗可觀賞。
虎耳草又名石荷葉、獅子耳、耳聾草、金絲荷葉、金絲吊芙蓉等,鞭匐枝細長,密被卷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
虎耳草葉圓形或腎形,肉質而厚,花瓣5片,白色或淡紫色,不整齊,花期6-7月,具有特别的禅意。
虎兒草味苦、辛,性寒,有小毒,歸肺、脾、大腸經,具有祛風涼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虎耳草可以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清熱,涼血解毒等功效。可以治療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等病症。
據文獻《生草藥性備要》虎兒草:治耳内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記載:治中耳炎:鮮虎耳草葉搗汁滴入耳内。
《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治風丹熱毒,風火牙痛:鮮虎耳草一兩,水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治風疹瘙癢,濕疹:鮮虎耳草五錢至一兩,煎服。
虎兒草一般比較大,環境适宜時生長也快。這次在如臯花木大世界購的虎兒草是改良的品種叫姬虎兒,小巧玲珑,引起我的興趣。
種植在花盆裡,頗有獨到的禅意。如果移植在小型假山石上也頗相宜。
提到姬字,似乎是花草微型化的專用名詞,如姬月季、姬翠竹等都是,适合城市沒有很大地方種植花草的愛花人。
圖片是我種植的虎兒草與姬虎兒的比較。
(作于滬上赴揚州的高鐵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