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半小時,是養生的黃金時間。俗語有雲: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不過,從醫學角度來看,飯後其實不太适合走路。
飯後立即運動
當心腸子打結
很多人對腸扭轉很陌生,其實說得形象些,腸扭轉就是腸子不小心“打結”了。
腸管主要分為小腸、大腸和直腸三大段,它們在腹腔中彎彎曲曲,有序排列。而腸扭轉則主要發生在小腸以及大腸的盲腸和乙狀結腸部位。
不同部位的腸扭轉,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小腸扭轉
通常發生在餐後劇烈運動或進行了重體力勞動時,主要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可陣發性加劇,在腰背部常伴有放射性疼痛,以及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反應。
盲腸扭轉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下腹疼痛和腹脹,伴有惡心、嘔吐,一般比小腸扭轉的進展速度更快。
乙狀結腸扭轉
典型的三聯征表現,即腹脹、腹痛和便秘,也常常伴有惡心、嘔吐。多發生于具有長期便秘史的老年人,易出現腸壞死、穿孔等危急并發症。
腸扭轉一方面是腸道本身的原因。有些人腸袢、腸系膜過長,導緻腸道活動度較大,相對會更容易發生不同程度的扭轉。簡單來說,就是腸子太長容易打結。
外因方面,則包括導緻腸系膜未關閉的腹部手術史、腸道腫瘤、腸腔内蛔蟲等,以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飽餐後的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就是青少年常見的腸扭轉誘因。
不劇烈運動,
散個步行嗎?
有些讀者并不服氣:我們飯後并不劇烈運動,就簡單散個步,不是挺好嗎?
其實除了腸扭轉,飯後立即運動,比如散步,對消化功能也有負面作用。
從人體生理消化功能來說,飯後散步是不健康的。飯後我們的胃充滿了待消化的食物,此時須保證胃腸道有足夠的血液供應,以完成初步的消化。
如果飯後馬上走路,血液被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以供給運動系統,胃腸的血液供應就會相應減少,且在運動中胃部快速蠕動,使食物中的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容易引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特别是這些人群,更不适合飯後立即散步。
老年人:
因消化功能較差,飯後立即散步會影響食物的吸收,而且會加重胃負擔。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飯後立即散步,有可能會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
飯後立即散步,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會造成頭暈乏力甚至昏厥。
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患者:
飯後立即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刺激胃壁,不利于胃黏膜修複。
貧血、低血壓患者:
飯後立即散步可能會出現腦部供血不足,導緻頭昏、目眩,甚至昏厥。
所以建議,飯後最好靜坐至少30分鐘-1小時,再開始散步,更有利于健康。
飯後能不能“靜止”躺平?
飯後既然不能散步,是不是躺平更好些?也不是。
有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反酸、燒心等人群,為了避免吃進肚子裡的食物,經過咀嚼消化,改變坐姿後重新返回到咽喉,甚至是口腔,最好不要剛吃完就躺着。
對健康人群來說,也不建議大家這樣做。人在充分飽腹狀态下,負責消化吸收的腸胃屬于積極工作的狀态,如果立即躺着,沒有多餘的動力去推動腸胃蠕動,血液全都集中腸胃,當熱量全都被迫積攢,久而久之,腸胃負擔會越來越重。
除此以外,還不建議飯後立即入睡。在人體進食大量食物後,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飯菜,包括精白米面、油炸、燒烤等等,餐後血糖直線上升,這樣的信号傳遞給大腦之後,會誘發人們犯困。
此時如果按照機體的需求入睡,隻會抑制機體新陳代謝,不僅會讓食物消化的時間變長,增加髒器代謝,還可能造成機體生理功能紊亂,誘發更多隐患。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飯後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小坐一會兒。
為了确保心、腦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進餐後最好不要突然起身,以免引起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吃完飯在原位小坐十幾分鐘,然後再起來走動。
如果實在坐不住,飯後半小時可以做些輕量的活動,比如洗碗、擦桌子、掃掃地等。半小時後,可以做一些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如果想要快走、慢跑、跳繩,統統放到飯後一小時之後再說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